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医药卡?/萧伊妗
10年前,我一度以为拥有100万令吉终身限额的医药卡是足够用上一辈子的,直到我的顾客患上了淋巴癌。
顾客在政府医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化疗、检验,但是还是无法遏制癌细胞。
最后政府医院的医生建议顾客到私立医院接受骨髓移植。目前还在家中修养。不知不觉已经医疗了接近3年的时间,他前后已经花了将近80万令吉!
很多人误以为政府医院所有的医疗费低廉,都有手术不过千,药物不过百,看医生花几块钱的印象。
的确,一些长期的疾病药物如胆固醇、高血压药物等和普通问诊,政府有津贴。这些药物由于普遍,有些甚至由本地药商生产,政府医院几乎是免费提供给需要的病患。
但是一些特殊疾病如癌症,和需要特别手术工具的病人就没那么幸运,医院并没有贮存这些药物,病人需要向外国药剂公司订购。
虽然都是需要由政府医院开出处方,药剂行必须给予折扣,但是这些折扣根本微不足道,再加上通货膨胀和马币贬值,我的这位顾客的化疗药从1万5000令吉一支,逐年增加1000令吉。
普通百姓难负担
每次化疗需要3支化疗药,所以单单一次的化疗就得支付4万8000令吉。这是一般普通老百姓无法轻易拿出的钱。更何况病人需要经历超过10次的化疗和检测,病人在政府医院的治疗就已经花上50万!
有入住过私立医院的人都知道,在入院之前医生都会问:“有没有医药卡?”就连我这位顾客即使是在政府医院治疗,也会被关心是否拥有保额高的医药卡,这样医生能给予更好的方案。
我很感恩政府医院有完善的治疗设施,但毕竟政府医院已经承担庞大的医疗开销,他们的预算有限,所以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还是得自费。
医费药品通胀高
大多数的人都认可“医药卡”的重要性,通俗点都称它为入院的提款卡,让自己在医疗上无后顾之忧。然而,这几年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医药费和药品一直起价,医疗上的通胀率是15%以上,比任何生活用品的通胀率更高,因此几乎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医药卡都逐年起价。
年轻的保客保费涨幅也许不大,年纪较大的保客保费的涨幅可以高达20至50%以上,这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医药卡起价的挑战?
1. 认清是必需品
就好像储蓄一样,我们都要有现存后花的观念。机器都有会需要进厂维修的一天,更何况是更复杂的人体呢?既然知道人必定会在某刻需要入院治疗,那我们就必须准备一笔钱,让我们在未来可以利用这个户头医疗。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向保险公司买一张保额高的医药卡,无事当储蓄,有事向保险公司提款医疗。
2. 越早买越划算
保险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提供的保单并不是普通的合约,保险公司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职业等来判定保费,当你签下提议书的那一刻,你已经诚实地呈报你的健康状况,也同意了以支付的保费换取高额保障。
所以,想要在未来得到无忧的医药保障,最好在健康时购买,保险费也相对便宜些。
3. 根据理财习惯选择
市面上只有两种医药卡,一是:单一医药卡(Standalone), 没有储蓄成分,随着年龄增加保费,可以从年轻时几百令吉的保费,直到50岁需付高达6000令吉以上,甚至上万令吉的保费。很多人因此在晚年时大喊吃不消。如果顾客生了大病,也必须继续承担保费直到放弃为止。
二是:投资链接保单内的医药卡(ILP):这类保单已把未来晚年的保险率算在内,所以保费相对比较高。它并不会随着年龄调整保费。但是因为高医疗通胀率,我们开始注意到这类医药卡保费也逐年增加。保客可以加上其他附加利益如“豁免保费”,如果经历严重疾病如癌症等,保客无需付保费。这也进一步减低病人的负担。
如果你是位理财有方的人,第一种医药卡更适合你,因为你可以利用省下的保险费去制造更大的财富,为晚年时需要更高的保费做准备。如果你是属于不会自主储备或不想烦恼太多的人,那就选第二种。
不过,为了应付通胀,你必须预算每年约5%额外的费用在医药卡的保费上。
4. 可选择共保额(Co-Insurance) 降低保费
对于无法承担高额保费,又想拥有高保障的人士,可以选择共承担保额的方式。对于一般人来说,几千令吉的医疗费是承担得起的,但是上万令吉的医疗费就很困难了。如果面对小病或许可以自付,但当超过一定的数额时就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样可以大大减低保费,同时也不用担心财务受影响。
举例:入院治疗费5万,医药卡保额100万,3000令吉的共保额;
自己得先付:3000令吉,保险公司付:4万7000令吉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理财中最重要的一环,医药卡是必需的转移风险工具之一!
蔡永祥赞扬关丹德教会 实际体现善的力量

嘉宾们与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领导人同切15周年纪念蛋糕仪式,左起:王盛朝、纪耀广、拿督蔡永祥、杨仁川、社长纪尧琍、戴永强、王来才、谢喜悦、张亚味、张文源。
(关丹20日讯)关丹华团联合会会长拿督蔡永祥指呼吁,有更多社会热心人士力加入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以增强该社的力量;该会在15年来,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善的力量”。
“从援助单亲家庭、资助清寒学子,到推动德育教育,每一份善款、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在为弱势群体点亮希望。”
“尤其德育班的成立,不仅传承中华文化,更培养下一代的品德根基,这是对社会最珍贵的长期投资。”
“站在15周年的新起点,我衷心期盼济修善社继续秉持‘以德化人,以善济世’的宗旨,扩大爱的涟漪。”
他强调,慈善事业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代代相承的“马拉松”。慈善不是独行路,而是众人拾柴的温暖征程。
“就在济善修社里,我们见证了56个单亲家庭和110位清寒学子接受援助的感人场景。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是孩子们得以继续求学的机会,是单亲妈妈们减轻负担的温暖援手。你们的善举,让这些家庭感受到人间有爱,也让社会更加美好。”
蔡永祥昨晚为关丹济修善社15周年纪念晚宴,主持开幕仪式上,致词时这么说。
他希望,济修善社过去的奉献,也以行动继续支持未来的善行,能够在德育班,培育更多良才,继续为关丹注入正能量!
另一方面,该社社长纪尧琍致词时表示,我们因爱心相聚,为善举同行,共同参与这场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慈善晚宴。此刻站在这里,我心中满是感谢。大家的支持与付出,正是你们的善意,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看见了光,也感受到了这世界的温情。
他说,这世界上,总有一些角落需要关怀。而慈善,是一束光,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链接。不只是捐款与奉献,更是一种信念——相信每个小小的善举,都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在今天早上的慈善活动中,共有56个单亲家庭,以及来自11所学校的清寒学子获得了实质的捐助。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份鼓励与希望的传递。
“每一份支持,都为他们点亮了未来的路;每一份善意,都让这个社会多一分温暖。我们深信,这些善举所带来的正能量,将会持续影响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说,让今晚的感动成为明天的行动,让这份善意延续不止,生生不息。愿我们继续携手,让世界因为善良更温暖,让人生因为付出更精彩。
此外,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副会长戴荣强指出,在德教会中每人都视为是学生,而生活才是老师,而每个阁的德育班都是协助培养下一任的教化场所。
也是东马德教联谊会长他说,德教会坚持站在慈善的第一线,希望能以涟漪的方式把爱扩散出去。
“生活会教育每个人,而德育班协助巩固每人的品德,先竖立好品德才来行事,先做人后做事,让整个社会充满正向能量。”
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署理会长杨仁川指出,如今的世界变化非常快且大,例如近年盛起的人工智能(AI)很可能会颠覆很多行业,在解放更多的人力后,未来的企业模式首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品德。
“希望众人可以着重竖立个人品德方面,为下一代巩固更好的基础。”
另外,他也提到,近年我国医药卡费过高的情况,已经对乐龄人士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希望政府关注此问题。

关丹德教会济修善社社长纪尧琍(左)删减纪念品予开幕嘉宾拿督蔡永祥,右为王来才。

在济修善社15周年会庆晚宴上,全体理事匀与贵宾们在宴会前拍摄团体照。

马来西亚德教联合总会署理总会长杨仁川(中)从纪尧琍手中领取纪念品。(右)右为王来才

赞助人进行亮灯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