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美国科技盲点/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杨颂(伦敦商学院教授)、张湖月(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教授)

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一股影响全球科技政策的强大力量,而这在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特朗普即将二度执掌白宫之际,他对美国科技未来的愿景也变得越发清晰。

在国内,特朗普承诺将推行全面的放松管制议程并制定旨在促进国内科技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在国外,他的政府似乎准备加倍实施激进限制措施以防止本国技术落入中国手中。

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宏伟愿景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创新周期对于技术进步至关重要。

美国正在规划的道路可能会催生一个由各类平庸产品(比如吸引眼球的社交媒体应用)主导的技术生态系统,而无法培育出可以推动生产力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变革性发明。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造性破坏”这一概念并指出了这一过程的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创新——突破性的理念或方法。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阶段包括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的神经网络的发展,以及最近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的transformer架构。

随后是颠覆性理念演变为市场成熟产品的商业化阶段。这是ChatGPT等工具(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的应用程序)出现并面向普通消费者开放的阶段。最后是扩散阶段,在这一阶段新技术变得无处不在,重塑行业和日常生活。

目前为止关于技术监管的讨论往往集中在这一过程的后两个阶段——因为这些阶段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往往忽略了发明的早期阶段。

制定法规利大于弊

虽说为确保安全、保障数据隐私和保护知识产权而制定的法规,可能会增加推广成本并减缓产品推出速度。但这些监管措施不太可能会在创意逐步成型的发明阶段扼杀创新。

当然,发现下一个商业爆款(比如ChatGPT)的前景可能确实会刺激未来的发明,而广泛的运用也有助于完善这些技术。但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这种反馈可能非常有限。

以开发流行聊天机器人的Character.AI公司为例。虽然该产品确实能帮助普及那些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服务,但对推动发明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最近该公司甚至放弃了构建专属大语言模型的计划,这表明其重点仍然放在普及而非突破性发明上。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法规以确保创新物能在是安全、道德且负责任的状态下进入市场很可能利大于弊。最近发生的悲剧是一名14岁男孩在与Character.AI聊天机器人长时间互动后自杀身亡,这凸显了制定保障措施的紧迫性,尤其是当年轻用户易于获取此类服务之时。

宽松的技术监管也会产生一项隐性成本:它可能会为了通过大规模传播快速盈利而将资源转移到科学发现之外。

这种动态助长了如今那些四处泛滥且主导市场的成瘾性社交媒体应用,并留下了从青少年成瘾到政治两极分化加剧等一系列社会弊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美国科技行业的系统性失灵敲响了警钟。然而尽管大科技企业的CEO们在国会听证会上信誓旦旦,还有一系列法案承诺要进行全面改革,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到目前为止联邦政府为遏制大型科技企业而采取的最引人注目举措是围绕TikTok展开的,其形式是通过一项法案要求该app在直接被查禁和其中国所有者撤资之间二选一。

技术人才拒之门外

在数据隐私领域,迄今最重要的措施是发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向“受关注国家”(最主要的是中国)传输大量敏感数据。

与此同时,美国当局日益将审查重点转向国内以杜绝间谍活动。

如今已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因为过度针对华裔科学家而引发了恐慌,导致人才外流。

更糟糕的是,美国还对与中国“军民融合”计划有关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实施了广泛的签证禁令。虽然该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但却将大量技术人才拒之门外。

这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科技政策的核心矛盾:监管不足和过度并存。

一方面美国政策制定者未能实施各类基本产品安全和数据隐私保障措施——精心设计的监管可以在这些领域降低风险并营造有利于尖端创新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他们对处于科学发现前沿的在美研究人员采取了激进甚至惩罚性的立场,实际上就是对发明本身进行了监管。

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再明显不过了:为了在竞争中压倒中国,美国却有可能扼杀自身取得下一次突破性技术成果的潜力。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拉菲达:应对美国关税影响 政府应速与跨国企业磋商

(八打灵再也4日讯)针对美国对等关税,国际贸易及工业部(现为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前部长丹斯里拉菲达指出,政府需马上与国内跨国企业磋商,以了解美国新关税对它们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她说,了解外资企业所面对的影响程度后,政府可设法解决,协助这些公司继续在大马营运。

她强调,类似磋商至关重要,可评估一家企业在面临关税导致的额外成本时,能维持多久。

据《马来西亚前锋报》报道,她说,企业为应对美国对等关税而转移阵地并非易事,也不可能马上进行,因为涉及到昂贵的设备和配备。

她指出,美国祭出对等关税“大棒”并非仓促作出的决策,因为这涉及多方面和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考量。

她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会仔细评估此项关税对美国企业及其在大马的业务,以及对美国经济和国内消费者的影响。

在担任我国贸工部长期间累积深厚国际贸易历练,素有“铁娘子”称号的拉菲达抨击特朗普,明显是以贸易逆差作为贸易谈判的手段,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谈判原则相悖,传统谈判更注重各方共同利益。

她指这做法明显违反了国际规范,包括双边协议、涉及多个国家的群体协议(如东盟)及多边协议,即在国际组织框架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协议。

据《太阳报》报道,拉菲达强调,特朗普推出此政策时,未考虑到传统的国际贸易谈判规则,削弱了国际贸易协商的根基,并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挑战。

她评论了美国对大马进口商品征收24%对等关税的举措,认为特朗普更倾向于“美国优先”的政策,采取单方面行动,忽视国际贸易谈判的常规原则。

数据显示,美国对大马的贸易逆差为250亿美元(约1110亿令吉)。去年,马美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249亿令吉,美国是大马第三大贸易伙伴,占总贸易额的11.3%。

在特朗普祭出震惊全球的“关税大棒”后,投资、贸易及工业部昨日发文告回应时指出,大马无意对美国实施报复性的关税,反之,正积极与美国当局进行沟通,寻求维护自由公平贸易的解决方案。

该部指近期内阁批准成立的国家地缘经济指挥中心将评估美方新政策影响,并制定全面应对策略,以减轻关税对国内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冲击。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