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自由市场vs计划经济/Project Syndicate

1944年,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提出,自发的市场秩序本质上,优于限制活力的集权主义秩序。随后的几十年里,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却崩溃了,历史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可接下来,世界又见证了中国崛起。

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众所周知:GDP连续三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约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创新科技与企业不断涌现;中国也绘制了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全方位蓝图。

中国的成功弱化了自由市场的神话:自由市场代表着每个国家的最佳发展战略吗?这种疑虑导致长期以来作为自由市场意识形态领导者的国际货币基金(IMF)也正在反思自己的正统观念。

然而,中国式的中央计划在西方依然备受鄙夷,那些旁观者以所谓不透明和太压抑的标签来贬低中国的体制。

但是,中国的制度真的与美国的制度截然相反吗?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美国政府标榜支持自由市场,但其财政支出比重自1970年以来一直稳定上升。2019年,美国财政支出占GDP的35.7%,与中国的34.8%差不多。冠病疫情加速了政府主导经济这一趋势。

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的大规模干预。此外,拜登政府现在正在推进的立法项目,包括美国人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和美国家庭计划(American Families Plan),都凸显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角色。

随着中美两国经济上都越来越重视中央集权的国家能力,“国家与市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常见的二分法显然过于简单化了。这两个国家面临许多相同的挑战,首先是确保富豪精英不会选择以牺牲大众利益为代价的不公平公共政策与商业决定。

国家和市场都是社会结构。正如哈耶克所观察到的那样,如果市场基于自身利益自发地形成市场秩序,那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增长的官僚机构,可能也会根据既得利益形成某种官僚秩序。

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限制这些既得利益以确保国家能够继续专注于为百姓提供社会产品与服务将变得尤为重要。

民众对美机构信任低

只要美国坚持其自由市场主导的体系,它将不容易应对这一社会挑战。相反,美国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其告别演说中提出的警告“军工联合体可能获取不当影响”的威胁会继续存在及泛滥(尽管今天它可能被更名为“军工-产业-金融-媒体复合体”)。

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如今民众对美国机构的信任如此之低。

在2020年Edelman信任晴雨表中排名的26个国家中,美国在民众对非政府组织、企业、政府和媒体的信任度中排名仅第18位。2021年,它排名下降到第21位。

相比之下,2020年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企业、政府和媒体受民众信任度最高。虽然该信任度在202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82%降至72%),但中国仍然排名第二。

这可能反映了这样的现实:中国已证明其有能力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计划使所有民众受益,而不仅仅局限于精英阶层。

根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国的贫困居民感到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其它公共服务方面越来越有效”。

“红天鹅”是意料之中

在德国政治学家史蒂芬·海尔曼(Stephen Heilmann)看来,中国的“非正统”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共产党的韧性,使中国成了一只“红天鹅”。这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常规和没有预见到”的挑战。但我们却认为中国的成功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中。

中国不仅充分运用了中央计划,还在这个过程中推行了适应性、实验性的政策制定习惯,通过不断地改革制度与结构,来因地制宜地反映新理念和新实践。

正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小涓院长最近指出的,“最高决策层的意志”对于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在诸如气候变化等复杂问题上陷入决策僵局,在这些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既得利益集团很容易阻碍社会进步。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决策没有协作共识,相反,在做出重大政策决定之前,中国领导人会与智库和学者进行磋商交流,以获得相关的理论与见解,并访问地方社区以了解实地情况。然后,他们会启动试点计划,以揭示和解决现实中的政策实施问题,通过这种务实的工作习惯推出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改革与发展项目。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适应性、试验性务实工作习惯也无法避免特权与寻租行为。

有针对性地实施特殊政策和试验计划可能会导致碎片化制度环境、浪费和过度竞争,所有这些弊端都可能破坏中国建设一个开放、复杂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努力。

此外,正如吉恩·金(Jiun Kim)和凯文·奥布莱恩(Kevin J. O’Brien)所表明的那样,官僚机构可能会极力抵制进步,因为某些地方官员会担心更高的透明度会破坏其运营地方经济的灵活性和其晋升前景。

特定体制适应特定国家

同样,如果某些特殊的企业或市场参与者获得了太大的影响力,也会发生同样的寻租及垄断行为。克服这些特权、垄断、寻租行为的挑战,需要敏捷、创新、及具有坚定政治意愿的领导层。

那么,自由市场经济是否仍优于中央计划经济?这可能是错误问题。制度安排是一个复杂系统,受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不应是确定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而是设计出具备各种特征的体制与机制组合,去适应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并通过适当的制衡,为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好处。

中国的政策试验、实施、和将“改革算法”制度化的传统已经形成,并开始不断调整其体制结构,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正是这些系统性的治理能力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路径,而其经济成果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德国之声

朝鲜将参与俄乌战事 美吁中国出手阻止

(华盛顿1日讯)根据美方情资,8000名在俄国库尔斯克的朝鲜士兵过几天就会正式加入作战。美国外交官为此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希望中方能出手施压、发挥影响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对中国相对沉默的态度表示讶异。

美联社周五(11月1日)引述匿名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消息指,周二(10月29日)有3位美国高阶外交官在华府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向他强调美方对于朝鲜派兵赴俄罗斯的忧虑,并呼吁中国运用其对朝鲜的影响力,尝试阻止朝鲜跟俄国的合作。消息人士并未透露中方的回应。

与谢锋会晤的3位美国外交官,分别是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又译克莱滕布林克)、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奥布莱恩( James O’Brien)。

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被问及朝鲜再度试射洲际弹道飞弹,以及朝鲜派兵至俄国等事件。林剑的回应不脱过去的外交辞令,并未提出中国接下来对此将采取何种行动。

林剑仅称,中方“始终认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过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希望各方为此努力”。

美乌质疑中国

近期美国与乌克兰陆续公布情资指朝鲜士兵已抵达俄罗斯境内。周四(31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伍德(Robert Wood)在安理会上质疑道:“我想非常有礼貌地向俄国的同僚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俄国还是坚称现在没有朝鲜军队在俄国吗?”

据外媒报道,俄方代表当时在会议上没有直接回应。伍德警告说,如果朝鲜士兵真的进入乌克兰,“回去的时候就是裹在尸袋里”。

美国估计,现在约有1万名朝鲜士兵在俄罗斯境内,其中8000人在俄国库尔斯克(Kursk)地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俄国没有否认、也未直接证实朝鲜军队赴俄;朝鲜一开始否认,但之后开始为此辩解,声称若真的有派兵赴俄,也符合国际法。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都指控俄国违反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規范。

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首尔出访期间,与韩国举行了2+2会谈,商讨朝鲜问题。布林肯说,朝鲜士兵未来几天内就会正式加入俄乌战争。

美方称,俄罗斯对朝鲜军人的训练包含炮弹、无人机和基本步兵作战,这代表他们“完全有打算”要派他们到前线打仗。一旦此事成真,朝鲜士兵就会成为乌克兰的合法军事打击对象。

布林肯表示,对于俄国可能在协助朝鲜提高军事实力一事,中国应该要跟美国一样担心,因为这会破坏亚洲局势稳定。

布林肯证实美国官员这週曾跟中国进行了“有力的谈话”,且美国和韩国都认为中国应该做得更多。“他们(中方)清楚知道我们的忧虑,而我们的期望是,他们可以同时运用言词和行动,发挥自身影响力,努力遏制这些活动。”

奥斯汀说,中国“这时候应该向俄国提出困难的问题,问他们是不是打算透过这种行为扩大这场战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30日接受韩国放送公社(KBS)专访,谴责欧美盟友对于朝鲜派兵赴俄一事的“零反应”和无所作为。面对中国的沉默,泽连斯基也表示“很讶异”。

“我没办法说中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但若要扮演保障区域安全的角色,这样的沉默令人震惊。”

为什么中国不积极表态?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透过声明表示,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一贯且清晰,那就是致力于和谈与政治解决,希望就此继续发挥“建设性的功用”。

美联社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观点,认为朝鲜跟俄罗斯的伙伴关系,跟中国希望韩半岛和平的目标背道而驰。他指出,北京“明白局势的复杂与危险”,但之所以尚未对两国的防务合作协议公开表态,“代表中国强烈反对此事”。

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本周曾主办会议讨论朝鲜与俄国的合作。讨论会上,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伟德宁(Dennis Wilder)指出,从北京角度来看中方必须找到平衡,一方面支持俄国,但一方面又不能激怒西方。

伟德宁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这整件事”:习近平跟俄国总统普丁有私人情谊,因此不愿看到普丁失败;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增长衰弱之际,习近平不能让欧美国家生气。

CSIS的韩国研究主任车维德(Victor Cha)则认为,中国“可能有一点恼怒,有一点恐慌,又有一点不知所措”。目前不清楚北京是否事先被告知朝鲜的行动;此外,眼看俄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增加,可能也让中国发愁。

不过,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认为,美国不该期望中国去管朝鲜。“并不是说就是由中国管理朝鲜,美国管理韩国……我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理解中国的立场。”吕超主张,派兵是俄国和朝鲜之间的事情,而中国的态度没有改变,一贯主张不升级局势。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