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综指上看2400点?/黄锦荣

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表现,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阴晴不定的。

比如说大马综合指数,在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从200-300点的低谷,一路回升至全球金融危机以前的1500点。

虽然经济于1999至2007年期间如常扩张,平均增长率为5.5%,但那些年正是经济过早去工业化,中等收入陷阱论掀起,新发展模式屡试屡不得的混沌期。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综指仅花了六年的时间,就从2008年的850点,直探1870点。

即便在2009至2014年期间,经济增长并不特出,平均增长率为4.6%,甚至在第十二届大选还出现了独立五十年以后政权有可能首次更迭的可能性,政治不确定性和一般般的经济表现,看来并没有拖股市后腿。

然而,2014年以后,综指就长期走下坡,经历了九年光景,来到2023年的1370点左右,方才出现拐弯,重回上升轨道。

间中,综指出现过两次起伏,第一回落在一马丑闻曝光的2015年,综指从1870点下跌至1500以后回弹;另一回则是疫情爆发那一年,综指在散户的追捧下,从1220点左右涨至1680点,历时半年。

政治动荡没影响

回看综指走下坡的那些年,一马丑闻虽是冲击了股市,然而坏消息一旦被消化,其影响往往就会云消雾散。

政权在这段期间多次更迭,但从综指波动的轨迹来看,所谓的政治不稳定,并不特别左右股市走势,更何况税制改革俨然成型,财政赤字在疫情发生以前也出现显著改善,2015年至2019年的平均经济增长更达4.9%。

所以股市的低迷,并非源自当下的实质经济表现,也非丑闻,更无关政治不稳定,毕竟所谓的不稳定,仅是政权交换,并不是社会动荡。

经济发展缺想象力

股市的九年滑落,归根究底,是经济发展缺乏想象力。

经济转型,似是而非,先进国宏远破灭,2018至2019年的中美关税战,也没有给大马经济带来重大改变,数字转型喊得再响,市场抓不住转型的方向。

反之,90年代的涨潮,是东亚奇迹的表现,也有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加持,那是对大马经济迈向先进国想象的开始。

2008年至2014年的另一轮涨潮,也是我国出台新经济模式,大型基建项目陆续亮相,燃油津贴改革开跑,消费税制响起了号角,对大马经济的未来再次有了新的憧憬的岁月。

以此为鉴,如今能驱动股市往前跑的,看来也将是对大马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想象。

受惠中美科技战

我国从后来的中美科技战中,是实实在在地受惠了,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数据中心的蓬勃发展、东南亚绿色电能市场未来的一体化,以及随后连带整合的制造业及金融服务业的可能性。

因此,股市接下来的表现,将完全取决于大马经济重塑的程度,也视乎于全球三十大经济体的目标是否南柯一梦。

10年上涨1000点

如此一来,我们不禁要问,综指的下一个目标在哪?我们不妨以史为鉴。

1987年至1997年,综指从220点至1270点,涨幅为1000点左右;1998年至2008年,综指从260点,涨了近1200点,至1500点;2008年至2014年,综指也涨了将近1000点,从840点升至1880点。

既然每一轮涨潮,历时六年至十年,涨幅约1000点,那么这一回,大马综指在2030年至2033年期间,冲击2400点,看来是个合理的预期。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海湖庄园协议的巫毒/黄锦荣

在特朗普一系列敲砸现行制度的动作当中,有一项尚待公布确认的计划称为“海湖庄园协议”。这项协议企图通过关税向全球施压,迫使各国央行将手中用作国际储备的短期美债掉换为永续债券。

按照协议的逻辑,向全球征关税一来可以棒打厂商到美国设厂,另则可以胁迫全球央行就范联手实现弱势美元,图利美国商品出口。如此双管齐下,便可重振美国制造业,扭转贸易赤字,更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美债问题,反正有了永续债券,美国政府就一辈子无需再还债。而全球乖乖合作所换来的好处就是能直通美国庞大消费市场及国安受美国保证。

乍听之下,计划完美无瑕,实质上协议内容尽是自相矛盾、罔顾经济逻辑与事实,完全就是巫毒经济学(Voodoo Economics)的新范例。

其实仅需常人智力就能理解,迁厂投资本就是费时耗力的决定,十年八载并不出奇。在一个生产链全球四散的年代,生产聚点为何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或东南亚而不是美国,原因离不开美国早已不复存在的成本竞争力。即便是像在美国境内产出的福特汽车,7成以上的零件供应也属进口。

因此,关税一来,未见外商回流,必然先见进口材料成本飙涨,折损美国制造商的出口竞争力。当美国进口减少,流向国际汇市的美元供给也将跟着减缩,供不及求,美元就会升值,进一步冲击美国出口竞争力,贸易赤字不减反增。

所以,一切将适得其反。

将全球经济推向悬崖

对全球经济而言,美元升值迫使全球经济承担本币贬值所引起的进口通膨,而美国经济衰退也会再一次把全球经济推向悬崖。

但协议最“巫毒”之处,也是对全球经济危害最大的,恐怕还是罔顾资产流通性。

全球央行之所以愿意持短期美债为国际储备,基础之一无非就是短期美债那强大的流通性。

美债市场为全球最大,其规模更胜全球首十大其余市场的总和。美债券收益率在庞大市场交易量的支撑底下趋稳偏低,所以有效地成为全球企业债券定价的锚,也是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重要指标。

正因为巨大的流通性,即便收益率偏低,短期美债至今仍是央行国际储备里重要的大部分,虽然比例已经下降至六成以下。

美债流动性保证了美国例外论

这是美国例外论于国际金融层面的重要表现,即为全球金融提供稳定的流通性。

去掉此流通性,好比短期美债换永续债券的举措,就无异于给全球经济与金融引爆系统性风险。

首先,由于永续债券缺少交易,没有流通性,所以无法有效成为企业债券定价的标杆,而债息也会因为流通性不足而出现溢价,上涨2、3百个基点不足为奇,而企业债息随时可跟着上飙4、5百个基点,融资顿时陷入困难。

再来,如果市场为了避险而弃美债、全球央行为了摆脱特朗普的勒索也减持美债,并转向其他储备货币及黄金的话,特朗普或许将如愿地获得弱势美元,但遭受如此巨大不确定性肆虐的金融价格难逃崩塌,美债息也可能步其他主权债市在面临资金外逃时陷入螺旋上升的后尘。

届时公共财政被拖累,关税加高息也将压垮私人企业。

更何况全球要如何相信,给了特朗普陀地费就会受到保护?

惯性勒索

既然关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美国对进口的依赖,特朗普又怎么会让其他国家在答应掉换债券以后增加他们对美出口呢?就算此景真能实现,那也不过是给特朗普政权奉上再次勒索的凭据,称出口大增及贸易顺差证明你再次占了美国便宜,除非答应我们开出的条件,否则等着另一波关税伺候。

毕竟勒索的惯性是,不给就打,给了也不会确保不打,因为唯有持续地胁迫才能持续地勒索敲诈。

看穿此道理,就没有任何主权独立的国家及央行会选择屈膝。

但在紧急寻求国际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却也很大可能遭遇重重挫折。

勒索被拒的特朗普政权只会恼羞成怒,加大关税制裁;而其他短期债券市场由于流通性不足,短时间内出现的庞大需求会给他国债券价格及汇率带来剧烈波动。

经济既受困,金融又失序,不仅美国例外论将魂飞湮灭,全球金融衰败自是难免,海湖庄园协议或许就是把全球经济踢落悬崖的最后一脚。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