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竞争力的变革之路/林卓锋
欢迎阅读我的首篇专栏文章,我相信部分读者在过去的四年中,通过各种报章和媒体可能对我有一点认识。然而,在这新的专栏上,我希望每两周与各位分享关于最新的商业世界知识和一些社会议题的思考。
作为一名长期投身于培养下一代的人,我深知知识力量的重要性。凭借在金融领域超过20年的经验,我见证了掌握金融财商知识的优势和时间的力量,体会到了各种纸醉繁华背后的人情冷暖。
通过这个专栏,我希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与各位一起成长。
教育体系多元复杂
在当今社会,财商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多数国家的教育体系仍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背后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
首先,传统教育体系因其沉重的历史负担,在课程更新上反应迟缓。而且长期以来,学术框架和考试制度建立在固有学科之上,而这些学科被视为知识传承和文化认同的基石。
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财商教育很难在已有的教育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也反映了这一挑战。经常因为财政限制,学校在预算分配时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传统学科和基础设施通常位于优先级列表的前端。这不仅反映了财务上的约束,也显示了教育决策层在价值判断上的倾向。

学校不仅应传授书本知识,还应成为知识的筛选器和传递者。
文化成推广障碍
财商教育的推广不仅需要金钱的投入,更需要对其价值的认可和支持。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是实施财商教育的基石,但现实中,教师们通常缺乏在财务和商业领域的深入实操,这限制了他们教授财商课程的能力,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深度。例如,美国某些学校已有系统性的邀请银行和金融公司的专业人士作为客座讲师,他们带来的实际经验和最新市场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财商教育的推广构成障碍。在某些文化中,金钱话题被视为私人且不宜公开讨论的敏感话题。
为了推广财商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和公共讨论来改变这种观念,使金钱和财务规划成为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例如,在北欧国家如瑞典,金钱和财务规划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常见话题,这种文化的开放性有助于消除对财务知识的误解和恐惧。
此外,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为教育体系带来了新挑战。金融产品、服务和技术的迅速变化要求财商教育内容必须持续更新,以保持其相关性和实用性。
面对这一挑战,教育体系必须保持灵活性和时效性。例如,讲解最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把模拟交易集成到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中辨别真伪。
辨别信息真伪挑战大
互联网作为知识共享的平台,虽然为财商教育的推广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知识提供者时需要具备辨别信息来源可靠性的能力,这也是当下教育所应着重培养的技能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不仅应传授书本知识,还应成为知识的筛选器和传递者,引入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内表现卓越的精英,进入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分享。
通过引入实践中的真知灼见,学校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与实际职场和市场紧密联系的视角和技能。这不仅可以减轻学校在教育创新上的压力,还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加速下一代人才的培养。
采纳创新教学
综上所述,财商教育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来自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打破传统教育的框架,采纳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复杂的商业和金融环境中做出明智的教育规划。
因为财商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管理,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财、投资、经济理解、以及风险评估。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些技能对于个人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整体福祉至关重要。
希望本栏在不断发展的商业世界中,与社会各界有志人士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拥有世界级财商的新一代,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业的下一个风口:AI + 个人 = 无限可能?/林卓锋

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创业的大门就为你敞开——技术民主化的浪潮似乎势不可挡。(取自freepik)
作者:林卓锋(跨国投资平台董事)
当一台电脑和几行代码就能让你从零到一,创业的门槛似乎被碾得粉碎。AI的魔力真的能让每一个普通人化身市场颠覆者,还是只是硅谷抛出的又一个华丽骗局?
人工智能的普及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塑创业的定义。个人创业者手握AI工具,进入市场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从技术赋能到效率飞升,AI仿佛为每一个孤独的梦想家插上了翅膀,许诺“无限可能”。但这究竟是一场真实的革命,还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等待着那些盲目追风的冒险者?
2025年,AI工具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技神器,而是触手可及的“基础设施”。个人创业者无需掏空腰包或召集团队,就能近乎零成本地调用尖端技术,构建从智能聊天机器人到数据驱动解决方案的复杂产品。
Statista 2024年12月最新预测显示,全球AI工具用户数在2024年已飙升至7亿,2025年更将逼近10亿(基于Statista Market Forecast 2024-2030趋势推算)。这一数字如雷贯耳,宣示着技术普及的狂潮,也勾勒出个人创业的惊人潜力。
创业大门已敞开
理论上,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创业的大门就为你敞开——技术民主化的浪潮似乎势不可挡。
但别急着欢呼,这场“民主化”更像一场残酷的筛选。当每个人都能拿起相同的武器,战场上的差异化何在?AI工具的普及不是解放,而是将创业从资本的角逐推向了智力的绞杀。门槛崩塌的背后,是竞争烈度的指数级攀升——你以为自己握住了风口,却可能只是挤进了红海的屠宰场。
AI作为效率工具,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个人创业者的生产力。内容生成、数据分析、流程优化——这些曾经耗时耗力的任务,如今在AI的加持下实现指数级提升。
一位独立开发者利用AI优化工作流,将应用开发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周,这种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这种效率绝非天上掉下的馅饼,更不是无脑堆砌的产物。无差别依赖AI生成内容,只会让你淹没在同质化的泥潭中,产出平庸的复制品。
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驾驭AI,将其转化为洞察与创新的杠杆,而不是沦为流水线上的奴隶。
双刃剑和放大镜
效率的飞跃是把双刃剑——它既是创业者的“超能力”,也是他们的“超负荷”。AI节省的时间很快被更高的期望和更残酷的竞争填满。你以为自己站在了风口,却可能只是被推上了高速运转的绞肉机。AI不是你的救世主,而是你的放大镜:它放大了你的才华,也暴露了你的平庸。
AI赋予个人创业者洞察用户需求并快速响应的能力。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迭代,单人操作也能媲美大企业的敏捷性。一个独立开发者可以利用开源AI模型,仅用几周时间打造出一款针对细分市场的应用,而这在过去需要整个团队数月苦战。这种裂变式的商业模式让“单人企业”从幻想变为现实,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创业逻辑。
但这远非简单的“定制化服务”,而是AI如何将个体的决策能力推向极致。它迫使创业者从机械的执行者蜕变为深谋远虑的战略家,在数据的洪流中寻找真正的差异化。AI提供的信息可能是金矿,也可能是迷雾——你能从中提炼出独到的商业洞见,还是被表象牵着鼻子走?敏捷性是恩赐,也是诅咒:它给了你速度,却也剥夺了犯错的空间。
AI与个人的碰撞,既是创业的风口,也是智慧的试金石。它将技术门槛碾得粉碎,却将竞争烈度推向顶峰;它赋予你效率的翅膀,却也可能让你坠入同质化的深渊;它让你以一敌百,却要求你以智取胜。
AI + 个人是否等于无限可能?答案不在工具,而在你手中。
风口已至,但能飞多高,取决于你能否超越AI的魔力,用智慧点燃属于自己的火花。
下一个颠覆者,会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