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对抗通胀勇气/李兴裕
通货膨胀对食品价格的影响立竿见影,许多食品售价大幅扬升。许多消费者已留意到,他们的杂货账单不断攀升,打工族为每日三餐付出更高的开销。
“外食价格”和“家庭食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在上涨,包括蔬菜、谷物和肉类以及其他动物蛋白。不断上升的食品通胀,已导致中低收入家庭被迫把可支配收入用于非可自由支配开销。
简而言之,以下因素解释了消费食品通胀的背后原因;全球粮食危机是否会发生,特别是在经历外汇短缺且更容易受到粮食价格冲击的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
a)由于需求和供应的驱动,食品价格早在冠病疫情爆发前几年就一直在上升。需求的增长获得经济前景改善、购买力扬升和人口增长的支撑。粮食生产受到农业产出不均、气候变化(收成欠佳)、生产成本上扬、疾病、质量和产量变化不定等因素的制约。
疫情挥之不去
b)疫情持续挥之不去,造成了全球各地采取零零星星的封锁和行动管控措施,供应中断导致消费食品价格飙升。经济重新松绑后,被压抑需求的释放和需求的复苏,令各类消费品供应链不胜负荷,推高了价格。
c)经商成本扬升和用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这反映在2020及2021年的全球食品生产者价格的飙升,并将在至少6个月的一段时间后才会反映在消费者物价上,尤其是如果生产商无法吸纳有关成本涨幅,唯有通过涨价把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自2019年底至今年4月杪,世界银行的食品价格指数劲扬了54%;鸡肉、大豆和玉米价格分别飙升83.4%、88.1%和108.5%。
d)疫情导致航运与运输以及交付服务成本扬升。运输成本走高除了导致获取与交付货物给客户的成本增加,也造成进口食品通胀。
e)乌克兰战争造成供应中断,进一步推高玉米和小麦等商品价格;能源、工业材料、化肥和动物饲料价格也持续上涨。更高的小麦价格将推高食品价格,而更昂贵的动物饲料和化肥增加了食品生产成本。
f)由于大多数食品和商品以美元交易,货币疲软的国家被迫付出更高的食品进口开销。

降低依赖进口
物价扬升促使一些国家实施补贴、价格管控和设定订价、进口特别准证、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等短期干预与行政措施,以维持或改善国内供应,压制食品价格上涨。
不幸的是,不利的全球发展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导致对抗食品通胀的权宜之计措施收效甚微。
大马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整合,意味着本地生产者与消费者,将不得不应对全球对食品供需的影响以及对食品价格的影响。
1987年至2015年的28年内,大马对农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从7.3%提高到 13.7%。2020年,进口依赖程度(IDR)超过50.0%的商品有8个,包括墨鱼(52.2%)、鲜奶(53.5%)、圆白菜(63.6%)、辣椒(72.4%)、牛肉(78.1%)、生姜(81.5%)、芒果(86.2%)和羊肉(90.4%)。
2020年,我国白米自供自足率为63.0、鲜奶65.0、红薯75.6、鲭鱼88.2、沙丁鱼80.7、猪肉94.9、家禽98.1和鸡蛋115.1。
粮食安全、价格可负担性和稳定性,仍是所有国人的优先事项。
粮食通胀和粮食安全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复杂的任务。政府和私人界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永续的粮食供应。
别只靠短期方案
一些短期措施(补贴和对食品(针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采取统制价,包括化肥、禁止鸡肉出口),会导致我国付出机会成本和资源分配错误的代价。
a)政府为减轻国人的食品开销负担而提供补贴及实施顶价控制,将加重政府的预算赤字,如果它变得不可永续,将对我国的信贷评级构成重大政策风险。
针对性补贴
因此,在食品补贴上,应改为针对性的补贴,通过派发食品券或现金援助的方式来援助弱势家庭。针对性的补贴所省下的资金,可以转移到粮食生产计划。
b)商品顶价和管控,无法解决物品短缺问题。将价格固定在人为的较低水平,只会助长现有的需求模式,导致许多消费者面对更糟的物资短缺问题。
c)对生产商而言,如果将物价补贴和顶价低于生产商的成本,则会导致生产商失去经济规模效益,可提供给愿意付出更高价格的消费者的物品供应也将会减少。
在当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全球供应链中断,严重冲击物品供应下,统制价将如何激励供应商和生产商提高产量,也仍是一个未知数。
d)物价是市场经济对供需依赖程度的一个信号。全球市场发展的各种影响,已造成供应压力和成本扬升。更长时间的抑制价格上涨,无助于减轻消费者的压力或缓解物品供应短缺。
中期内应采5行动
为确保农业领域的永续和粮食安全,我们提出以下短期和中期行动计划:
a)停止干预市场。政府的监管干预措施虽然用意良好,但往往适得其反。有关干预措施扭曲了市场的运作和资源的分配,并抑制了农业生产。政府的主要重点是在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生产商、采购、库存堆放和食品分销系统)上制造竞争(而不是保护),以降低成本、遏制寻租行为和堵塞食品管理系统中的漏洞。
b)鼓励科技转移和智能农业。政府和私人领域都必须在环境永续性、气候变化、作物产量和机械化方面加速食品和农业技术的同化。这将减少对昂贵的投入、劳动力、化肥和杀虫剂的依赖,并刺激粮食生产。
c)增加农耕地。目前,国内农耕地当中,只有区区5.5%(约45万公顷)用来种植水果、蔬菜、药草、物种和其他作物。平均而言,2016至2020年期间,水果种植土地面积不到20万公顷,蔬菜和经济农作物不到10万公顷。相比之下,油棕园面积高达590万公顷,橡胶树为110万公顷。
d)支撑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种植者、食品加工业和食品批发商与零售分销领域)的食品供应链的所有要素。建立一个更具弹性的食品供应链和管理系统,拥有在国内不同地区更大的收集、加工、移动与储存能力,将为消费者和生产商提供更多和更好的选择。
e)提供即时市场信息。投资市场信息系统,提供可靠与及时的粮食生产、供求、贸易和价格数据。这将从生产商向消费者发出正确的价格信号;加强供应链,稳定价格,降低业务风险并加快应对时间。
股市动荡将入场干预? “别指望美联储出手救市”

(纽约8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不断升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残酷抛售,也引发了周一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出手干预以遏制跌势的猜测。
然而,几位美联储观察人士告诫称,不要指望。
彭博报道,由于通胀率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而且加征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近在眼前,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师表示,他们认为美联储官员将等待这些影响冲击实体经济后再降低利率。这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体现在官方数据中。
“如果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短期内将很难不考虑通胀因素,”摩根史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周一在彭博电视上表示。“美联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按兵不动。”
美联储官员有在危机时期采取行动稳定市场和经济的记录,这有时意味着,在计划的政策会议之间,可能会有紧急降息以避免严重衰退的可能性。
美联储上一次这样做是在2020年3月,当时美国受到疫情冲击。
周一早些时候,利率互换暗示美联储在下周之前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的概率约为40%。美联储下次例行政策会议将在5月6日-7日举行。不过,之后投资者降低了押注。
然而,目前的经济数据仍然显示美国经济稳定,如果有也只是放缓。3月就业报告显示,劳动力市场在关税之前就已经保持相当稳健,超过了所有预测。
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周一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发表讲话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要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紧迫。
市场压力
官员们还曾使用临时贷款工具来防止流动性不足导致信贷市场瘫痪。美联储在2020年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都采取过这一行动。
当前,市场显然已在压力之下。周一股市大跌,全球股市市值三天蒸发掉约10兆美元(约44.8兆令吉)。
随着投资者寻求避险,美国国债和日元上涨,不过美债周一在美国市场临近开盘回落,整个交易日走低,各品种收益率全线上涨。
不过,金融市场的阵痛尚未显露出可能促使美联储干预的流动性不足程度。
与此同时,美联储最青睐的核心通胀指标今年截至2月为2.8%,远高于2%的目标。此外,衡量长期通胀预期的一项指标已连续三个月回升。
前美联储副主席莱尔·布雷纳德表示,这让政策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他们会想要抵御这些通胀压力,这使得他们在看到任何疲软迹象之前支持劳动力市场的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这对美联储来说是最困难的情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