大马抗疫面临信心危机?/李兴裕
公众信任是国家治理与交付有效公共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达致更好社会经济进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基石。
当前史无前例的冠病疫情及经济危机下,政府必须确保公众不会对其执行有效管控措施、适时作出经济上的应对措施以控制金融与经济损害,以及领导国家走出危机的能力存疑。
政府的各项正确决定,应是根据透明度和有效治理的各种原则作出。若不获公众信任及信心,那么将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及改革可以有效的控制这次疫情大流行,重启经济恢复正常,以及引领国人走出危机。
须更具透明度
重建及维持信心与信任,必须是政府的策略性当前急务,以确保国内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及持续增长。
针对各项描绘经济健康状况的主要统计数据,与民间实际情况有很大反差,普罗大众心中总有许多疑问。
民间和商界对各项抵御疫情照顾国人健康的措施、各项防疫标准作业程序、遵守度与执法、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及大规模检测等反应莫衷一是,也有不少措施引发诸多抨击,认为政府在应对疫情及公布数据时,必须更具透明度及前后一致。
以上是公众和商界广泛认为当局在应对疫情时的基本缺陷,这也是我们认为当局必须尽速对症下药的原因。
政府必须把格局放得更大,并和所有相关权益人士做足沟通和咨询,以在公布任何措施之前先进行妥当规划。

4大支柱重建信心
我国需要一项重建信心与信任的国家策略!这必须是当局的其中一项策略性当前急务。
我们建议,这份信心与信托策略行动计划,应当建立在4个强大支柱下:沟通、诚信、透明及接洽。
(a)沟通:在行动管控的不同阶段,以迅速、开放、明确及透明的公共通讯方式,遏阻会破坏信任、放大恐惧与绝望,导致有害行为、混淆及对标准作业程序有所误解的虚假信息和政策反应。
(b)诚信:诚信与公正是建立人们对政府与公共机构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政策决策过程必须经过仔细的讨论才付诸实行,以确保公共领域的高水平作业。
在政府拯救生命和人民生计之间取得良好平衡方面正面临严峻挑战之际,我们必须加强那些涉及政策决策者的信誉,以限制不当影响(寻租行为)、避免利益冲突及捍卫公众利益。
(c)透明:基于政府在对抗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各项措施方面面临财力限制,联邦政府必须最大化其预算资源,并在卫生防控措施及医疗便利设施,以及支援经济领域之间重新鉴定优先事项。
纳税人的税金如何花费,必须透明化是一大关键。负责管理预算拨款,包括各项刺激经济配套款项的政府与相关机构,必须透明化有关款项的去处,这意味着,当局必须定时公布民众可轻易消化的各种资料。
财政部属下的国家机构经济振兴执行与协调单位(LAKSANA),一直密切监督政府各项财务援助的执行,以确保有关援助交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税务系统及财政预算开销的透明度,是建立民众对政策与政策成果的关键。许多年来,总审计司报告一再揭露公共领域各种贪污、浪费及“疏漏”公帑的案例。当局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重建信任。
(d)接洽:我们需要加强开放的政府互动程序,正视开放透明的政府的重要性,因为这种互动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包容性与参与度,以通过频密的与相关权益人士进行接洽,执行相应的政策决策。政府有责任听取建设性的批评,并愿意与各方咨询沟通。
促进公众参与度与重建信任,并非是把政府资讯放在官网上,而是让公众参与有关过程,确保公共服务有效的应对民众需求。
美国虽缺席谈判 世卫达疫情应对协议

WHO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
(日内瓦13日讯)世界卫生组织谈判会议联合主席告诉外媒说,经过3年讨论后,世卫成员国12日就未来如何因应大流行病达成协议。不过,美国并未参加这场协调谈判。
法国驻世界卫生组织大使安普鲁表示,“我们原则上已经达成协议”,最终版本必须得到各成员国批准。
安普鲁又说,各国代表15日将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对这份具里程碑意义的疫情预防、准备与应对的文本进行最后润饰,并正式达成协议。
这项协议内容需在5月底于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所有成员国的最后批准。
历经近24小时马拉松式讨论后取得这项突破后,现场响起与会代表长达数分钟的热烈掌声。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是个非常好的讯号。你们都是创造不可思议的历史的一分子。”
多位消息人士告诉外媒,讨论主要症结之一是在文本第11段,涉及大流行病相关卫生产品生产技术的转移,特别是为了造福开发中国家的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也在推动促进技术转移。
在冠病疫情期间,这个议题一直是贫穷国家争论的焦点,他们认为富裕国家囤积疫苗和检测工具。
制药业为经济主力的几个国家反对强制将技术转移的构想,并坚持应为自愿进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表示,美国将退出世卫。专家表示,这将加剧全球卫生风险监测系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