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4支柱/程志彬
在理财世界,我们有“四大理财支柱”,英文就是Four Pillars of Financial Planning. 第一:创造财富(Wealth Creation);第二:累积财富(Wealth Accumulation);第三:保障财富(Wealth Protection);第四:传承财富(Wealth Distribution)。
创造财富, 从字面上看起来就很容易明白,就是我们怎样去创建、制造财富。用白话来说,就是主动收入。如打工,做生意,每天从9am辛勤打拼到5pm,一份劳作才会有一份收获的收入。
累积财富,是一份“被动收入”。要怎么累积财富呢?就是利用主动收入,去做一些投资如购置产物、房地产、股票等。这份收入不靠打拼,而是进行的投资本身之后获得的回酬。
比如说我们购买房子后出租,我们可以获得租金;可是这份收入不是靠本身去辛勤工作打拼而获得的。
当我们有了主动收入,或者被动收入之后,接下来我们希望的就是财富不要溜走,需要有机制来保障我们的收入,那就是保障财富。
例如,我们会担心将来如果有一天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其他状况需要住院,可是没有买到保险或医药卡,那么我们就需要付出高昂的医药费,财富就会溜走。之前苦苦经营得到的主动收入或者被动收入,也会有可能一次性就被耗尽了。
在理财世界里,我们的其中一个保障工具就是购买保险、36种疾病医药卡等等,这些都是保障财富的工具,可以把我们的风险降到最低。
当我们创造了主动和被动收入,这些财富都需要获得保障,希望可以把财富传给心爱的人,如另一半、下一代或者一些慈善机构。
怎样可以做到传承财富,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呢?想要做到这点,往往需要一些机制的存在去调节或制衡,如信托 (Trust), 遗嘱 (will)。以上谈及的这四点,就是四大理财支柱。

企业老板可参考
今天,我想利用自身的观点,把四大理财支柱套用到资本世界,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参考,特别是做企业的老板们。到底把这四大理财支柱放进去资本世界,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且看接下来的一些详细解说。
第一个是创造财富, 就是当我们创造了上市公司之后,公司必须继续进行正常操作,只是多了更多人分担这份重量,我们有了C-Level 的管理层一起打拼,如CEO、COO、CFO等。
公司虽然上市了,但是一切还是需要如常操作,还是需要经营,还是需要有人监督管理,需要继续干活。当然相较之下,上市过后的总裁会更加轻松,因为有了更多人为了他的企业打拼。这是企业上市后的“主动收入”,因为还是需要继续辛勤劳作。
到了第二支柱,累积财富,企业上市后就会进行很多的合并与收购。被合并或者收购进来的公司,会为我们制造更多的财富,赚取更大的收入。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买进一些财务稳定的公司,业绩合并在一起,获得加倍的收益。这就是俗话说的“钱生钱”,也就是我们的“被动收入”。
再谈到保障财富, 上市过后,我们更加需要保险的存在来保障,如领导层的关键人保险(Keyman Insurance)、产品保障等等,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保障。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公司产品被大众投诉有损消费者利益, 需要做出大量赔偿,那么赔偿金额就会由保险公司负责。
我们也鼓励公司领导层购买Keyman Insurance,万一任何不幸发生在领导层身上,至少Keyman 可以负责赔偿。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当企业上市后,老板个人不再需要为企业担任任何银行的个人担保,无形中就可以保障个人的资产与财富。
在资本市场,谈到传承财富,我们也非常鼓励老板们需要有传承的机制,如家族信托(Family Trust)等,确保巨大财富可以代代相传,子孙继续享有这份福利。
这就是个人对四大理财支柱套在资本市场的看法,希望也能启发大众对资本世界的一些想法。
视频推荐 :
人生不是Excel表格/莊国辉

我们都在做财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但人生不是Excel。我们想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系统化地学习和耐心处理所有的理财能力。你可以把数字做到井井有条,不过可能一夜之间,心就乱了。
理财,其实是修心。
“得四分”本来打算50岁退休,换份轻松工作,陪孩子、种菜、做咖啡,简单而有品质。计划写得漂亮,结果……人生还是按它自己的节奏出牌。
于是,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得四分才真正开始学会理财——不是管钱,而是管心。
枕边人的一句话,重新设定“目标”。
得四分换工作后,每天早上7点送孩子,下午3点去接。生活如计划那样井然有序。直到有天,他无意听到太太跟朋友聊天说:“我最喜欢得四分那种在工作上自信满满、领军带人的样子,那时候他眼睛是有光的。”
得四分一愣。他一直以为,太太要的是陪伴、是稳定、是每天晚上可以一起追剧。
但他错了。
“其实真正的目标,不只是‘我要赚多少钱’,而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晚他和太太聊了很久。他说:“我以为我做得都对——陪你、顾家、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我忘了,自己是不是活得像自己。”
于是,他们一起重新列了人生愿望清单,不再只是财务数字,而是包括“心”里真正想要的日常。
●想继续做能激励别人的领导者。
●想带孩子太太走一段世界的路。
●想给太太愿她一生的梦想目标。
他们决定,从“心”出发。
市场会崩人会病
意外和不幸不知几时到了。一夜之间,得四分就得知身边重要的人生病了。幸好已经做好了风险规划和保险计划,医药费不是压力。
尤其是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精算风险,打破以往的“目标导向”模式,改为“弹性预算”。原本是每月投资5000元,现在每季调整一次,动态调整配比。
这时他想起太太常念的《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真正的理财,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然后准备好接招。他开始把“人生波动”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错误。他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而是这是旅程的一部分。”
理财最难是放下比较
在一场同学聚会中,旧同事谈起“全款买房”、“一年两次海外旅行”,得四分安静地听着。他也曾努力过往上爬,但现在,他更想回家陪太太做晨运和晚饭后散散步。
有朋友笑他:“你这么会规划,怎么还住老房子?”
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微笑。他知道,有些人用房子比人生,有些人用人生换房子。而他,用选择来定义自由。他明白,财富不是表现自己,而是成就所爱之人。
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以前很忙,那你喜欢现在的你,还是以前的你?”
得四分想了想:“以前的我,喜欢赢。现在的我,喜欢陪你。”
那晚,他没有翻手机看投资报表,也没有股市走势,只是陪孩子读书。窗外下着雨,屋里很安静。
他想起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是否支持你过你最珍惜的生活。”——Clayton Christensen《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终于懂了。
财富尽头是回到心的起点
得四分不再追求“提早退休”,而是追求“有选择权”的人生。他不再让理财计划困住自己,而是让它成为人生的护城河。虽然得四分现在不能确定到底现在选择是否正确,但是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己见走下去。
他能坚持做下去,就是相信世间人与事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求无过于心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
钱不重要吗?当然重要。但如果你连今天的自己都不喜欢和充满怀疑,那存多少钱,也只是延迟不快乐而已。
所以,真正的理财,从“心”出发和理解自己要些什么就能无言无悔地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