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投资机会总在风暴中/股悦

在1994年的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只有在退潮时,我们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

套用在投资方面,也就只有在股市大跌时,才能知晓那些投资者能承受高风险,或者更倾向于保守型。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牛市时期,投资者在获得正面且优异的回酬时,忘却了投资风险这回事,乐于其中。

然而,当市场出现回调甚至大跌时,不少投资者都承受不了投资出现亏损的局面。

在过去这些年来,遇见不少的基金投资者,在股市大好时总说能承受高风险投资,甚至高唱高风险高回酬嘛!

股市的表现往往会受到无法预计的事件影响,而当股市往南发展时,却又表现出另一回事。

对于能否承受高风险的投资,通过一道简单的问题,也许就能找到心底的答案。

在投资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如果我的投资因市场先生不理性而导致亏损时,我的下一步的行动将会是如何?

选择一:认为投资都是一场骗局,选择脱售所有的投资,在蒙受亏损之下愤而离场;

选择二:什么都不做,并相信只要继续持有相关投资,只要一日不卖,有朝一日还有机会反弹,最终也是会赚钱;

选择三: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选择转场,将手上的投资或基金,转向另一档投资或基金;

选择四:感到相当地兴奋,因为可以以更的低价继续进场,并在市场反弹以后可带来更可观的回酬。

通过以上的选择,大家认为哪一个选项更适合自己呢?若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哪个是更佳的选择呢?

不要期望一夜暴富

投资,往往离不开风险这回事,并不能期望今天大举进场,明天就能赚大钱,一夜暴富。

尽管投资在同样的基金,经历相同的投资期间与市场波动,但两位投资者却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甲先生在市场波动尤其是大跌时,因担忧股市可能再次下跌,选择在场观看而不做任何投资,股市反弹后回酬平平。

至于乙先生则在此情况中,持续进行投资从而降低平均投资成本,并在股市反弹后取得优于甲先生的回酬。

股票型基金的表现,大致上都会跟随大市的趋势,可能大跌10%到20%甚至更多。

就如天气般,基金也会雨过天晴,在市场反单时,股票型基金的表现也能交出亮眼的双位数回酬。

回顾2020年,主要投资在国内的基金,虽然在3月份经历一轮跌幅,但尔后出现反弹,不少基金在全年表现皆取得双位数增长,甚至超过50%。

投资在全球市场的基金,在2020年的全年表现,也同样取得双位数的表现,有些基金甚至取得超过40%以上的回酬。

若投资者在2020年3月大跌后进行投资,其投资回酬甚至可提高到60%或者更高。

在市场惨跌、充满血腥和杀戮时,在此高风险之下,进场才有机会带来更高的潜在回酬。

这也是为何理财专家总是劝告投资者,投资机会总在风暴中,继续投资将在风暴结束后带来另一番风景。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一跌就慌? 因为你没有配置资产/谭凯俊

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波动剧烈的当下,很多投资者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他们的投资组合波动太大,进退两难,而背后的核心问题往往是——资产配置出了问题。

多数投资者只懂得投资股票,或一昧追逐单一市场(例如马来西亚或美国),却忽略了更为稳健的多元资产策略,包括债券、现金、商品、另类投资、乃至跨区域的分散。

这种单一资产/单一区域投资方式,一旦市场逆风,就容易出现极端亏损,甚至引发情绪性决策。

我之前曾写过有关区域分散的重要性,强调投资者不应只因为美国过去十年的强劲表现而把所有资金押注在美股,尤其是在美国经济数据开始转弱、国债与财政赤字风险升高的当下。

而这次,我想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借助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巴菲特。

第一部分:当市场剧烈波动,问题往往不在于股票,而在于你的组合。

许多投资者以为自己怕的是市场下跌,其实他们真正恐惧的是:整个投资组合没有缓冲,没有安全边际。

很多人问:“为什么我持有的股票一跌,我就那么痛苦?”

其实不是股票跌的问题,而是你的组合过度集中在高波动资产。

资产配置的本质,是为了让你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情绪和策略纪律。缺乏债券、现金、避险资产或非相关资产的组合,一旦遭遇冲击,容易全盘皆输。

勿严重依赖几只超级股

第二部分:单押股票、单押美国,是一种风险而非优势。

从疫情后至今,许多投资者习惯了“美股科技股年年大涨”的局面。尤其是看到标普500指数的过去回报数据,不少人直接把资金全押进QQQ或S&P指数基金。

但数据不会告诉你:背后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已严重依赖少数几只超级股(例如苹果、英伟达、微软)。

同时,美国政府债务已超过36兆美元(约158.4兆令吉),货币政策基础利息的高居不下也让到利息负担很重,美国财政未来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

你无法靠过去的辉煌决定未来的安全。

全球资产之间的回报轮动是常态,不分散就是在赌一个结果。

第三部分:巴菲特是如何做资产配置的?

很多人只看到巴菲特买卖股票的部分,却忽略了他整体的资产配置思维。

我们来看伯克夏截至2023年底与2024年年中主要资产配置占比的对比:

从这张表可以明显看到,巴菲特在2024年上半年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大幅降低股票敞口、提高债券与现金部位。

这并不代表他“看空市场”或“全面退出”,而是作为资产配置者,对估值变化与宏观风险的主动响应。

而很多普通投资者看到这种行为时,只会认为“巴菲特卖股了”,却没意识到他只是在做他一直擅长的事:在市场高估时降低风险敞口,在市场低估时加码债权资产。

这也启发我们作为投资人,在资产估值偏高、风险溢价偏低时,应该有纪律地调整资产结构,而不是盲目持有或恐慌式卖出。

巴菲特资产配置逻辑

第四部分:长期投资的关键不是选股,而是结构。

每个投资者都喜欢讲“长期投资”,但长期靠的不是某几只好股,而是一个能穿越周期的组合。

你未必有巴菲特的分析能力,但你可以有他的配置逻辑:

●把部分资金配置在稳健的债券或货币市场产品上。

●增加区域分散,避免只投资于美国或本地股市。

●留有一定的现金仓位,以便应对机会或风险。

●在股市估值昂贵时减少股票配置,在市场被低估时大胆加码。

●记住:你不是市场时间大师,幻想“卖在高点、买在低点”最终可能错失更多上涨。

真正优秀的投资人,是在下跌时跌得更少,上涨时涨得更多。

资产配置的目的不是让你赚最多,而是让你活得最久。

不用大赚但必须不倒

当市场再次震荡时,你的组合可以不用大赚,但必须不倒。

投资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是靠一次选中“翻倍股”,而是靠结构与纪律赢得时间。

而这,才是最值得学习的核心能力。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