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认股凭单,风险来自于知识有“陷”/麦传球

最近,当我在线下研讨会上谈到结构性认股凭单时,很多参与者可能会说这是一种高风险的交易工具。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对结构性认股凭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结构性认股凭单(Structured Warrants)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允许投资者在特定的到期日之前,以预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基础资产(如股票、指数或商品)的权利。

很多投资者认为结构性认股凭单比母股(即基础资产)风险更大,但这种看法往往源于对认股凭单机制的误解。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为什么结构性认股凭单不一定比母股风险更大,以及为什么许多人会误解结构性认股凭单的风险。

1. 损失有限 (例子:认购凭单)

当你购买结构性认股凭单时,最大的损失是你为购买凭单支付的溢价。这意味着你的风险是有限且确定的。

而购买母股时,理论上你的损失是无限的,因为股价可能大幅下跌。

例子: 假设你以每张10仙的价格购买1万张认购凭单,那么你最多只能损失1000令吉。而如果你直接持有相应的母股,股票价格从10令吉跌至5令吉,你将损失5000令吉,风险远超凭单。

2. 杠杆允更小资本投入(例子:指数凭单)

结构性认股凭单提供杠杆效应,投资者可以用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基础资产敞口。这减少了初始投资金额,也相应降低了市场逆势时的整体风险。

例子: 如果你想获得1000股某指数基金的敞口,股票价格为每股100令吉,那么你需要投资 10万令吉。购买结构性认股凭单只需每张60仙张,你只需500令吉就可以获得同样的敞口。

3. 到期日减少长期风险暴露(例子:认沽凭单)

结构性认股凭单有固定的到期日,意味着你的市场风险是有限期的。相比持有母股,可能面临长期的市场波动,凭单的风险暴露更可控。

例子: 如果你购买一张6个月后到期的认沽凭单,你知道在这段时间后你的风险就结束了。而如果你持有母股,股价可能在长期内持续下跌,进一步增加损失。

4. 没有行权义务(例子:认沽凭单)

投资者在持有结构性认股凭单时并没有行权的强制要求。如果市场走势不利,投资者可以选择放弃行权,最多只是损失购买凭单时的溢价。而持有母股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在不利市场中被迫卖出的压力。

例子: 如果你以50令吉的价格购买一张认沽凭单,但股票涨到了60令吉,你可以选择让凭单失效,最大损失仅为溢价。而持有母股的投资者可能要决定是卖出还是承受进一步上涨的风险。

5. 低资金投入,避免追加保证金风险(例子:认购凭单)

购买结构性认股凭单时,你支付的是全额溢价,因此不存在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而购买股票时,如果使用杠杆借贷,股票价格下跌可能触发追加保证金通知,要求投资者追加资金,增加财务风险。

如果你花1000令吉购买认购凭单,最大损失就是这1000令吉。然而,如果你用杠杆购买相同的股票,价格下跌时可能被要求补足保证金,或被迫卖出持仓。

6.杠杆误解(例子:10倍杠杆)

杠杆是许多投资者误解结构性认股凭单风险的原因之一。杠杆意味着凭单的价格变化是基础资产价格变化的放大版。例如,10倍杠杆的凭单意味着其价格会比母股的价格波动大10倍。但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杠杆调整购买数量,以降低风险。

例子: 如果你打算购买1万令吉的母股,那么在杠杆为10倍的情况下,你只需花1000令吉购买凭单,获得相同的敞口。这减少了你的资金风险。与其将全额1万令吉投资于母股,不如用1000令吉购买凭单,降低风险。

对结构性凭单的误解

1. 不了解杠杆

许多投资者误解了杠杆,认为杠杆会增加风险。但实际上,杠杆可以让投资者用更少的资本获得同样的敞口,合理使用杠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2. 过分关注短期到期日

一些投资者认为凭单的短期到期日是一种限制,导致其感到风险更高。但实际上,短期的风险暴露可以减少长期持有母股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3. 对“全部亏损”的恐惧

投资者害怕凭单到期后可能完全亏损,但他们忽略了这种亏损是预定的,且风险是有限的。而持有母股的损失可能会超过初始投资金额,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剧烈时。

4. 过度关注时间价值损失

虽然凭单的时间价值损失(即时间衰减)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它只在凭单接近到期时才显得重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框架可以有效管理这一风险。

结构性认股凭单提供了投资者以有限风险获得基础资产敞口的机会。合理使用凭单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提高资本效率,尤其适合短期投资者或希望对冲现有投资的投资者。许多人对结构性认股凭单风险的误解主要来自对杠杆、时间衰减等因素的不了解。

投资者应加深对结构性认股凭单的理解,特别是杠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投资组合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合理使用结构性认股凭单,例如用于短期交易或对冲,投资者可以比单纯持有母股更有效地管理风险。

沃伦·巴菲特的名言:“风险来自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你同意吗?

反应

 

名家专栏

GDP前景比较 吉隆坡Vs.柔佛/麦传球

笔者在过去六个月里去了柔佛几次,并亲身体验了交通堵塞、靠近新加坡柔佛关口的购物中心的拥挤场面,以及现在那里的生活成本上涨。

这些变化可能源于新加坡效应,以及柔佛政府对商业的友好政策。

因此,作为一名吉隆坡出生的人,这让我不禁思考,是否有可能在25年后,柔佛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会超过吉隆坡呢?

1. 当前经济背景

吉隆坡:

●GDP贡献: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2023年吉隆坡的GDP贡献约为2775.19亿令吉,贡献了国家GDP的15.9%。

●主要经济部门:吉隆坡的经济多样化,主要经济部门包括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吉隆坡是大马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许多跨国公司也在此设立总部。

柔佛:

●GDP贡献:柔佛的经济也非常强劲,2023年GDP贡献1482.05亿令吉,约占马来西亚GDP的9.5%。

●主要经济部门:柔佛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柔佛是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和工业重镇,特别是在电子、石化和重工业方面。

2. 土地面积与基建发展

吉隆坡:

●土地面积:吉隆坡的土地面积为243平方千米,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人口密度也非常高。

●基建设施:吉隆坡拥有发达的基建设施,包括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广泛的公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尽管吉隆坡的基建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但由于空间有限,土地成本较高,城市拥挤问题将可能限制进一步的发展。

柔佛:

●土地面积:柔佛的面积远大于吉隆坡,达19210平方千米,这为柔佛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基建设施:柔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设施建设,新建的高速公路、桥梁以及连接吉隆坡与新加坡的高速铁路等项目,这些基建设施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柔佛的经济增长潜力。

3. 数据中心投资

柔佛:

●新兴中心:柔佛正努力成为区域数据中心的中心,吸引了全球科技巨头的投资。由于土地成本较低,且靠近新加坡的数字经济,柔佛成为了数据中心行业的理想投资地。

●科技集群:随着科技投资的增加,柔佛已吸引黑石和字节跳动等许多科技公司前来投资,业内人士预计这里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数据中心市场。

4. 新加坡效应

柔佛:

●经济一体化:柔佛受益于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接近。柔佛可以借助新加坡的强大经济实力,特别是在贸易、金融和高科技领域的表现,进一步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跨境投资:新加坡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将业务拓展到柔佛,带来了商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进一步促进了柔佛的经济增长。柔佛靠近新加坡,这使得其能够享受新加坡的经济成果,同时又能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

柔25年内超越吉隆坡?

经济增长潜力:

●柔佛:柔佛在制造业、物流和房地产领域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与新加坡的接近、来自中国的投资以及依斯干达马来西亚经济区的发展,为柔佛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柔佛的土地面积较大,为各类开发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吉隆坡:吉隆坡虽然依旧是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但其相对有限的土地面积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在未来导致一些企业和居民迁往成本较低的地方,如柔佛。吉隆坡需要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投资,以保持其全球竞争力。

多样化与基建:

●柔佛:柔佛正在加速经济多样化,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服务业,这使得它在未来有更大的空间去吸引更多种类的产业,特别是新兴的数字经济和科技行业。柔佛的基建,如高速铁路、新建的桥梁和港口等,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增长。

●吉隆坡:吉隆坡的基建设施相对成熟,但由于空间限制和城市拥堵问题,可能面临增长瓶颈。尽管如此,吉隆坡依然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金融、服务和教育等行业的多样化将有助于维持其经济地位。

柔新特区重要驱动力

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的建立,预计将在未来25年内成为柔佛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其靠近新加坡这一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理优势下。

凭借较低的运营成本、更好的区域和国际市场接入,以及友好的商业环境,柔佛有望吸引各类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领域。

通过如快速交通系统(RTS Link)和基建设施的改善等举措,结合数字经济中的创新和合作,柔佛的GDP增长前景非常乐观。

经济料强劲增长

尽管吉隆坡仍然是马来西亚的金融和服务中心,但柔佛凭借土地资源的优势、较低的经营成本以及日益增长的外资投资,有望迎来强劲的经济增长。

随着企业寻求在东南亚地区多元化运营,柔佛的经济前景可能会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突出的经济体。

作为一名马来西亚人,我很高兴看到柔佛能够为马来西亚的GDP贡献更高的百分比和金额。只要马来西亚整体GDP增长,所有马来西亚人都会从中受益。你同意吗?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