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实体会议终于回归/万年船

基于冠病大流行的威胁,群众必须保持距离,同时不鼓励太多人密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当时,大马交易所为了避免疫情扩散以及波及许多投资者,推出了虚拟会议这个概念,提供公司进行股东大会另一个选择,也让公司有个缓冲的机会来符合上市条规。

不知不觉,这个应急的方式已经进入了四个年头,冠病的威胁更已经缓和下来了。

虽然冠病的变种或者其他传染性的疾病或病毒一直都存在,但是,就好像当年的SARS一样,大家几乎已经向冠病挥别,更希望回到冠病之前一样的生活,经济也重新复苏和振作,让那段时间成为我们人生的留白。

毕竟,日子必须过下去,我们不能永远过着隔离的日子。

大马交易所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在8月30日联合发布一份文告,宣布所有在大马上市公司,必须在2025年3月1日开始,以实体或混合的方式召开股东会议。

维护股东神圣权利

文告说,股东大会是董事部和管理层参与的重要会议,国内外的投资者也表示,他们更喜欢混合会议或实体会议,因为这可以促进透明度和问责制来加强良好的监管。

大马交易所表示全力支持混合方式,因为它在可拜访性和参与度之间取得了适当的平衡,所以它将以身作则,确保所有股东享有更大的可拜访性和包容性,以增进信任和更具参与度的对话。

实体会议维护了股东神圣的权利,确保没有人因技术障碍而被排除在外。虽然虚拟会议提高了可拜访性,但上市公司应努力以混合模式或至少以实体形式举行股东大会。这将确保有意义的股东参与和保障股东权利,并维护股东大会程序的完整。

混合式成本较高

换句话说,在明年3月1日开始,实体会议是最低的要求,而最好可以混合式进行。万年船相信,这是基于一些公司滥用虚拟会议的权利,有意忽视股东们尖锐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一些公司一早表明,如果在会议中“不够时间”回答股东提问,将以书面回答问题。

这歪曲了股东会议的意义,如果股东的提问可以事后处理,那么,股东大会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既然这个重要会议的问答程序不被重视,股东何必在会议才提出问题呢?

股东大会有限定时间的吗?虚拟大会之中,董事部可以用权限之便,否决了股东提问的权利,以及回避问题。

如果是实体会议,只要股东提出反对,那么提问就不能草草结束。这或许是当局发现的问题所在。

但是,虚拟会议也有一些好处是值得赞扬的,比如,身在远方(甚至的海外)的股东得以参与会议,以及会议比较省钱,也更能够预算出现的股东人数。

此外,也避免了另一批忌讳见到股东的公司,将会议移师到偏僻遥远的地方举行会议。

对于想出席股东会议的股东,两者皆有好坏。就如交易所所说,以混合式方式进行,可能两全其美,但是在举办成本方面,却比较昂贵。如何促进企业监管,还需交易所拟出一个更可行的方案。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名家专栏

新股延迟上市/万年船

新股上市活动从去年的大旺,到今年因为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打击,走势戛然而止,让赶不到去年的列车,想要乘搭今年的第二班列车的投资者,买错了车票,上错了列车。

和去年相反,今年要在新股上市的投资中赚钱很不容易。

今年迄今,寻求上市的公司有20家,一月和二月尚可保持新股上市赚钱的势头;踏入三月,这月份的新股上市行情开始低于售价。

从三月三日上市的鹏达环球(PGLOBAL)起(新股售价68仙,第一天收市为57.5仙,至今仍未高于上市价),8家新上市,7家亏本,只有HI Mobility公司(HI)取得11仙的溢价(新股售价1.22令吉,首日收市1.33令吉)。

去年因为新股上市反应热烈,一项专投资于新股上市的信托基金(M&A Vaue Partners IPO证券基金)应运而生。从2024年7月到2025年头,该基金回酬不俗,介于5-10%,唯在三月动荡期后,回酬急转而下,一度亏损15%,目前仍在负5%的幅度徘徊。

由此可见,时机已逝,未来要在新股上市投机赚钱者,何其困难。

投资新股上市的热情冷却,投资者不喜欢这种一买就输的感觉,于是,选择隔墙观望,暂不行动。因此,新股上市活动不再活跃,一些公司甚至选择延后上市。

其中一家公司比较大型的募资活动——CUCKOO大马,决定延后上市,于是将申请截止日期延后至6月5日,预定的上市日期,也从4月30日延迟到6月24日,让投资者慎重考虑。

此外,原定4月21日推出招股书的产业公司SPB发展(SPB Development),也决定推迟发出招股书,另行决定上市活动时间表。

延迟上市明智之举

实际上,目前大马股市一片凄惨,延迟上市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由此看来,今年的新股上市,将无法重演去年的辉煌历史。

否则,以今年头4个月作为统计,总共有20家新股上市,以此类推,今年将有大约60家,有望超越2024年的55家公司新股上市。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轮增加关税“疯”,搞得全球经济乱七八糟,股市更是人心惶惶,人仰马翻。新股上市,在去年几乎抽中就赚钱,成了大家向往的投资之一。

可惜好景不常,在多家新股开不到红盘的情况之下,未来新股上市的投资者,只能更加严格挑选,宁缺勿滥,想要滥竽充数的新股,恐怕引不起投资者的兴趣。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