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法律与生活哲学 如何影响理财行为?/莊国辉

我还记得那次在纽西兰的米尔福德峡湾,那是一个宁静又神秘的地方。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峡湾的水面上,四周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作为一个一直为财务状况和理财决策而烦恼的人,我此刻的心情似乎突然被这片宁静洗净了。

在这里,我不再想着账单、投资回报、资产配置,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瞬间所感受到的宁静和安慰,恰恰与我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的理财哲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紧密相关。

几年前,我可能会站在同样的地方,想着如何能通过某种投资手段让财务状况更加宽松,但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却突然转向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理财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过程,它背后更深层次的责任是什么?

在法律上,我们常常被问及“是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而在理财中,这个问题同样重要。是的,我们在追求财富时,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决策,都在承担着某种责任,尤其是对未来的责任?

我不禁想起了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 Austin)提出的法律命令理论。

在他的理论中,法律本质上是由权威制定的命令,要求人们遵循特定的规则和行为规范。而在理财的世界里,我们同样面临一系列“命令”——这些“命令”可能来自于市场规则、财务规划的理性原则,或者是我们对未来的责任感。

理财“命令”承担后果

就像法律要求我们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一样,理财决策也要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风险与责任,尤其是那些与未来财务安全、家庭责任和个人长远目标相关的风险。

在这个宁静的旅行时刻,我深刻体会到,理财不仅是对财富的管理,更是对责任的承担。在这里,我意识到,理财决策不仅仅是应对当下的经济需求,它还需要像遵守法律一样,负责任地考虑每一个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

正如奥斯丁所言,法律的命令赋予了我们行为的责任,而理财的“命令”也同样要求我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冲动决策盲目跟风

得四分曾经是一个典型的理财初学者,他在理财的道路上曾深陷于一种非常常见的误区——冲动决策。

几个月前,得四分听从了一个朋友的建议,投资了一款非常火热的智能财务应用,这款应用号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帮助投资者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得四分充满信心,觉得自己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分析市场走势和做决策,只要依赖这款智能工具,财务状况就能迅速好转,甚至实现财富自由。

但几个月后,得四分的账户余额远低于预期,不仅没有获得他所期待的回报,反而因为盲目追随市场趋势和依赖智能工具,他遭遇了惨重的亏损。

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回想起当初的决定,得四分意识到自己完全被“科技致富”的幻觉蒙蔽了。

“无意识行为”也有责任

得四分的经历,让他联想到了法律中的“无意识行为”。在一些法律案件中,行为人可能会辩称自己未能完全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此逃避责任。

比如,某人可能因为不清楚闯红灯的严重性,导致交通事故,最终想通过“无意识行为”作为辩护,试图逃避法律的处罚。

然而,法律并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辩解,特别是当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存在风险时,他们依然需要对其后果承担责任。

在理财中,得四分恍若经历了一次“无意识行为”的法律审判——他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财务状况,也没有作出全面的风险分析,只是盲目相信智能工具能带来财富。

这种缺乏理性判断和责任意识的决策,正如法律中提到的“无意识行为”,导致他在财务决策中承担了不必要的后果。

遵循理性决策规则

得四分的反思让他认识到,真正的理财决策不仅仅是追求眼前的短期回报,而是应该基于长期的目标和深刻的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得四分回想起约翰·奥斯丁的法律理论中“命令”的概念:每个理财决策背后都潜藏着一个责任命令,提醒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遵守理性规划。

例如,在消费者保护法中,法律要求商家提供透明、公正的信息,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得四分开始反思,在做出财务决策时,是否也应该像遵守法律命令一样,遵循理性的决策规则,而不是盲目依赖外部的科技工具或短期市场诱惑。

法律案例:消费者保护法

在得四分逐渐觉醒的过程中,他进一步通过一些法律案例,理解了如何通过法律“命令”来避免理财中的冲动决策。以下是一些相关案例:

案例1:高风险金融产品误导性销售

在消费者保护法中,法律要求金融机构在销售产品时,必须清晰地说明其风险和收益,避免误导消费者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假设得四分在当初投资的智能财务应用中,如果应用提供了明确的风险警示,并且让他全面了解潜在风险,他可能会更理性地做出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随市场热潮。

这一法律要求,其实也像一个“命令”,警示消费者在理财决策中要清醒认识自己的行为后果。

案例2:虚假广告与“高回报”承诺

很多时候,投资者会被“高回报”的虚假宣传所吸引,从而做出冲动决策。比如,一些投资产品会承诺在短期内能获得异常高的回报率,这种广告往往隐藏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在法律中,消费者保护法明确禁止这种误导性广告,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得四分的理财过程中,类似的法律“命令”帮助他意识到,理财决策不仅要依赖外部工具,更要靠自身的理性判断。

从冲动到自律

反思自己的失败后,得四分开始将“命令”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理财规划中。他不再盲目依赖技术,也不再追逐短期的投资回报,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的财务目标和风险控制。

例如,他制定了明确的理财规划:设定长期的储蓄目标,每个月将固定收入的一部分存入低风险投资账户,同时进行定期资产配置调整。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建立在对风险的清晰认识和对长期目标的责任感之上。

通过这一转变,得四分不仅避免了冲动决策,还提高自己的财务独立性,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

结论:决策背后蕴含责任

得四分的故事说明了理财决策中的责任感与法律意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他通过反思自己的冲动决策,逐步认识到,每个理财决策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财务状况的责任,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通过应用约翰·奥斯丁的命令理论,得四分学会了如何通过理性规划和法律命令来避免冲动决策,实现更加理性和可持续的财务管理。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理财的世界里,“未经审视的决策”同样是不值得追求的。得四分通过反思自己的失败,审视了自己之前的决策,从而实现了从冲动到理性决策的转变。

而苏格拉底的另一句名言:“知道自己无知,是知识的开始。”正是得四分经历中的关键。他认识到,在理财决策中,自我意识和对风险的认知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所做决策的后果,才能真正承担起财务的责任。

每一个决策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正如法律中的“命令”一样,它要求我们以理性、责任和清晰的意识来做出每一个选择。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反应

 

商法律

原创性版权的法律纠纷/刘健辉

问:
刘律师,你好!我面对关于版权纠纷的事,想咨询你的意见。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和一家多媒体公司协商有关设计一道艺术的菜肴,这一个菜肴呈现出浓郁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基于这是一个很稀有并且很大的项目,我们也在第一次会面时展现了自己辛辛苦苦绘画出来的菜肴设计和材料等。
虽然第一次的会面双方都很满意,但是接下来的协商就没了声息,对方只是一直要求我们改报价单等,一直到最近也没有回复我们,我们也认为这个项目已被搁置了。
出乎意料,我们竟然看到他们的项目如期举行,不但如此,菜肴设计竟然还和我们之前给的一模一样!
其实,我们没有注册作品版权。请问在这情况下,对方是否侵犯版权了?

答:

在马来西亚,版权(也就是Copyright)属于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其中一种,目的是用来保障和保护原创者的创作或原创者表达自己的方式的作品等。

怎样的创作或作品才会被版权保护呢?根据版权法令的第7(3) 条文,一项作品只需要作者经过一番的努力,其作品具有原创性,并以具体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受到版权法保护。

简单来说,原创者只要成功把概念呈现出来,就已自动拥有该作品的版权,这包括文学、音乐、戏剧、艺术等领域;声音纪录、影片、广播等等。

其实,版权就算没有注册也会受到法律保护的。版权不像其它的知识产权(比如商标和专利等)是必须先注册后才会受到保护的。

版权则是自动被赋予保护权,而注册与否全属于自愿性质。

只需证明被侵权

话虽如此,如果注册作品版权,的确可以在更多方面保护自己,这是因为成功注册的版权将获得一份证书,而这张证书就是版权拥有权的证据,这一项证明也可以当作呈堂证供。

如果你可以证明对方的设计和你的一模一样或极度相似,你就可以通过法庭诉讼,起诉对方。

如果成功起诉,那么你可能会得到法庭颁布以下的判决:
1)禁制令;
2)赔偿与损失;
3)对方的利润也必须作为你的赔偿;
4)法定赔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