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致富路上须踏实/股悦

不少人都有快速致富的心态,希望在极短的期限内甚至是在一夜之间成为暴富户,然后过着梦寐以求的生活。

方式之一就是下注博彩,以小博大,希望有朝一日幸运之神可以眷顾,将上千万令吉的积宝奖金带回家。

有的则被一些所谓的“高回酬投资项目”所吸引,承诺每月提供多少巴仙的回酬,但最后的下场如何大家也可想而知。

就算是正规的投资管道如股市,也有人视之为“赌场”,进行对敲或短期的投机活动。

当然,有者通过以上的方式,确实为自己增添不少的财富,但更多人的经历却是另一回事。

有梦想是件好事,但在致富这条路上,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着梦想让它实现。

富人善于理财

世界上的富人,不难发现他们都靠经营生意或通过投资致富,但更为重要的是,富人善于理财,让理财成为一种习惯。

在理财方面,富人会让钱生钱,不会亲手将会生钱的金鹅给杀死,也不会杀鹅取卵。

我们的收入就好比是个鹅,而它能否存活下来或生蛋,就取决于我们如何管理和运用这些收入。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收入都花得一干二净成为月光族,这就等于我们杀了自己的金鹅。

没有金鹅哪来蛋?

若我们将部分的收入(鹅)转化为资本,让这些资金通往会生蛋的地方,就能创造源源不绝的被动收入。

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建议将至少10%的收入进行投资并持之以恒,让你拥有更多的鹅,继续下更多的蛋。

这也是《巴比伦理财圣经》所提倡的理财规划,用10%的薪金变有钱,建议大家可阅读此故事性丰富的书籍。

畅销书《有钱人想的跟你不一样》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其招牌课程也道出:富人拥有远见的思维,而穷人则目光如豆。

放长线钓大鱼

在投资方面也该如此,要放长线钓大鱼,不能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期的利益。

如同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经典理念:“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你也不要持有它十分钟。”

虽然股市总会起起落落,短期的波动可能令投资者垂头丧气,但别忘了长期的表现也会一山比一山高。

假设一次性投资10万令吉,在市场表现起落之际仍能取得平均每年8%回酬,10年后就增值至21万5893令吉。

若将投资期限放得更长远,在20年和30年后可分别达到46万6096令吉和100万6266令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一次过投资如此的高额,那就动用10%的薪金让自己变得更有钱。

持之以恒以每个月投资500令吉,同样以平均每年8%回酬计算,10年后就有9万1473令吉。

投资计划再放长远一点,20年后将增值到29万4510令吉,以及30年后攀升至74万5180令吉。

脚踏实地的让自己变得更有钱,让理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给予更长久的时间让钱生钱,让致富的美梦成真。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一跌就慌? 因为你没有配置资产/谭凯俊

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波动剧烈的当下,很多投资者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他们的投资组合波动太大,进退两难,而背后的核心问题往往是——资产配置出了问题。

多数投资者只懂得投资股票,或一昧追逐单一市场(例如马来西亚或美国),却忽略了更为稳健的多元资产策略,包括债券、现金、商品、另类投资、乃至跨区域的分散。

这种单一资产/单一区域投资方式,一旦市场逆风,就容易出现极端亏损,甚至引发情绪性决策。

我之前曾写过有关区域分散的重要性,强调投资者不应只因为美国过去十年的强劲表现而把所有资金押注在美股,尤其是在美国经济数据开始转弱、国债与财政赤字风险升高的当下。

而这次,我想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借助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巴菲特。

第一部分:当市场剧烈波动,问题往往不在于股票,而在于你的组合。

许多投资者以为自己怕的是市场下跌,其实他们真正恐惧的是:整个投资组合没有缓冲,没有安全边际。

很多人问:“为什么我持有的股票一跌,我就那么痛苦?”

其实不是股票跌的问题,而是你的组合过度集中在高波动资产。

资产配置的本质,是为了让你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情绪和策略纪律。缺乏债券、现金、避险资产或非相关资产的组合,一旦遭遇冲击,容易全盘皆输。

勿严重依赖几只超级股

第二部分:单押股票、单押美国,是一种风险而非优势。

从疫情后至今,许多投资者习惯了“美股科技股年年大涨”的局面。尤其是看到标普500指数的过去回报数据,不少人直接把资金全押进QQQ或S&P指数基金。

但数据不会告诉你:背后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已严重依赖少数几只超级股(例如苹果、英伟达、微软)。

同时,美国政府债务已超过36兆美元(约158.4兆令吉),货币政策基础利息的高居不下也让到利息负担很重,美国财政未来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

你无法靠过去的辉煌决定未来的安全。

全球资产之间的回报轮动是常态,不分散就是在赌一个结果。

第三部分:巴菲特是如何做资产配置的?

很多人只看到巴菲特买卖股票的部分,却忽略了他整体的资产配置思维。

我们来看伯克夏截至2023年底与2024年年中主要资产配置占比的对比:

从这张表可以明显看到,巴菲特在2024年上半年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大幅降低股票敞口、提高债券与现金部位。

这并不代表他“看空市场”或“全面退出”,而是作为资产配置者,对估值变化与宏观风险的主动响应。

而很多普通投资者看到这种行为时,只会认为“巴菲特卖股了”,却没意识到他只是在做他一直擅长的事:在市场高估时降低风险敞口,在市场低估时加码债权资产。

这也启发我们作为投资人,在资产估值偏高、风险溢价偏低时,应该有纪律地调整资产结构,而不是盲目持有或恐慌式卖出。

巴菲特资产配置逻辑

第四部分:长期投资的关键不是选股,而是结构。

每个投资者都喜欢讲“长期投资”,但长期靠的不是某几只好股,而是一个能穿越周期的组合。

你未必有巴菲特的分析能力,但你可以有他的配置逻辑:

●把部分资金配置在稳健的债券或货币市场产品上。

●增加区域分散,避免只投资于美国或本地股市。

●留有一定的现金仓位,以便应对机会或风险。

●在股市估值昂贵时减少股票配置,在市场被低估时大胆加码。

●记住:你不是市场时间大师,幻想“卖在高点、买在低点”最终可能错失更多上涨。

真正优秀的投资人,是在下跌时跌得更少,上涨时涨得更多。

资产配置的目的不是让你赚最多,而是让你活得最久。

不用大赚但必须不倒

当市场再次震荡时,你的组合可以不用大赚,但必须不倒。

投资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是靠一次选中“翻倍股”,而是靠结构与纪律赢得时间。

而这,才是最值得学习的核心能力。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