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用IPO方式经营企业/程志彬

有留意《企业彬法》专栏的朋友们不难发现,打从去年六月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觉得我专栏的内容,学术性蛮高。

在最新一期,也是2022年的第一期,我想以轻松的方式来跟大家谈谈IPO。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目标,用IPO的方式来跟大家谈谈新的一年。

2021年总共有29家企业上市,预测2022年上市的企业也会超越2021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排队上市呢?

上市有很多好处,今天我想跟大家多谈的,反而是上市最终的目的和信念。

虽然官方数据说明上市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仍觉得上市不好很麻烦,且绑手绑脚。

很多企业老板,尤其是年长的,一直停留在十多年前:大马的上市情况,有30%股份须保留给土著。

事实上,“30%保留给土著”的这个措施早已废除,我认识很多中小企业家,他们对上市路途一知半解,所以对上市目标几乎没有想过,或者从来都不敢想。

很多中小企业都努力打拼,不难发现很多是隐形冠军,经营得非常棒。但是,他们没有把上市这个目标,定在企业规划内,因为他们觉得上市是模糊的,而且困难重重。

有时候我觉得很可惜,优秀的中小企业家把公司打理得有声有色,但没有往资本运作的方向前进,就等于没有把利润、利益或财富最大化。

以上所说,也是一般上市最主要的好处,即能释放股票的价值。

打造家族传承计划

其实,上市还有其他好处,比如是个很好的融资平台,同时也可用股权激励员工,以及打造品牌。也有些企业家,把上市当成是家族企业的传承计划。

有制定上市目标并努力往前冲,比没有上市目标的企业,业绩及成就往往比较大。为什么我这么说?

因为企业需要清晰的目标,就像个人打拼的目标,然后往这个清晰目标去冲。在企业世界,上市肯定是个非常好的标杆。

试想想,如果企业家每天带领团队努力工作,拼命冲业绩,但没有告诉团队一个清晰的目标,长久下去,团队也可能迷失方向。

奖励员工更有拼劲

如果企业有明确的上市目标,清晰地把目标传达给团队,大家都知道方向。达到目标后,团队可以享有奖励,包括ESOS或股权激励等等,让员工有目标地为公司打拼。

订下目标力拼利润

当企业家认清上市目标后,为什么我们能确定他会做得更加好呢?

因为要成功上市,需要符合很多条件。当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相对地也能把企业做得更好。

在大马上市,企业必须达到某个程度的利润,企业家一开始就订下目标,就知道一定要拼业务利润,自然会知道今年须做多少业绩、开发多少新产品,甚至是开发什么新市场。

所以,我们非常鼓励企业家把上市定为企业目标。当你了解上市目标后,把它细分出来,再把团队拉进来,企业将会越做越好,越强大。

我非常鼓励公司去上市,当你努力符合上市条件时,就把要符合的条件做好,如:要达到业绩、内部系统、法律文件处理好。

就算最后因为某些事故打消上市念头,这也没问题,因为比起没有上市目标者,肯定来得更强大和健全。

最后,在新的一年,送上我们Finsource 3天IPO课程的口号,来勉励所有努力打拼的企业家,“用IPO的方式来经营你的企业”。

反应

 

国际财经

香港IPO复苏之际 地产大亨重现基石投资者名单

(香港21日讯)时隔数年,地产大亨为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提供支持的一幕重新出现,这有可能推动这个市场刚刚萌芽的复苏。

彭博报道,在快递巨头顺丰控股于本周启动的7.93亿美元(约35.4已令吉)香港上市交易中,亿万富翁黄志祥的信和置业,是最大的基石投资者之一。

10家承诺购买股票以换取分配保障的公司,还包括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家族支持的一个投资平台。

过去,试图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经常寻求当地房地产大亨的支持——在这座由房地产奠定财富基础的城市中,这些大亨被视为精明的投资者。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种现象有所减少。

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自2022年初以来,香港亿万富豪就从当地重大上市交易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上销声匿迹了。

“地产大亨参与像这样的交易,表明他们决心守着香港、参与中国经济,对中长期前景有信心,”华兴证券股票业务主管安迪·梅纳德周三接受电话采访称。

“这是投下的一张信任票。”

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陷入沉寂之后,香港上市交易最近几个月有所增加,今年以来的融资规模增长92%至91亿美元(约406.8亿了)。

如果价格定在推介区间的顶端,顺丰这次发售的规模可能是香港今年的第二名。

香港开发商信和置业在顺丰上市交易中投资2500万美元(约1.11亿令吉),郑家纯家族支持的投资平台投资2000万美元(约8940万令吉)。

橡树资本、摩根史丹利、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主管温凯尼称,这些大亨可能是被顺丰诱人的估值所吸引。顺丰港股的推介价格较其A股折价最多可达29%。

信和置业和郑氏家族控股公司的代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