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拜登应放弃抗中幻想/Project Syndicate

对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而言,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很可能不是财富,而是包袱。

拜登在2020年12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虽然表示他不会立刻取消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加征关税,也不会改变第一阶段协议。但实际上,他也认为全面评估美国与中国签署的既有协议,并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盟友共同协商,是当务之急。

这说明,拜登认识到有必要评估和反思特朗普政府对华所采取的对抗性贸易政策。这也可以从他任命戴琪作为下任美国贸易代表的做法上略见一斑。

戴琪是美籍华裔,会讲流利的普通话。

对拜登而言,如果不放弃特朗普抱有的对中国持续单边制裁和对抗的幻想,要对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做出全面评估是不可能的。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虽然第一阶段协议在2019年12月签署后暂时缓和了美中两国关于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农业、金融服务以及货币和汇率的分歧,但是美中贸易的紧张态势迄今却并没停歇的迹象。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又将59家中国企业或个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的第11轮对华实体制裁,受制裁中国企业总数达到350家,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受美国实体清单制裁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对华政策自相予盾

更为严重的是,特朗普的这一做法使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变得自相矛盾。美国既扩大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规模——客观上这必然降低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依赖,又要求中国完成第一阶段协议规定的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的目标,加深两国经贸关系。这让第一阶段协议的目标实现与美中贸易对抗不断深化的现实严重相悖。

正因如此,大部分美中贸易商品仍在承受这种高税率压力。在这种高税率压力下,中国采购美国商品的规模已经不可能达到第一阶段协议的目标值。

中国采购难达协议目标

在中国对美出口品总额中,被美国加征关税商品所占份额在两年前还微不足道,但到现在已占7成之多。相应地,在美国对华出口品总额中,被中国加征关税商品所占份额也从从2018年2月的约2%增长到2020年2月的一半以上。

这意味着,既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和超过半数的美国对华出口品仍受加征关税的惩罚,那么在第一阶段协议下,美中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公平贸易,反而出现了时刻可能破裂的危险贸易。

这涉及到一个悖论。分析一下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美中第一阶段协议追踪”数据库提供的美国对华出口商品额累计值,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阶段协议覆盖的美国对华出口商品额累计值从2020年1月开始就没有达到理论目标值。

并且,到10月份,美国对华出口实际上只完成了目标值的57%,这表明实际值对目标值的缺口越来越大了。按此路径,要求中国在2020年余下两个月补足余下的43%进口目标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中国的非国有企业,包括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从美进口需求的接近八成。在这么高的关税下,这些市场主体的进口意愿必然大减。

为完成采购目标,即便中国或许可能依靠国有企业来扩大进口,但这会在中美两国之间制造很多新的麻烦。

潘多拉的魔盒

另一个麻烦是,为满足采购美货的要求,中国会减少本来对其他贸易伙伴的需求,挤出它们的对华出口。

这意味着,在第一阶段协议之前,享受同样最惠国待遇的情况下,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没有绝对优势。

然而,第一阶段协议实质上赋予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并扩大其份额的特权,这是对其他贸易伙伴的歧视,导致它们对美国处于劣势。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这个做法无疑让第一阶段协议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在其他贸易伙伴看来,该协议无视世贸所维护的非歧视性原则。由此,其他贸易伙伴更可能学习美国做法,尝试与中国建立新的贸易协定,以确保它们在对华贸易上享有与美国同等的最惠国待遇。

这解释了为什么欧盟急于加速与中国《双边投资协定》(BIA)的谈判并取得成功,也让东盟10国选择在上月和中、日、韩、澳洲和新西兰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意图得到了解释。

美国在丧失筹码

是的,拜登不应低估RCEP对美中贸易的长期冲击作用。

虽然RCEP没有采用像美墨加一样的高标准劳工和环保标准,但是它将中国资本与东盟10国的劳动力联系起来,还让中国市场扩大了对来自澳洲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的需求,更间接地在中日韩这三个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国家(所谓铁三角)间形成了自贸区,由此巩固了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强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供应链关系,美国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战略筹码,而单边制裁措施也与美国所追求的对华政策目标日益矛盾。

即将入主白宫的拜登政府需要反思对抗性的单边贸易做法给美中贸易、尤其是给美国自身带来的打击,还应接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的事实,更应在基于非歧视性原则的贸易竞争中与中国谋求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考虑到中国也正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拜登不妨抓住机会,重启对话,与中国一起努力推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的建立。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开放动力vs美国关税封闭

报道:笔峰

美国的封闭和孤立主义、高度自恋、一切都是自我中心,和中国的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形成强烈对照。在全球化旅程上,美国快速倒退,中国加紧前进,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开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第二任,美国即将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孤立主义,高筑关税壁垒,打着“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向全球征收关税。但中国却成为世界自由贸易最坚定的支持者,扩大开放,对日本和更多西方国家实施单方免签,让更多国际游客看到中国真貌,冲破西方主流媒体只手遮天的阴霾。

特朗普还没正式就任,就已经发出声明,要对中国加征关税10%,也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的思路就是要推动全球的产业链回到美国,要美国“再工业化”、要重整全球经济秩序,让美国的蓝领工人回复50年前的荣光,要振兴底特律,让美国的“铁锈带”不再生锈,而是要成为浴火重生的汽车之都。

加剧美国通胀

美国进入一个关税帝国时代,颠覆了全球化的基本价值观,也摧毁了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它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就是美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会更加的万马奔腾,尤其民生用品。

最近美国的网购和百货公司都出现抢购现象,主要是消费者的强烈预期心理,忧虑特朗普上台后会百物腾贵,特别是中产阶级和底层的必需品,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若征高关税,美国市场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替代品,如当前网商Temu和Shein的几万种商品,都是美国消费者的刚需,最后关税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特朗普推动再工业化也只是春梦一场,因为美国目前没有足够的人才,没有强大的工程师队伍,而企业文化早就被强势的工会势力所破坏,生产力奇低。

美国制造的汽车普遍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福特、通用等品牌只有在中国生产,仰赖中国市场,才能找到自己的第二春。但离开了中国,要在美国建立全产业链制造有竞争力的汽车,可说是椽木求鱼,不切实际。

即使当前在全球流行的美国特斯拉电动车,也是靠加州政府的大幅补贴,以及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支撑,才能够称霸一时。

中国致力兼善天下

但如今加州民主党州长纽瑟姆不满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支持特朗普,并且成为特朗普的亲密顾问,决定要将加州政府提供给特斯拉的巨额津贴取消,也将对美国电动车发展带来冲击。

相对地,中国正在加快开放的步伐,加强与全球供应链连结。苹果总执行长库克最近访问北京,就强调苹果今天的成就全是靠中国,中国对外企在华的投资给予更多的开放,包括金融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机构,加强中国和国际金融的融合,并且在医疗事业、医院经营,都开放给台港澳和外资企业,让中国的医疗事业更国际化。

事实上,恰恰在美国越来越封闭和独善其身之际,中国却是越来越开放和兼善天下,要扩大和深化供应链,来提升中国变革的动力,借助国际的创意,来焕发中国的创意,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新质生产力。

美国要扩大小院高墙,搞逆全球化,中国却是要拆走各种藩篱,推动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香港、澳门和大湾区的关系也进一步深化,推动一签多行,大湾区居民可以一次,一年内就可以无限次来香港,每次可以逗留7天。

中国体制内也在酝酿推动更多开放的措施,来激活中国与全球的联系。近几年中国对体制内人员出国或到港澳地区,都有严格限制,每次出境都要层层上报,公务员和国企人员的护照都存在单位内,如今在新的开放大潮下,若能进一步松绑,会见证中国开放新版本的变貌。

激活中国与全球联系

中国也争取美国以外国家的连结,如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壁垒,中国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要对欧盟的农产品征收保证金施压,最终彼此妥协,避免双方撕破脸的双输,而是要争取双赢。由于欧盟正面对特朗普祭出的高关税政策,亟需中国的市场和地缘政治上的支援。

乌战超过一千天,也到了要解决时刻。特朗普已任命老将军凯洛格当特使,扬言要停止美国对乌军援,冻结战线。欧盟内部越来越多的声音,渴望和平,避免战火外溢、警惕爆发三战的危机。中国在这节骨眼是否可以担任调停人,不偏不倚,成为和平的天使,各方企盼。

美国的封闭和孤立主义、高度自恋、一切都自我中心和中国的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形成强烈的对照,也是世界史的里程碑。

这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在全球化旅程上,美国快速倒退,中国加紧前进,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开始。因而坏事变好事,特朗普的关税战、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步步进逼,讽刺地,成为倒逼中国新一波改革开放的推手。

美国在全球的形象逆转,成为自私自大的代名词,失去道德的制高点,无法再以自由开放自诩。中国则以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和实践者,发扬人工智能和绿色科技,让全球惊艳。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