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经济会持续复苏吗?/Project Syndicate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就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西方国家政府用大量财政、货币政策应对疫情,且有效疫苗很可能即将问世,所以在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之后,将迎来大规模的经济快速复苏。

证明紧急批准使用的新疫苗科学性的证据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年初),经济强劲复苏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所有最可靠的高频周期性指标都显示,经济正在触底反弹。

首先开始的是中国,然后是美国、英国,紧接着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反弹。

最新韩国月度贸易数据(本月初公布)显示,经济大规模按年增长40%——为至少近十年来最强劲的增长,这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反弹的趋势。虽然2020年4月的疲软数据比年度数据更显眼,但可以确信全球贸易正在强劲复苏。

尽管美国本月报道的高频指标更令人失望——4月份的薪资数据和采购经理人调查都远远低于预期——许多卖方分析师仍在上调他们对2021年GDP的预测值。但接下来会是什么样呢?

影响复苏轨迹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是世界如何共同面对目前仍在肆虐的冠病疫情。

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印度目前就是一个典型,但印度绝非个例。

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即使是处于冠病疫苗推广前沿的国家——比如我们英国——都无法摆脱病毒,除非全球人都接种了疫苗。就像在澳洲和纽西兰,国家可以控制病毒(即使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但前提是它们愿意将自己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这种策略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金融条件恐收紧

同时,英国出现了B.1.617.2,一种被认为是在印度出现的令人忧心的冠病病毒变种——这意味着未来几周,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会得到检验,得出对新毒株持续有效性的重要证据。

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可能会有更多针对不同病毒变种的这类测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能说经济复苏有理有据。

然而,我依然对此抱有希望,因为有初步证据表明疫苗仍将有效。

此外,目前看来向世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分发疫苗的速度在今年下半年将大大加快。

除了不断进化的病毒之外,另一个日益增长的风险是金融条件将会收紧。

一到本月,“五月卖出,离开市场”的投资格言就开始盛行起来,准得像钟一样。这主要是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是强劲的周期性经济复苏的副作用。在美国,4月份的消费者价格同比增长了4.2%,给金融市场带来恐慌情绪。

美联储官员一致认为,价格飙升只是暂时的,这表明他们打算谨慎考虑支持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

但很多市场参与者并不相信美联储能比其他人更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也不相信它会继续坚持其目前的立场。

通胀影响复苏质量

那么这种担忧是否合理呢?答案可能体现在另一个指标上。在我职业生涯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关注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调查。

美联储官员自己也经常引用该指标,因为它长期以来的表现比其他指标更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最近有所上升,因此需要仔细留心。如果它在3%以上盘整或进一步加速上涨,我怀疑美联储可能会开始改变主意。

除了这两个近期因素外,还有相当多的结构性力量可能影响经济复苏的质量,特别是某些政策还加大了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

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根据的。因此,当选的政策制定者要推行再分配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这些政策有其道理,但它们需要进行适当设计,以促进或配合许多国家更高的生产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些政策将引发金融市场进一步关注,而金融市场已经对目前政府的支出水平感到担忧。

鉴于去年春季以来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巨大涨幅,目前波动并不令人惊讶。至于那些遵循“五月卖出”口号的人,他们将等待九月圣烈治锦标赛的赛马比赛。照老话那么说,那时市场就该恢复平静了。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台湾央行前副总裁 批货币政策没锚定目标

(台北22日讯)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上任以来决策多次出乎市场意外,被冠上“Mr. Surprise”称号,而与他共事的前副总裁陈南光,则批评是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或行为法则所致。

如同蚵仔煎没蚵仔

彭博报道,陈南光在一本新书中指出,台湾央行在2020年将M2增长区间降格为参考目标后提及采行弹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没有名目定锚的货币目标机制,就如同“蚵仔煎没有蚵仔一样荒谬”,而容易出现前后矛盾、逻辑错乱的政策。

根据官网的解释,台湾央行采用弹性的货币政策架构,政策的参考指标,除M2增长率外,亦关注通胀预测、产出缺口、利率及汇率、信用及资产价格等等。

然而众多参考因素,在反对者眼里则显得缺乏一明确可依循的目标。

陈南光在合着的《经济学家看央行与货币政策:再谈致富的特权》书中表示:“回顾央行应因2021年起的这一波通胀的决策过程,就可发现这种前后矛盾、毫无章法的政策层出不穷。”

他在文中以2022年3月会议升息一码,与2024年第一季升息半码为例,均与杨金龙事前公开谈话透露的考量方向相左。

陈南光认为,目前央行“将什么指标都纳入参考的决策模式”,很容易迷失方向。

值得考虑的做法是设定数值化的通胀目标,容易理解、透明度高,也有助于可究责性。

杨金龙与陈南光均在2018年由前总统蔡英文所任命,杨金龙如今已迈入第二任,陈南光则是在五年任期结束后于2023年重返台湾大学教职。

对于彭博寻求回应,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办公室未回复。

三成议决出乎意料

面对台湾通胀结构性转变与AI需求带来的经济新局,杨金龙任内的政策走向确实常令市场吃惊,在他主持的27次季度会议里,有三成的会后决议不符合市场预期,或是意外端出存准率等政策。

陈南光为长期研究资产价格的总体经济学者,曾多次呼吁央行不该长期维持利率在低水准,并在理事会上数次投票反对如同爬行般的升息速度。

当前台湾通胀与房价情势,呼应了陈南光所提出的预警。

2024年势将创九零年代以来首见连三年全年通胀高于2%警戒线,不断攀升的房价与房租是通胀背后的原因之一,促使台湾央行推出七波信用管制,甚至动用道德劝说来抑制银行的不动产放款增长。

不过,相较于美联储前波暴力升息逾500基点,台湾升息合计还不到90基点。

错估通胀压力

面对政策过于宽松且消极的批评,杨金龙曾表示台湾升、降息都会是温和渐进。

市场也因此预期台湾央行未来一年都会维持利率不变以抑制通胀与房市。

对于这场货币政策论战,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米雪(译音)认为,台湾央行其实已有颇清楚的政策目标,在官网提及中期监控物价稳定采行0%-2%的区间定义。

而杨金龙的利率决策频频令人意外,可能是因为央行错估通胀压力,但许多央行其实也犯了同样错误,台湾政府的新青安政策又带来难题。

她并指出,台湾经济在享受AI所带来的结构性转变,台湾央行必须思考低利率环境对台湾是否是最好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