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美股财报季综述 牛市延续强者愈强/奕帆丰顺

进入第四季财报季末,大多数美国公司的表现均超出预期。尽管过去一年经济放缓、利率上升,但美国公司仍表现坚韧。本季延续了前几个季度的势头,盈利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2023年末季,97%的标普500指数公司公布了实际业绩,其中73%公司的每股盈利惊喜(EPS Surprise)为正值,而64%公司的营收惊喜(Revenue Surprise)为正值。

标普500指数的综合盈利增长率为4.0%。尽管这是盈利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但仍低于5年均值的9.5%以及10年均值的8.4%。

营收增长方面,2023年末季的综合增长率为4.2%。虽然该指数连续第13个季度实现营收增长,但仍低于5年均值的6.9%以及10年均值的5.0%。这一连续增长的纪录相当接近2008年以来的记录(即2016年第三季到2020年第一季,营收连续15个季度出现增长)。

尽管面临各种外部冲击(包括地区银行问题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但盈利惊喜的水平仍保持稳定。

盈利报惊喜

2023年首三季的销售额和盈利惊喜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成本削减举措的连锁效应,主要是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和零售业大规模裁员。

公司的目标是在长期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加强底线业绩。在经历了一轮激进的加息周期后,市场过度悲观情绪在2023年初引发了经济衰退的担忧,而某些行业的盈利衰退则加剧了这一担忧。

然而,企业能够将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在改善底线业绩方面提供了一些缓解。

自去年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差距明显转为正值,预示着在改善运营利润率方面有向好的趋势。

预期运营利润率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在生产者价格相对于通胀更快放缓的提振下,预期运营利润率出现反弹。

尽管通胀持续高企,但近期趋势表明,通胀可能与生产者价格一同放缓。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减缓始于2022年初,这是因为全球经济的长期放缓导致供应链中断现象有所缓解。

展望未来,市场认为2024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盈利按年增长分别为3.6%和9.2%,而全年增长预期为11%。目前预计2024年第一季至2024年第四季的营收增长分别为3.5%、4.6%、5.0%和5.7%。

整体市场皆向好

在2023年占标普500指数总回报率高达一半之后,七巨头在进入2024年的短短两个月内就贡献了该指数四分之一的回报率。

这一重大贡献归功于大型企业超出预期的盈利以及良好的业绩指引。然而,由于降息预期可能从3月推迟到6月,市场前景变得不太明朗。

继本季财报出现亏损之后,除七巨头之外的整体美国市场预计将在下季取得重大进展,实现首次正盈利增长。2023年,七巨头的盈利增长31%,超过市场的6%。

在经历了几次连续的盈利衰退后,比如在季度财报中反映出的成本削减措施的及时挽救,企业财务状况相对较强。尽管市场担心经济会出现温和放缓,但仍希望整体市场能在年底前迎头赶上。

在疫情爆发、中国2023年初的经济复苏叙述以及近期人工智能推动的反弹等事件中,盈利债券收益率差与标普500指数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并没有使股市失去吸引力。

在2002至2007年以及2009至2020年的牛市期间,这一差距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化;在2000至2002年、2007至2009年以及2020年熊市期间,两者差距有所增加。

虽然两者之间的差距在过去一年中大多有所下降,但这种趋势不一定显示熊市即将来临,而更可能是因为美联储在先前的熊市期间降息,而去年却加息所致。

因此,当前股市动态表明,过去的低收益率不该成为与债券相比预期回报更低的标准。

大型银行业绩失色

美国各大银行公布的末季业绩令人失望,其中包括庞大的一次性费用,为今年充满挑战的一年划上了句点。这一年各大银行面临着费用收入压力、融资成本增加、负运营杠杆以及信贷质量水平回归正常等情况。

业绩指引显示,银行预计净利息收入将持续下降,原因是受贷款增长乏力、存款重新定价以及降息预期的影响。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 1)仍持续高于历史水平,平均水平为11.4%,而2022年底为10.9%,2019年底为10.8%。

保本放首位

根据惠誉预测,银行将继续把保本放在首位,尤其是在拟议的资本规则最终敲定前,面临监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鉴于利率相对稳定,资本市场活动增加,银行的费用收入获得改善。然而,末季的平均非利息收入基本持平。债务承销表现良好,收入总体增长了约三分之一,而各机构的股票承销和并购咨询的情况好坏参半。

美国四大银行中的三家银行的信贷损失准备金连续增加,其中花旗集团的金额最高,达35.2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摩根大通的27.6亿美元。

摩根大通公布的净冲销额为22亿美元,净准备金为4.74亿美元,主要是由信用卡贷款增长以及商业银行相关的商业房地产估值前景恶化所致。富国银行亦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拨备了12.8亿美元。

尽管优异的盈利表现给市场带来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但我们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原因是政府债务上升和货币政策收紧等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商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带来影响。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比特币回调——正常震荡?走向熊市?/吴承珅

过去的四个月,比特币从高点约10.5万美元,一度跌至7.5万美元,短短几个月内下跌近30%。这样的回调幅度,不禁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一个问题:这是牛市中的一次自然震荡,还是意味着行情即将翻转、进入熊市周期?

从多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还不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市场的确处在一个“关键节点”。

加密市场难独善其身

放眼全球金融市场,过去几个月的动荡并不少见。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短时间内从3.7%冲高至4.5%,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利率和通胀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同时,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在3月一度逼近20点,创下过去一年内的高位。

此外,美国股市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标准普尔500指数自2月中的高点以来已下跌约12%,投资者对因美国关税争端引发的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显然更为谨慎。

与此同时,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其价格在4月中旬一度创下每盎司3357.40美元的历史新高。

仍属“正常波动”范畴

这些迹象表明,不只是比特币,整个金融体系都在承受更紧张的流动性压力,和更高的风险偏好门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比特币作为一种高波动资产,自然首当其冲地感受到冲击。

比特币这波从高点回落约30%,看起来是近年来较为明显的一次调整。但如果拉长时间轴会发现:这样的下跌幅度,其实在历次牛市中都属于“常规动作”。

回顾2017年的牛市,比特币当年就曾在上涨过程中,多次出现30%至40%的急跌;而在2020-2021年间,也不乏20%以上的快速回调。因此,这次的下行,并没有跌出牛市典型的波动区间。

新资金放缓情绪谨慎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在本轮回调中,比特币价格也始终未曾跌破年初的5万美元支撑区域。这显示出,市场对比特币的整体信心尚未崩塌,更多体现为阶段性的获利回吐。

虽然价格尚能站稳,但从资金流向来看,市场的确变得谨慎起来。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流入比特币的新增资金大幅下降。

稳定币(如USDT、USDC)的发行量增长放缓,也说明“场外资金”的活跃度降低了。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大家暂时不太愿意把手中的现金投进市场了。即使不少投资者长期看好比特币,也更倾向于“观望”,而不是马上加仓。

新手大亏老手稳住

这轮回调对哪些人打击最大?

答案是:近期新进场的投资者。数据显示,目前约有25%的比特币持有者处于账面亏损状态,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近三个月买入的人。

相对而言,长期持有者(至少持币超过6个月)中,超过80%仍处于盈利状态。

这也进一步说明,这次回调更多是“新手的阵痛”,而不是整个市场情绪的崩塌。

许多老玩家仍在持币观望,等待更明确的市场信号。

市场处关键观察点

整体来看,目前比特币价格稳定在8万美元附近,尚未出现进一步破位的迹象。如果能在未来几周守住6万美元以上的区域,并重新放量回升,那么这次调整很可能就会被视为牛市中的一次“健康修正”。

但如果后续继续下探,特别是跌破年初的5万美元区间,那可能就会引发更多资金外流,市场情绪也会真正转向保守。

比特币的故事,从来不只是线性的上涨。它像是一种压力测试,一次次考验着市场的信心和认知边界。

短期风高浪急 长期仍有支撑

这轮回调,虽然让人警觉,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并不是“熊市信号”的铁证。

更多时候,这正是一个市场由躁动转向冷静的阶段,是一次让投资者重新思考节奏与策略的机会。

如果你是短线交易者,确实需要对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多一份警惕。但如果你是相信长期价值的参与者,这次调整或许正是一次值得观察的“技术性洗牌”。

市场正在等待新的方向。我们也正在等待答案。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