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拥200万现金 还需买保险吗?/萧伊妗

老陈今年60岁,他现在手握200万令吉现金,属于半退休状态。他的孩子们都已长大,他认为他不再需要人寿保险,也对一直调涨的医药卡感到厌烦,总觉得白白花钱却什么也得不到。

200万令吉看似可以度过非常舒服的晚年,他却依旧担心自己放弃保险后,有可能会因为疾病面临钱不够花的处境。他想知道他还有什么选择?

其实,现在的人寿保险多样化,如果要最便宜的保单,只有两个选择,那就是选择低额和短期的保障。年轻人的选择更广,他们可以选择只保到60岁,保费比保到70岁以上的低廉很多。

那么,为什么越年轻的保费越低,而超过一定年龄的保费越高?那是因为入院治疗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因此保险公司根据赔偿几率评估来预算保费。

60岁的老陈属于高风险群,因此老陈有顾虑是正常的。

在做任何决定前,我们得先从不同的保单做分析,再定夺老陈是否需要保留还是放弃保险。因为不同的保险针对不同的需求,退休了不意味着已经无需任何保险。

人寿和疾病保险

老陈认为孩子们已经长大,当初买的人寿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年幼的孩子,不会因为一家之主不幸去世而露宿街头。如今孩子已长大,他手上又握有大量现金,所以人寿保险不再那么重要。

人寿保险普遍被认为人死了才赔钱,一家之主才需购买。但其实人寿保险普遍附加终身残废保障到至少65岁。而且,也别忘了取消债务、传承与承担葬礼费的作用。

而疾病保险主要的功用为替代收入。在我们壮年时,如果发生重病暂时不能工作时,疾病保险的赔偿能支付生活开销和孩子的教育费。然而,晚年的老陈手上握有大量现金,可能这些都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假设他买的是人寿定期保险(Term Insurance),如果满期还很久,是可以考虑提早结束的;但是,如果是终身寿险(Whole Life)或者投资连结保险(Investment Linked),它们都有储蓄成分。保客可以利用里面的现金价值来继续供人寿保险。

如果觉得断保可惜,又不想持续付保费,可以考虑这个选项。但要注意的是,从终身保险提款,是属于自动保费贷款,这是需支付利息的。而投资连结保单虽然没有自动保费贷款,但当从保单提款也会影响保单的持续率。

在做决定前,最好向保险公司确认,利用现金价值来持续供保费的保单可以大约维持多久。

医药卡

最近的医药费起价已经是拍板的事实,尤其是比较年长人士的保单。

即使是较为低廉的单一医药卡(Standalone Medical Card),因为年龄与住院风险提高,保费也水涨船高。很多年长者选择断保,毅然决定生病的话就到政府医院就医。

随着那么多人弃保,政府医院的病人一定会倍增,当遇到意外或者需要紧急治疗的病,政府医院未必有床位,所需的检测仪器也必然排长龙。我的一位亲戚曾经因为脚痛,得排队等两个星期后才能做特殊检测。最后,也只能自付到私立医院检查。

老陈有很多现金,所以他的选项也比较多:

1.放弃医药卡,自付私立医院费用,超过预算才转去政府医院

如果他不想要等待,这是做好的办法。一般紧急情况,政府医院不会拒收。而且因为私立医院医生的推荐信和做了检测的报告,政府医院的医生能更快做出判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病人在治疗方面更有效率。

2.降低医药卡保额

与第一选项雷同。小病医药卡,大病转政府医院。降低医药卡保额,也能把保费降低,能大大减轻经济负担的当儿,又能持续享有私人医疗的设施。

3.选择高额共同支付功能

如果是想要持续拥有更好的医疗选项。当然是保持高额保障。老陈可以选择选择1万令吉以上的“共同支付”(Co-Insurance),需要入院时1万令吉由自己承担,1万以上由保险公司支付,这样的保费可以保持低廉很多。

年轻人可借鉴

老陈在年轻时懂得理财投资,所以在晚年时面对未来医疗选择有更多的选择。然而并不是所有人有做这样的准备,所以只能选择政府医院。

希望这篇案例可以让年轻的我们有个方向,在做退休规划时一定要把医疗保险费规划在内,提早做准备,可以让我们面对疾病和晚年时一样能保持尊严。

 

 
 

 

反应

 

财经新闻

国行保费调涨临时措施冲击 回教保险业:或损失8亿

(吉隆坡16日讯)国家银行限制医疗与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MHIT)产品保费涨幅的临时措施,可能导致回教保险行业损失高达8亿令吉。

根据该措施,直到明年底的3年内,至少80%保单持有人的年度保费涨幅,将被限制在不超过10%。

马来西亚回教保险协会(MTA)总执行长莫哈末拉祖安指出,虽然理解政府希望减轻人民负担的出发点,但这一限制加剧了回教保险公司在应对高涨医疗成本方面的压力。

他强调,大马目前是亚洲医疗通胀第三高的国家,保费调整对于保障计划的持续性至关重要。

他今日在大马回教保险业2024年表现简报会上说,尽管如此,该会支持国行的措施,并认为这将推动更永续、可负担的医疗保障解决方案,包括创新方式扩大全民保障覆盖。

他也希望能推出更多新举措,包括创新方式,让国人更容易获得医疗保障。

谈及预计今年医疗通胀可能高达30%的挑战时,拉祖安表示,业界支持国行限制保费增长的方式,以确保保障计划维持合理价格。

他说,目前,政府正推动医疗系统改革,专注于提升价格透明度、优化支付系统如“疾病诊断分组”(DRG)支付机制、拓展公共医疗服务,以及开发低成本保障计划。

他表示,该会将与国行等单位合作,确保回教保险体系长远发展,同时关注高风险群体(如年长者)的保障需求,寻求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平衡。

控制医疗费上涨

国行为应对高涨的医疗通胀,推出一系列强化医疗保障体系的举措。

大马回教保险协会临时主席旺赛夫里扎指出,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减轻现有保障体系所承受的压力。

他表示,国行采取了果断且具策略性的举措,旨在稳定医疗保障市场,并确保体系长期具备韧性与永续性。

5大要点包括:

1. 鼓励医院公开常见治疗项目和药物的价格;

2. 推动更高效的支付机制,例如“疾病诊断分组”支付机制;

3. 扩大全民可负担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4. 限制保费在3年内的上涨幅度;

5. 对60岁以上人士,暂缓一年保费调整。

国行也要求保险与回教保险公司提供更便宜的保障选项,以协助民众在经济挑战中继续获得医疗保障。

旺赛夫里扎表示,这些举措不仅能稳定市场,也有助于人民更有规划地安排健康预算。

去年理赔102亿

大马回教保险行业去年理赔与保单利益支付总额高达102亿令吉,比2023年增长16.73%,创下新高。

其中,回教家庭保险占77.37%或78亿9000万令吉,其余22.63%或23亿1000万令吉来自回教普通保险。

回教保险净保费从2023年的173亿增至190亿令吉,回教保险净保费占国内保险净保费比重,从2023年的23.4%稍增至23.9%。

至于回教保险业资产总额达596亿令吉,在传统保险与回教保险资产总额所占比重,从2023年的11.6%提高到13.9%。

去年,本地回教保险业共发出99万3393份新的回教家庭保单,使在保的回教家庭保单总数增至669万份。

新业务总保费额从95亿9000万增至97亿3000万令吉,同比增长1.48%。

在保业务保费亦同步上升,从2023年的89亿7000万令吉增长至去年的96亿2000万令吉,增长率为7.2%。

回教普通保险方面,去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总承保额增长8.46%至59亿1000万令吉,回教汽车保险仍是主要推动力,占68.77%,与新车销量创新高相符。

在非汽车类方面,去年回教火险需求上升,承保总额达10亿令吉,同比增长7.27%;回教意外险则略为放缓,保费额为3亿8800万令吉,占比6.56%。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