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人生从理财开始/莊国辉
上一期我们讨论到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而且已经分享了关于人们对于生活与人生的要求。
这一期,我们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关于生活稳定的需求。一般人只有在基本生活可以无忧的情况下,那就可以从中寻求如何可以稳定人生的步骤。
相信每一个人都期待一个相对稳定的人生,或者至少在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可以把问题解决。
如果你还是未能从生活和经济状况里找到相关的安全感,那么肯定是在一些领域还未能得到满足。
“稳定”说白了,就是无论生活上能遇到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我们都能挺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在什么时间,怎样的环境会遇到什么事情,所以许多人不懂该做些什么准备。
经济稳定因素
我们肯定确定不了什么时间点,会遇到什么事情,又有什么人和资源来帮助我们。我们只能模拟和预算将来(大概一个时间点)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假设如我们所想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两手准备,前提是有一套计划和了解一些因素来达成解决问题。
决定能否能处理好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如以下的因素。
1)工作稳定
2)财务稳定
3)家庭稳定
如果能从以上的事项得到相对肯定答案,那么你就是完成了需求层次的底层,现在就是能往上升。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可以持续下去,而且确保一旦有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计划来应对方法。
如果我们希望能理解以上需求和期望得到稳定,我们可以从各自的人生阶段寻求目标。比喻我们正在职场初期,那么工作上的稳定就是优先考虑的选项。
总的来说,就是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和人生目标就会不一样。如何开始,就是从个人财务管理。俗语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财富健康检查
道理是懂,但是就是没有足够的金钱余额来开始,就是钱不够用。我当然明白钱是永远不够用的,所以在分配钱如何使用就变得相关重要了。
我们在使用钱的时候,是希望能从中得到100%满足,否则就是买多了没用。还是会有人告诉我说不是问题,可以赚更多的钱来填补。
我想说的是,钱如果用对了地方,就是资源善用。换句话说: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如何评论做对与否,可以通过个人财富健康检查来得到答案。
总结:了解需求实现目标
个人财务报表与财务比例,已经在上几期谈过。不过还是需要针对性地需求准则再来复习。
从现金流和资产债务报表,就可以简单了解个人财务管理能力,还有能否达到需求准则的第几层。
毕竟每一层的需求各有不同,而且是越上层,需求和金钱数额就越高。我们都懂要求越高,压力就越高。再加上没有目标地胡乱追求,更会力不从心,而且可能到了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走错了方向。
所以,认真看待你人生的追求和清楚了解需求阶段,将会帮你逐步实现您人生目标。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只要不随便更改人生目标,和清楚知道现时的需求,就可能把资源实现100%或更多的运用。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