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惠誉如何评估大马经济?/李荣昌

最近,惠誉评级机构(Fitch Rating)发布了关于马来西亚信用评级的最新报告。报告指出,马来西亚的信用评级继续维持在BBB+级别,同时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前景评估保持“稳定”评级。

对此,首相安华表示,惠誉的决定反映了政府在立法和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改革为国家政策方向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并提升了经济管理的效率。他认为,这一评级是对大马在“昌明政府经济框架”下取得经济进展的认可。

2020年降级

然而,惠誉评级机构将马来西亚的信用评级维持在BBB+,是否真的意味着大马的经济表现和基础较之前有所改善?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惠誉评级机构对马来西亚近几年的信用评级情况。惠誉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连续三年维持马来西亚的信用评级在BBB+级别。而马来西亚的评级上一次发生变动是在2020年12月,当时惠誉将大马的信用评级从原本的A-调低至BBB+。

这一降级主要基于当时马来西亚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冠病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国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以及政府财政赤字未能有效改善等。惠誉指出,这些因素导致了马来西亚经济基本面的削弱,政府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受到质疑,因此调整了评级。

尽管从2021年开始马来西亚逐步恢复经济,评级仍然维持在BBB+。这一级别表明大马仍处于相比降级前投资级别处于较低端,其长期经济韧性和政策一致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积极面

通过梳理这些评级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惠誉将马来西亚评级维持在BBB+,并不代表经济改革已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是表明当前经济状况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仅勉强维持现状。这一评级凸显出大马在经济基础和政策有效性方面仍需努力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改善。

那么,这次惠誉维持马来西亚信用评级是否完全意味着大马经济停滞不前呢?也未必如此。从惠誉此次的详细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马来西亚的一些积极进展给予了肯定。其中包括国内政治局势已趋于稳定、政府财政状况因新措施(如股息税以及改进后的销售与服务税)而有所改善、针对性燃油补贴的实施,以及国债占GDP比例预计将在未来有所下降等。

然而,惠誉也指出了一些可能对大马经济产生压力的挑战因素,特别是2025年的国际经济环境。惠誉预计,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油价持续低迷,以及国内通胀可能上升,都将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在明年的主要挑战。

简而言之,惠誉对马来西亚的肯定主要集中在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补贴的措施,成功努力降低财政赤字并推动国债占GDP比例下降的目标。

毁誉参半

然而,惠誉也预测,由于2025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全球市场前景不明朗,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上升,马来西亚在2025年至2026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024年。

基于这一判断,惠誉决定维持马来西亚的信用评级在BBB+级别。因此,惠誉维持大马信用评级并非值得过于乐观的消息。

然而,在明年全球经济前景疲弱的预期下,能守住现有评级,对于马来西亚来说也可算是一种相对的安慰。

反应

 

财经新闻

大马家庭支出 今年料重返疫前水平

(吉隆坡24日讯)惠誉(Fitch)旗下BMI预测,在低通胀、稳定劳动市场及收入增加支撑下,今年大马家庭支出有望增长5.2%至9545亿令吉,回到冠病疫情前水平。

该研究机构今日在报告中指出,此增长受益于有利宏观经济环境,使今年的大马家庭支出,高于去年的9072亿令吉。

BMI强调,消费支出积极前景主要支持因素是低通胀和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加上家庭收入强劲增长,为家庭支出增长持续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该机构预测,增长率将略有放缓,与大马经济表现普遍放缓相符。

“预计大马经济将实际增长4.7%,较疫情后快速复苏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推动,包括基础效应影响减弱、消费者需求积压效应减退、信贷条件收紧,以及全球经济环境依然低迷。”

尽管如此,该机构预计大马消费支出增长将超过许多其他市场,在全球挑战背景下展现韧性,但也面对消费支出潜在风险,如失业率上升、高家债压缩可支配收入,进而抵消这些好处。

此挑战是因2022年至2023年通胀期的升息而加剧,导致债务成本上升。

“虽然许多国家央行,包括国家银行预计将在今年降息,但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完全逆转升息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压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