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让人变穷的5个坏习惯/萧伊妗

人们很难累计100万,但不知不觉花掉100万是轻而易举的事。算一算,如果一个月只花费3000令吉,花掉100万只需27年而已。同样的,成为富人很难,但是成为穷人只需拥有几个坏习惯就能轻易达成:

1.花费比赚的还多

一位专业人士月薪5万,但是每月消费6万;而另外一位月薪5000,每月会固定把50%薪水拿去储蓄和投资。几年后,谁会比较富有呢?

很多人表面光鲜亮丽,驾豪车,穿名牌,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入不敷出的得月光族。

真正的有钱人还是会物质享受,但是会以更聪明地方式消费,他们会更积极地投资,之后利用投资回酬来消费,这样财富可以保持的同时,也不影响生活品质。

解决方案:设定花费预算,分清楚需要和想要。在消费之前,给自己至少1天的时间考虑, 避免冲动消费。

2.背负高利息债务

我们都知道无债一身轻,但是为了达到一些目标如:教育费,要买高额的房子和车子时,我们不能避免地必须背负一些债务。

当我们比较这些债务的利率时,就会发现有些利息过高,会影响个人的现金流。

当我们做比较时,就会发现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的利息最高,这些都不是生活中必须的贷款,往往都是过度消费导向而可以避免的债务。

解决方案:如果不能每月准时还信用卡债,那么就尽量用现金交易。

另外一种做法是如果是有计划要买想要的物品,如1万令吉的名牌包,可以规定自己一定要有双倍的储蓄,也就是2万令吉才能购买。1万买包,另外1万拿来储蓄或投资,这样也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使消费了也达成储蓄的目标。

3.没有妥善财务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往往人生没有方向。尤其是很多高收入人士,由于薪水是固定地进入银行户口,所以更有种钱虽花出去了,下次一定会赚回来的信心。所以在消费上更肆无忌惮。但是,有规划人清楚自己要什么。比如他们要在几年内买房子,几年内退休,所以他们会在收入上做好分配以便在未来达成目标。

有规划的人也会提前做好风险准备,因为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所以他们会比没有规划的人在逆境时更容易重新出发。

解决方法: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规划如何完成目标。每年都审视自己的财务状况并做出调整。如果自己不确定怎么做,可向有资格认证的财务规划师咨询。

4.赌博

每一盘赌局都有庄家,而庄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每一个赌局都是被精心设计,为的就是增加庄家赢得概率。全世界的赌场市场规模达773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兆美元。95%的赌客都输钱。大输家与大赢家的比例为128:1。也就是说如果每间赌场都在赚钱,那么谁是被收割的韭菜呢?

避险方案:明白庄家的套路,不要赌博,成为富人没有捷径。

5.因为贪念而陷入骗局

常见骗局与金钱陷阱包括

金字塔计划/老鼠会

公司提供夸张的前景和没有实际市场价值的产品来招揽会员。由人招人入会的“生意模式”,会员可以从召到的新会员付了会费后抽取佣金。

庞氏骗局

公司以投资的名义给予高额回报诱使受害人投资。但,其实投资回报来自于自己的一部分本金,或者后来加入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公司往往没有与监管局注册,所以在投资详情方面很含糊。在过几年后,当公司取得庞大基金后,公司多会崩盘。

网络钓鱼

骇客通过网站,链接,社交媒体盗取个人银行资料。骗子会利用好到无法置信的促销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把钱不知不觉地转走。

爱情陷阱

骗子利用受害者的心理,设下陷阱,要求对方支付资金领取礼物,有些甚至利用害怕心理,威胁他们以便达到目的。

避险方案:多看时事新闻,了解老千的套路,理性分析避免陷入陷阱。当要决定投资时,问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尤其面对亲朋戚友的拉拢时,要勇敢学会说“不”。

总结:希望大家都撇弃这5种变穷的方法,也祝福各位越活越有钱!

反应

 

名家专栏

谁决定你的理财行为?/莊国辉

外面,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教室窗外的闪电划破夜空,紧随其后的雷鸣仿佛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震动得让人无法忽视。

大学讲堂内,冷气不断吹拂,似乎并未能带走一丝炎热,反而让空气中的沉闷与焦躁愈加浓重。讲师站在讲台上,手指轻触麦克风,语气沉稳却又充满了某种紧迫感:“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是否能准确预测市场走势?”

他抛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瞬间把全班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屏幕上。

股市数据不断地在大屏幕上闪烁变化,那些飘忽不定的红绿数字提醒着每个人,市场是如此充满不确定性和波动。讲师继续说道:“虽然AI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我们识别趋势,但它依然受限于历史数据,无法预见突发的全球性事件,比如疫情、政治动荡等。”

他顿了顿,目光环视全场,略带深意地说:“因此,AI所提供的,也只是趋势预测,而非绝对的答案。”

正当学生们沉浸在对这些高科技工具的深思熟虑时,讲师忽然改变了话题的方向:“但是,这些预测和工具,真的能完全代替我们自己的判断吗?这些决策,究竟是谁在做出?是科技,还是我们自己?”

教室内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的目光紧紧锁定着讲师。就在此时,一位学生不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我们依赖这些技术来指导理财,岂不是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控自己的决策权?”

话音未落,周围的同学也纷纷点头,似乎都在等待讲师的回答。

讲师深吸了一口气,抬头望向窗外那片闪电交错的天际,眼神中透着一丝深沉的思索。片刻后,他低沉的声音回荡在教室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关键问题:自由意识。”

法律案件中的自由意识

在法庭上,辩护律师常常会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被告是否具备自由意识,是否在做出行为时拥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这一问题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法律案件: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声称自己并未完全意识到闯红灯的严重性,试图以“无意识行为”为辩护理由,来逃避责任。

这种情况,在法律上被称为“无意识犯罪”。换句话说,行为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在主观上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无法被判定为犯罪。

然而,法院并不会轻易接受这种辩护。无论被告是否有意识,最终的审判仍然会考量他是否在理智和清醒的状态下做出该行为。

如果他完全不具备自由意识(即无法意识到行为后果),他可能不会被定罪;但如果他明知自己的行为有风险,且有明确的后果,却选择无视这些,最终仍然要承担责任。

这一法律原则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自由意识决定了我们是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自由意识,意味着我们无法真正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而无法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反之,拥有自由意识的人则能主动掌控自己的决策,无论是面对法律的审判,还是面临理财的选择。

需对每一个选择负责

得四分曾经是一个对科技充满信任的人。几个月前,他满怀信心地听从朋友的建议,投资一款当时非常火热的智能财务应用。那时,他相信,依靠这款应用,他能迅速摆脱财务困境,实现财富自由。

得四分没有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也没有进行理性的风险分析,单纯地认为科技能为他带来意外之财。然而,几个月后的账单上,显示着惨重的亏损,投资梦想瞬间破灭。

得四分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他回想起当初的决定,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被“科技致富”的幻觉蒙蔽了。他没有任何财务规划,只是盲目地跟随市场潮流,抱着侥幸心理投资。在这一过程中,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自由意识。

就像法律中提到的“无意识行为”,得四分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他没有真正理解这款智能应用背后的风险,只是盲目依赖技术提供的“捷径”。

这种缺乏对后果的充分意识,导致了他在理财决策上的失败。

反思这段经历后,得四分意识到,自己就像那些试图以“无意识行为”作为辩护的被告一样,未能在理性和清醒的状态下做出决策。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法律案件还是理财决策,缺乏自由意识的行为都会让我们承担不必要的后果。真正的理财决策,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了解每一个行动背后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理性决策与责任的界限

从得四分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缺乏自由意识如何在理财决策中造成灾难。在法律中,自由意识决定了我们是否对行为负责;同样,在理财中,自由意识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承担起财务决策的责任。

得四分的失败,正是因为他在决策时缺乏对风险的充分意识,并且没有主动掌控自己的财务命运。

无论是在法律的审判中,还是在个人理财的实践中,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果,避免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而缺乏自由意识的人,就像得四分一样,可能会在无知中走入陷阱,最终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

因此,理财决策不应仅仅依赖科技的辅助工具,更要在理性和自由意识的指导下进行。

得四分通过这次失败,学会了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再盲目追逐短期回报,而是开始制定长期的、可持续的理财计划,力求通过理性决策来实现财务自由。

总结:财富背后是自由意识的觉醒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它不能取代理性和情感管理对个人理财的重要性。虽然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趋势、优化投资决策,但它们依然无法消除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冲动和认知偏差。

正如著名自由意识学者丹尼尔·丹内特(Daniel Dennett)所言:“自由意识不仅是理解我们行为的能力,更是我们能够根据这一理解做出理性决策的基础。”

这意味着,即使有了科技的支持,我们依然需要在投资和消费决策中保持清晰的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决策。

法律领域也有类似的观点。著名法学家哈特曾说:“法律的根本在于人类行为的自由意识。只有在能够做出理性选择的情况下,个体才能对其行为承担责任。”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理财决策。如果我们缺乏自由意识,便无法对自己的财务选择承担责任。

得四分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动的例证——当他盲目依赖科技工具而忽视自身的理性判断时,他未能充分意识到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后果,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得四分的失败,正是缺乏对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情感的有效管理。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理财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它更是一场情感与理性、意识与潜意识的博弈。

成功的理财决策,往往不是依赖一时的趋势或工具,而是依赖理性思考与情感调节的结合。

正如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欧文·法尔金(Irving Falk)所说:“判断不仅是法律的职责,也是人生的重要责任。”

无论是在法庭上还是在理财决策中,最终的责任都在于我们如何做出选择。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莊国辉, 理财钱庄创办人、博特拉大学人类生态学系,高级讲师
名家专栏 |理财钱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