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消亡/Project Syndicate
作者:希波吕特·福法克(非洲进出口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主任,现为哈佛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月早些时候那些关于沙地阿拉伯和美国“不再续签”延续数十年的“石油美元协议”的报道都充斥着不准确和半真半假的信息。
一些媒体甚至声称沙地将“停止使用美元结算石油销售”。但尽管存在这些谬误且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去美元化的势头却在增强,也反映了广泛的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转换。
石油美元体系——石油以美元定价,石油出口国将盈余收入投资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出现于19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终结了美元与黄金的相互兑换。该体系有助于顺利过渡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更重要的是巩固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为美国人带来了数十年的繁荣,在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和流入美国资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美国成为了全球企业的首选市场,使美国人从中受益。
这种安排源于1974年沙地和美国之间的一项秘密协议:前者将其石油美元兑换成美国国债以换取后者的安全保证,从而建立了一个塑造全球政治几十年的战略联盟。
到了第二年,所有欧佩克成员国都同意用美元为石油定价并投资于美国国债,从而允许美国银行在金融市场管制日益放松的情况下向全球南方国家扩大发放贷款。
主导国际贸易
随着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关键资源,石油进口国需要美元来支付能源费用。与此同时全球人口激增增加了对工业制成品和石油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到2000年时超过70%的外汇储备都是美元,即使几个亚洲工业化经济体侵蚀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美元仍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以美元金额开具的发票推动出口商借入美元进行套期保值,而进口商则借入美元作为周转资金)。
尽管美元的主导地位并非没有遇到挑战(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和国内制造业的急剧下滑),但美国获得的利益是巨大的。大量涌入美国国债的外国资本支撑了低利率和强劲的债券市场,使华尔街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如今约70%的外币债务以美元计价。
此外发行世界储备货币意味着美国不必担心贸易赤字,使其经济“无需索取就能给予,无需借入就能借出,无需支付就能得到”——语出法国经济学家雅克·胡埃夫。

央行去美元化
然而最近出现了一些去美元化的举措。各国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在2021-2022年间增加了一倍有多并在2023年保持了类似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变得更加普遍。2023年印度首次用卢比向阿联酋支付原油款;中国利用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与40多家中央银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用人民币结算了约一半的跨境贸易和投资。
向石油美元之外的转换可归因于几个因素。2000年以前,美国是全球80%以上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现在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不足30%,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美国从前的角色。全球能源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过去在石油方面严重依赖沙地,但2000年代中期的页岩热潮让美国走上了能源独立之路。如今中国是沙地石油的主要进口国,而包括沙地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拥抱再生能源以加速绿色转型。
得益于日益加大的技术扩散和价值链全球化,全球南方的崛起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正推动世界向多极秩序发展,而美国对制裁手段的广泛使用则凸显了依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所带来的政治和金融风险。去美元化日益被视为降低这些风险和促进增长的最佳途径,因此各国正在使其外汇储备多样化: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从2001年的73%降至58%——这一下降速度是前二十年的十倍。
货币数字化
同时数字化促进了本币结算系统在跨境贸易和支付中的应用,绕过了与美元融资相关的限制并增强了金融韧性。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中央银行最近就推出了一个基于二维码码的系统,允许居民在不使用载体货币的情况下进行数字跨境支付。
去美元化进程的加快是个不争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现125个经济体的对华跨境支付中,人民币的使用比率中位数从2014年的0%上升到2021年的20%;其中1/4经济体的人民币使用率已上升到70%。摆脱石油美元是一个重要因素。在2023年有全球1/5的石油贸易以非美元货币结算。沙地与中国不断深化的能源关系促成了以人民币(“石油元”)计价的长期石油贸易合同。
在一个不断浮现的多极世界上,数字化使各经济体能够发展替代性支付机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承认一小部分国家“官方储备中的美元份额正在下降”,而有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增加黄金采购量。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继续削弱信任,这些数字还将继续上升。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上,利用数字化建立一个以本地货币结算跨境交易的诸边框架(Plurilateral Framework)对于避免全球支付系统出现代价高昂的分裂至关重要。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OPEC+突逆转立场 主动压低油价震惊市场
(利雅得4日讯)在过去多年里,OPEC+联盟一直是全球油价最坚定的守护者。然而,就在本周,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周四,外界原本预期这场由沙地阿拉伯和俄罗斯领导的石油生产联盟举行的视频会议,将只是再次提醒成员国遵守产量限制,并例行通过逐步增产的原有计划。
然而,他们却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决定:5月份的增产规模将达到原计划的三倍。据代表们透露,这是蓄意压低油价,以惩罚OPEC+联盟内部违规增产的国家。
据知情的与会代表透露,哈萨克斯坦和伊拉克已经多月超标生产,让沙地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失去了耐心。亲王在会议中表示,如果这些国家再不改正的话,那么此次超预期的5月份增产计划将仅仅是“开胃菜”。
沙地能源大臣的这一策略与过去数年他一贯呼吁OPEC+谨慎增产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产油国联盟在长期致力于平衡全球石油市场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对一些观察人士来说,这甚至令人回忆起2020年疫情期间,沙地和俄罗斯短暂爆发的油价大战。
就在一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大规模关税措施,原油市场已经遭受重创。OPEC+突然宣布5月增产41.1万桶/日的消息进一步加剧了油价暴跌。当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暴跌7.3%,跌破每桶70美元,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
OPEC及其盟国选择在这一敏感时刻做出这一决定似乎并非巧合。无论是联盟内部的代表还是原油市场交易员都猜测,沙地刻意选择这一时机,旨在最大程度地扩大负面影响。
“今天的决定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有控制的施压’。”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前中情局分析师海利玛·克罗夫特表示:“OPEC领导层希望向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甚至俄罗斯发出明确警告:继续违规超产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