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日本需更紧缩货币政策/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浜田宏一(耶鲁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曾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别顾问)

我上个月——也是自新冠疫情以来头一次——回日本时被物价的巨大上涨幅度吓了一跳。2020年2月时在东京市中心吃一顿简单的午餐大约需要1000日元(约28.8令吉),而如今餐费已经涨到了2000日元(约57.6令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美国的经历类似:即使通胀率有所缓和,但物价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不同之处则在于日本还经历了对外国游客有利的货币大幅贬值:这2000日元如今只相当于13美元。

我到访时恰逢石破茂在自民党内部突出重围以微弱优势当选日本新首相。但我对他是否会推行日本所需的经济政策持保留态度。

我在21世纪初担任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所长时,曾与石破茂私下交流过。当时我指出日本银行过于严厉的货币政策正在伤害本国工业。

时任日本国会众议员的石破茂则回应说由于货币政策是门技术活且非常复杂,因此政府仍将继续听取日本银行专家的看法和建议。

这种尊重是有道理的。日本央行、财务省和其他机构拥有大量人才,并且对过去那些货币、财政及其他政策如何以及为何发挥作用有着深刻认识,因此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他们的意见。

问题是这些政府技术官僚往往倾向于采用他们熟悉的政策手段——即便这些手段实际上并非经济所需。

1990年后的日本货币政策恰恰反映了这种倾向。该国在二战后的经济繁荣部分得益于日元贬值。但日本与其他几个五国集团成员国在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同意让美元相对日元、法郎、英镑和马克贬值。该国的经济奇迹就此戛然而止。

然而,在随后三十年间历任日本央行行长仍想方设法维持强势日元,即便这会导致通货紧缩也在所不惜。其中速水优在成为日本央行行长之前曾对我表示,战后日元被低估的状况让作为央行从业者的他“痛苦不堪”。

专家偏见导致“失去十年”

换言之,政治家们承诺听取那些有着明确央行偏见的日本央行专家的意见,却因此直接导致了日本在1990年后的“失去的十年”,也就是通货紧缩和增长停滞。

这种情况在2012年安倍晋三任首相后发生了改变。出于对经济学的深刻理解,安倍知道不能盲目听从央行官员。同时他又认识到安排合适人选执掌日本央行的重要性,于是选择了致力于推行日本急需之货币扩张政策的黑田东彦。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不会直接影响其货币汇率,重要的其实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对货币供应量。2012年的日本处于低利率时代,日本央行为防止日元过度升值——这将扼杀日本工业——而不得不保持较低甚至负利率水平。

借助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黑田东彦从2013年开始设法确保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保持在足以保持日本出口竞争力的水平,从而极大提振了经济。

但自那时以后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冠疫情后的通胀激增促使各主要央行从2022年开始大幅加息。虽然各地利率已然下降,但仍相对较高——美联储备的政策利率就接近5%。

日本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利率差,促使日本投资者将储蓄转移到利息更高的外币上,从而导致日元贬值。

汇率过低并非好事

日元过于坚挺无疑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损害,这也是我为何经常倡导采取更具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原因。但汇率过低也并非总是好事。

目前1美元兑换152日元左右的汇率明显过低。日元贬值已经导致某些行业(如建筑业)劳动力短缺,引发旅游业过度膨胀并提升了日本学生的出国留学成本,此外还增加了出现危险性通胀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1美元兑换120日元左右会更好。为此日本央行应立即出台一项常规短期利率政策,而如果事实证明这种政策过于严苛那就回归更宽松的政策安排。

幸运的是,虽然我确实担心石破茂会过分重视央行行长的意见,但他目前似乎倾向于采取日本需要的紧缩货币政策。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名家专栏

对等关税也许佳音?/胡逸山博士

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美国新任也是原任总统特朗普自上台以来,雷厉风行地抓起关税这条大棍子,棒打包括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贸易对象,对从彼等进口的商品可是几十又几十巴仙地增加关税,令人叹为观止。

但特朗普看来对关税意犹未尽,这段日子里还不时地暗示说在4月初会有更大波、更全面的关税来临,即所谓与各国对等的关税,或特朗普口口声声说的“你抽我多少税,我就抽你多少税!”听起来可真豪情万丈!

而坦白说,作为世界上其中一个主要出口基地的东南亚的一众主要经济体,其中向来对美方施以偏高关税的,看来可能也没太过认真地把特朗普的这番话听进去,或至少没让人看到有太多的大动作来赶快在特朗普的大宣布之前调整针对美国的关税。

譬如为了保护各自的一些经营不善的本地关键企业,而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进口商品施以高昂关税的做法,也没有大刀阔斧地去削减,以便讨好似乎对他国“讨美国便宜”怒气冲冲的特朗普,希望他稍安勿躁。

特朗普有恻隐之心?

大家好像虽然不能说是坐以待毙,但总之就是没有太多的未雨绸缪。

而我们这些关心美国经贸政策的,昨天应该都顶着时差起得一大早来听取特朗普的这项对等关税大宣布。乍听起来,里边可说是有着好消息也有着坏消息。

好消息是特朗普看来还是有着恻隐之心的,他所宣布的这些针对各国的对等关税,还是有着减半的折扣的,譬如说一国如对美国商品征收50%关税,则美国只回敬以25%的关税,但也对所有国家施以最低10%的关税。

当然,这他国针对美国的关税多少,在这里是由美方计算的,其中不只是开宗明义的多少巴仙的关税,还有非关税壁垒措施,或美方所谓的非金钱性关税,譬如说各种的通关为难、出口补助、知识产权的侵犯等。

至于美方是如何把这些非金钱性关税量化为金钱数额,那就见仁见智了。

而这趟对等关税宣布的主要坏消息,当然是对于其他各国来说的,就是美方的这对等关税即便是减半,也还是很高的。如美方认定本地针对美方的关税是47%,所以就回敬本地以24%的关税。

换句话说,以后本地要卖往美国的商品,都会被美方课以相等于价格近四分之一的关税,不能说不是严重的打击。

而在特朗普在此次关税演说中所使用的多张列有国名与各自关税的展示牌里,本地还是名列第一张的,“排行”从上到下的第十一名,虽然目前还不知这排行背后的逻辑,而特朗普也用惊叹的语气来读到本地的国名。

不再忍受昂贵进口车?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显示在特朗普心目中本地与美国的贸易往来还是颇有“份量”的。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这也可说是本地与美国的贸易顺逆差,也已经被虎视眈眈的特朗普盯上了!

无论如何,木已成舟,本地等本区域主要经济体又需要如何来补救呢?最重要的,顾名思义,这是(折扣了一半的)对等关税,要美方重新调低针对本地的关税,那么就要削减本地的有关关税。

如不能一直让本地人继续忍受购买昂贵进口车的苦日子了,所以,这宣布反而可能是为本地消费者带来更为价廉物美的佳音。

而你一削减关税,就不止是针对美国的关税了,而是也得削减针对譬如欧盟的关税,否则就引起美国以外的贸易伙伴国的不悦了。

这样以来反而是更大程度的促进低关税自由贸易,那不也很好吗?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