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改善习惯,力求存活/胡逸山博士

上几篇开始谈到在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其实还有本地资金外流)的情况下,本地经济业已落到已经只能与几个经济发展较为后进的邻国相提并论。这不是要蓄意夸大其词,而只是要为大家敲响一记警钟。

也许有人会说,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好几个邻国的人口,都是本地人口的几倍,甚至是近十倍,所以人家有着所谓的人口红利,既有相对庞大的劳动生产力,也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经济当然得以更为蓬勃地发展。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一定道理,不过人家人口相对比本地稀少的新加坡,其经济体积在东南亚也还只仅次于印尼的。

所以人口的大小是利是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事在人为的。

而本地的相对地广人稀,虽然也许不能说是竞争优势,但起码假如善加利用的话,还是得以使到绝大多数国民得以有着三餐有着落的基本温饱条件的。

我们到底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谈不上如何迈入先进国行列(去年的2020宏愿目标已经一去不回头了),甚至不能与许多邻国匹比,那至少先要谈着如何得以让更多人得以存活下去吧?

不富贵却有富贵病

其实本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很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又有着好像不止是在本区域、而是在国际上领先的过胖率与糖尿病等慢性的、与生活习惯有关的所谓富贵病(除了个别与生俱来如此的)的发病率,令人惊叹不已,也造成本地医疗系统的沉重负担。

但另一方面,尤其是在冠病疫情高涨而实施行动管制令时凸显出来,又有许多无论城里或乡下的民众,好像得要依靠至少是食物或日用品方面的救济才能存活下去。

有关当局应该联手一些有所关注的民间机构,积极引导、鼓励乡区民众善用周边的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可耕土地、城里的民众虽然空间狭小当也可尝试立体的栽种方法,来多种一些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容易生长、营养又相对丰富的蔬菜,以供食用。

我也不讳言,常听到有些人慨叹,本地有着幅员广大的土地,但已开垦的,许多皆拿来种油棕等经济作物,反而种稻米的土地好像不够多,导致本地的米不够本地吃,好像绝大多数供本地食用的米都需要从几个邻国入口。

甚至还有从人口众多,版图又狭长的越南入口的米,不可不惊叹,人家竟然还有多余的米得以出口来本地!

当然,我们应该朝向在主要粮食供应方面得以自供自足的方向走,减少对外来食品入口的依赖。但我想我们也许也可以从另一个更为个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课题。

吃得健康很重要

我理解体力劳动量大者,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吃得东西油水呀要充沛,才有力气来工作。

但时常看到一些明显是白领的,也还是大口地扒好几碗饭、大口地吃大盘的面,而且配菜也油腻得不得了,心里不禁一阵心酸。

说白了,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角度,而只是呼吁大家努力实践卫生部的食品营养指南,主要就是每天食用的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与肉类奶蛋,应该是2比1比1的比例,至于油脂盐糖等,则少许调味就好了。

我们要从自身的饮食习惯开始变革,才能更为健康地存活下去。

推荐视频:这些数字,你觉得如何?

反应

 

财经新闻

结构改革·助力高价值行业 大马经济稳健增长

(吉隆坡13日讯) 在结构性改革和对高增长行业投资的助力下,大马经济在不确定性中稳健增长。

根据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亚洲》的报道,大马经济今年来的强劲表现,反映了企业和消费者对大马经济及政府经济管理的信心。

大马经济今年第三季按年增长 5.3%,主要受强劲的投资活动和持续的出口增长所驱动,这使得今年前9个月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2%,高于去年同期的 3.8%。

“政府强调了加强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的承诺,正如昌明经济框架中所概述的,旨在为国家应对日益动态和复杂的全球经济做好准备。”

有望成半导体强国

报道指出,大马有望成为半导体强国。随着全球对高科技设备需求的增长,政府正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加速向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转变。

国家半导体战略为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进一步提升地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方向。

同时,数字经济是大马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去年,数字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 23%。

政府于2021年至今年6月,批准总额高达1853亿令吉(414亿美元) 的数字投资,包括来自全球科技巨头的投资,以进一步推动该行业发展。

服务业是大马经济的重要基石,继续蓬勃发展,吸引了稳定的投资流入。房地产、资讯通讯科技,以及交通服务等次领域表现亮眼。

政府专注于吸引对战略性高增长和高价值行业的投资,致力于引导国家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确保经济的长期韧性。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