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低基数效应增长/李兴裕
上周五公布的今年次季经济增长捎来惊喜(按年增长16.1%,而之前市场平均预估13.4%),对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但关键在于接下来的第三和末季表现如何。
去年次季经济因行动管控令1.0(MCO 1.0)而按年萎缩17%,这样的低基数效应是推高今年次季经济增长率的主因,但关于在国家复苏计划的4个阶段下向更安全的经济重新开放过渡,以及不断恶化的冠病疫情不可预测性的警告仍然适用。
冠病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将令当局放宽行动管控,允许更多经济和社会领域重开,国家或将开始逐步返回疫前的时光,而我们预期这点会在今年末季实现。
按季其实萎缩2%
我们从这些数字得到什么启示?若撇开低基数效应的效益,次季经济其实比首季萎缩2%,反映国内经济与商业活动持续疲弱。
除了农业领域次季按年萎缩1.5%(首季按年增长0.2%,去年次季按年增长0.9%),服务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非常高的按年增长,其实都是低基数效应的结果,因此应该提高警惕。
服务业次季按年增长13.4%(首季按年萎缩2.3%、去年次季按年萎缩16.2%)、制造业劲扬26.6%(首季按年增长6.6%,去年次季按年萎缩18.3%)、矿业按年增长13.9%(首季按年萎缩5%,去年次季按年萎缩20.8%)和建筑业劲扬40.3%(首季按年萎缩10.4%,去年次季按年萎缩44.5%)。
据估计,在全球科技持续 上涨周期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支撑下,制造业的出口导向型行业保持弹性。
私人投资料下半年回退
然而,那些获准继续营运的经济领域只准以有限的人力运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出,而且在管控“开开关关”充满变数下,可能限制企业接收更多订单。员工短缺不仅扰乱了农业生产,而且也对制造业带来很大冲击,而制造业还同时也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的阻碍。
低基数效应对次季经济的效益也体现在家庭开销,其在首季按年萎缩1.5%后,今年次季止跌回扬,按年增长11.6%,当然这主要归功于去年次季按年萎缩18.5%的低基数效应,而持续派发的现金流援助和现金派发,以及部分被压抑的需求。
私人投资次季按年扬升17.4%(首季按年增长1.3%,去年次季按年萎缩26.1%),然而,在经济何时全面重启仍充满变数下,投资者普遍谨慎行事,私人投资料将在下半年回退。
看穿了低基数效应对次季经济的显著帮助,我们接下来应留意什么?那就是,这股增长势头会否在下半年掉头回退 。我们需要检视是否有经济和商业活动回升的轶事证据;以及家庭开销和投资需求能否持续增长,以抵消类似次季的低基数效应不再的冲击 。
我们预计,疫情的不断恶化和“关闭和开放”的更严格管控措施,将继续对商业活动和家庭谨慎的可自由支配开销构成压力。人民和企业在这场漫长的与冠病战斗中疲于奔命、抗疫疲劳和绝望,因为深刻的经济疤痕效应继续扰乱许多经济领域和行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复苏和生存。

65%人对复苏没信心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的2021上半年及2021下半年预测马来西亚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商家仍在漫长疫情的冲击中挣扎求存。
根据这份共有693名受访者回应的调查,他们的生产和营运活动一直受限,需求下跌,而令他们面临现金流和信贷紧缩 ,以及客户赊账回收缓慢的问题。
64%受访者预期下半年经济将比上半年恶化。整体而言,高达65.1%受访者没有信心大马经济可于今年复苏,而62.5%受访者预期商业状况将于下半年恶化。
46.2%受访者面临现金流非常紧缩的问题,无法应付3个月的业务/生产、原料/存货和人力成本。超过半数(50.3%)的微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付3个月的营运开销。
商家们的营销遭遇重创,高达63.8%受访者表示营业额仍远低于疫前水平。整体而言,30.7%受访者的销售额比疫前水平低30%以上,13.4%受访者的销售额更比疫前低了超过50%,尤其是旅游相关行业、建筑业、专业与商业服务行业。
第三季最关键
8月份是重要的转折点,这取决于能否达到预期的40至60%人口已完成接种疫苗。
第三季将是一个关键的季度,以确定漫长的各项管控令以及国人高度关注疫情及变种病毒迅速传播的影响有多大。
此外,如果更多州属比预期更早进入国家复苏计划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以及经济与社会领域更安全的重新开放,还有在更多打工族完成接种后,允许更多的人力同时运作,这些都是未来经济走势非常关键的因素。
希望到了9月份,将有更多州属的人民获准跨县和跨州旅游,当然,必须遵守严格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及拥有疫苗通行证。
现阶段,我们仍维持今年经济增长4%目标,这和国家银行大幅下砍后的最新目标(3至4%)一致。
国行是基于经济何时全面重启仍高度不确定,而大幅下修今年增长预估。其原本预估是增长6至7.5%。
这也许也是暗示,第三季GDP进一步下行(不是增长大幅下滑,就是直接萎缩),接着才在第四季逐步复苏。
滞胀与衰退 美国经济双重威胁/奕帆丰顺

尽管美国在4月9日实施了为期90天的对等关税暂停措施,促使标普500指数大幅上涨了9.5%,但这一举措对美国整体的有效关税率几乎没有影响。
根据Budget Lab的最新估计,在“解放日”时美国的有效关税率为29%,在暂停关税之后仅小幅下降了1%至28%。
这一小幅下降的原因,在于美国继续执行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关税的政策,同时在中国实施反制措施后,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大幅上调,飙升至惊人的145%。
虽然关税税率可能会在谈判后有所缓和,但不太可能回到贸易战前的2至3%水平区间。相反,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的有效税率将稳定在10%至20%之间。
首先,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想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并减少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那么就必须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关税,以促使贸易和投资格局发生变化。
其次,特朗普将关税视为资助减税和偿还国债的收入来源,即使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仍存在疑问。
根据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估计,考虑到消费模式和经济产出的变化,10%的通用关税将在2025年至2034年期间带来约1.7兆美元(约7.48兆令吉)的收入。
这与为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中将于2025年底到期的多项条款的延期提供资金所需的4.1兆美元(约18兆令吉)相去甚远。
第三,虽然贸易谈判的目标是降低甚至取消关税,但贸易战往往会导致长期关税提高,正如2018年美中贸易战所展现的那样。
鉴于两国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我们预计即使双边贸易谈判结束,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仍将远高于10%的基准水平。
在关税持续高企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将面临怎样的后果?
通胀加剧风险升高
随着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的广泛显现,我们预计通胀将在5月开始回升。
再工业化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项代价高昂的任务。
鉴于美国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中国和越南等其他制造业中心,“美国制造”的产品自然比外国同类商品更昂贵。
与此同时,关税提高了当地生产所需的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成本,进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这些额外的费用很可能会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由于美国目前缺乏完全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美国人将需要继续依赖进口商品,其中许多商品面临高额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为,“关税是一次性的价格调整,不会引发持续性通胀”。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未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众近期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的高通胀,均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失控,并推动实际通胀走高。
在经历多年高通胀之后,消费者和企业对通胀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任何潜在的通胀压力作出强烈反应。
通胀通常具有自我实现的特征——当人们预期物价会持续上涨时,他们往往会提前消费,这反过来又会推高实际物价。
劳动力成本上涨
与此同时,劳工也可能寻求更高工资来弥补购买力的损失,而企业也会提高价格,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最终导致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由3月的5.0%飙升至4月的6.7%,创下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五年期预期指标也由4.1%攀升至4.4%。这表明通胀预期有失控的风险。
GDP停滞甚至负值
毋庸置疑,物价上涨将导致消费减少。此外,近期美元走软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
在市场不确定时期,投资者往往会涌向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然而,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和他对当前经济秩序的敌意,削弱了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元贬值。
美元疲软将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消费下降。由于消费支出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70%,消费下降将导致GDP萎缩。
那些希望通过降息来提振经济的投资者恐怕会失望。虽然市场目前预计2025年将降息3至4次,但我们认为只要长期通胀预期存在失控的风险,美联储就可能采取谨慎的观望态度。
衰退和滞胀几率大
总体来看,如果特朗普不大幅降低关税,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5年陷入衰退。我们也认为滞胀的可能性很高,原因在于关税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供给冲击。
通常在衰退期间,消费者需求下降会导致价格回落。然而,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利润率,这限制了它们降价的能力。
美联储面临挑战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即使经济增长放缓,通胀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一情况对美联储构成了重大挑战,因为这将复杂化其通常通过降息来刺激增长的政策路径。
盈利料跌但仍有亮点
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经营商品和制造业的公司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关税的影响。这将导致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下降,最终令盈利下降。
金融、通讯服务和资讯科技等非商品和服务导向型行业虽受影响较小,但也无法避免经济低迷方面的波及。随着企业缩减营销预算,Meta和Alphabet等数码广告公司的广告营收可能会减少。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预计科技行业在面对关税时表现出强劲韧性,并预计科技行业的盈利增长,将维持两位数的强势增长。
微软、Adobe、甲骨文和Salesforce等软件公司,基本上不受关税的影响,因为这些公司对实物商品或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很低。
即使在经济衰退抑制资讯科技支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也将相对有限,这得益于它们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大量的订单积压。
微软等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有能力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粘性极高的客户基础。
此外,尽管经济衰退或滞胀的情况可能会抑制终端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但我们认为云服务提供商将继续投资,以在人工智能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些“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巨额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利好半导体行业。
虽然美国可能会对半导体征收关税,且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加剧,但我们预计最大的几家半导体企业,将凭借其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保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