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疫后公共开销料放缓/白文春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先后提到出口和私人消费放缓,其实我认为,公共开销今年也将会放缓。

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承担政府主要经济职能的联邦法定机构。

2022年,公共领域占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17%,其中共公共开销占13%,公共投资占其余4%左右。

今年公共开销放缓,可能是因为政府取消了冠病疫情期间所提供的财政支援。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用于对抗疫情影响的财政支持金额已有所减少。

这也符合全球各地政府的举措,并考虑到我国政府面临的财政限制。同样,我认为在国内经济活动放缓的情况下,非金融公共企业也可能减少开销。

事实上,有早期迹象显示,中央政府的行政开销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放缓。目前看来,政府行政开销今年首季增长放缓至3%左右,而去年同期为4%,与去年第二季43%的增幅相比大幅下降。

去年下半年政府行政开销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到补贴和采购物资及服务开销大幅增加的推动。

另一方面,补贴的最大部分可能花在汽油和其他燃料上。这是为了保持燃油价格稳定,以控制通货膨胀,并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将RON95汽油零售价格固定在每公升2.05令吉。

政府为维持物价稳定,所提供的其他补贴,包括食油、面粉和电力,但金额明显低于RON95的补贴。

财政部副部长阿末马斯兰表示,政府正考虑有针对性的燃料补贴,将富人排除在外。

他说:“如果将T20收入群体排除在燃油补贴之外,政府每年可以节省150亿至170亿令吉”。

须逐步降赤字

他表示,2022年政府用于燃油(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补贴的510亿令吉中,其中35%或170亿令吉惠及T20。

我认为,这显示政府将逐步减少燃油补贴来削减开销。 2023年政府预算的补贴开销已从2022年估计的590亿令吉,降至420亿令吉。

至于去年下半年供应及服务开销大幅增加,很可能是政府采购大幅增加,这主要是追加之前由于疫情,导致政府采购延迟后。 

我认为,这显示今年物资和服务采购开销的大幅增长可能不会重演。事实上,政府今年的供应与服务开销和2022年相同,保持同一个水平。

除了撤销疫情的财政支持外,政府的开销也面临财力吃紧的约束,这显示,政府还需要逐步将财政预算赤字降至更可持续的水平。 

疫情期间,政府的预算赤字在2020及2021年连续两年飙升至GDP的6%以上,然后在2022年降至GDP的5.6%。相较于2019年,赤字处于3.4%。事实上,2020至2022年期间,用于对抗疫情影响的财政开销,平均占GDP的 2.3%。

我认为,财政赤字持续处于偏高水平是难以为继的,政府打算今年将其降至GDP的5%。 在我看来,赤字占GDP的5%仍然被认为很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进一步减少。

我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公共开销减少,进而可能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依赖政府合约须警惕

因此,依赖政府采购的企业也许必须保持警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自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26年(包括2023年)面对财政赤字,而政府也通过担保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常年财政预算案以外的公共开销,导致联邦政府的债务激增,去年政府债务及担保高达1兆5000亿令吉。疫情之前,有关数额为1兆1700亿令吉。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

如何重振私人投资?/李兴裕

大马经济去年第四季增长走强,按年增长4.7%,优于第二季的4.5%及第三季的4.4%,令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4.7%。

不过,和2017年超好的5.9%增长率相比,这无疑是大幅度放缓。和2010至2017年期间,年均增长5.5%相比,也相距甚远。



除了遭遇外围经济变数(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中美贸易战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之际,大马经济去年的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国内改朝换代带来的政策不明朗因素,以及原产品与矿业领域一次性的供应短缺,棕油库存过剩,以及石油与天然气设施关闭维修等因素打击。

无论如何,供应短缺的后续冲击,预料会在今年消除。

尽管国内需求及出口推高去年末季经济增长,但内需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增长已有所放缓。

由私人领域开销(包括私人消费与私人投资)及公共领域开销(公共开销与公共投资)组成的内需总体增长,已从2017年的6.5%(2011-17年,年均增长6.9%),于去年放缓至6.5%。此外,实际出口增长更从2017年的9.4%,于去年大幅下行至1.5%。

SST没冲击私人消费



占国内生产总值(GDP)55.5%比重的私人消费,去年末季按年增长8.5%,去年则增长8.1%,优于2017年的7%,以及2011-17年期间的年均6.9%增幅。

这显示,尽管免税期(消费税去年6月归零,销售及服务税去年9月开跑之前,介于去年6至8月期间的3个月税务空窗期)已于去年8月杪结束,以及销售及服务税2.0于去年9月起实行,并未一如预期般打击私人消费增长。

回顾过去的私人消费增长周期,2008/09年全球金融海啸,导致2009年的私人消费增长仅有区区0.6%,但除非国内就业率与国人收入出现重大逆变,否则短期内历史重演的几率不大。

我们的研究显示,国内家庭开支发生重大突变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原因如下:

(a)国内就业率在去年9-10月保持在3.3%后,预料将在今年内继续企稳这个水平。

2018年1月1日至12月7日期间,全国共有2万1532人失业;

(b) 制造业工资增长去年末季企稳于9.8%(去年第三季为9.6%)。根据马来西亚雇主联合会的调查,执行人员今年平均加薪4.86%(2018年为4.88%),而非执行人员加薪4.89%(2018年为4.88%);

(c)政府继续提供生活援助金,而燃油价格也持续下滑。不过,乡区人民购买力却因为棕油及橡胶价格下跌而削弱。

政策须明确稳定

必须警惕的是,私人投资增长已从去年第三季的按年增长6.9%,于去年末季大幅放缓至4.4%首季和次季分别增长0.5%及6.1%),将全年增长大幅拉低至4.5%,反观2017年全年增长9.3%,而2011-17年年均增长10.5%。

除了去年大选改朝换代带来的政策变数及外围经济的种种不利因素挥之不去,导致投资者普遍采取谨慎的态度,政府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私人投资增长动力转弱的问题。

政府正仰赖私人领域在国内作出更多投资,以填补政府因财政赤字及国债高企,必须合理化公共开销所造成的空缺。

在这方面,随着政府采取措施,营造更有利的经商环境,私人领域有必要加强投资,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及为未来前景铺路的投资。

行文至此,再探讨一下,究竟哪些因素造成私人领域暂缓投资或作出商业投资决策?我想,其中一些主因包括经济活动疲软,销售增长疲弱,外围不明朗因素,政府的各项监管政策与条规,财务吃紧,资金成本,获利能力与竞争,以及官联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的“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

那么,政府可采取哪些政策,鼓励私人领域持续投资?

首先是必须提供明确且稳定的政策,鉴定增长优先事项,营造有利增长的各种条件,提高生产力与科技能力,协助现有企业增长,吸引优质的外来直接投资,以及聚焦各项有最大影响力的事项。

私人领域需要整个市场有效的运作,各项合约有效的执行,并提供明确及运作良好的监管架构,减少对市场的各项限制,以及减少企业必须符合各项条规的压力,以刺激投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