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适用于股票投资的“5件事”/冷眼

大马连锁协会署理会长拿督刘明所提的“5件事”(见4月10日的财经评论“后疫情教会我5件事”),其实也非常适用于股票投资。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买股份就是参股做生意。偏偏大部分投资者就忘记这最简单、最基本的道理,也是大部分散户亏本多过赚钱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散户都是本末倒置,非常注重股价的变动,很少或是根本不看企业的基本面。其实,股票投资要成功,投资者要长期在股市生存,与其全力以赴追逐股价的变动,倒不如致力于研究企业的基本面。

巴菲特说“好的投资者,也必然是好的商人”,是的,惟有是好的商人,才有可能成为好的投资者。

我可以断言:散户(尤其是菜鸟)如果继续致力于猜测股价的动向而不理基本面的话,他不会在股市中生存得太久;相反,如果他全力以赴学习股票的基本面,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生存下来才是王道

拿督刘明所说的“5件事”是:

第一件:“生活固然逼人,生存下来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在股市,散户在作出投资之前,首先要记住的是:绝对不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你所买的是从来没有盈利的公司的股票,由于股价无端端狂飙而起贪念,孤注一掷,万一失手,你可能被困十年仍无法回本;如果你举债投注,可能从此陷困。

我建议此类“敢死队”队员,在买进之前做3件事:

①看图表,大多数股票经纪行都会为顾客提供一只股票十年甚至更长的价格图表,如果你发现该股十年甚至以上的股价,都是在一角至二角之间浮动,现在突然直线上升至二令吉,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涉险,因为一旦暴跌,可能打回原形,除非业绩有突破性的表现,可能十年八年都无法回升至你买进的股价,你的资金长期被困,没有能力投资于“实力股”,错过了无数的机会。这是投资的致命伤,是散户必须致力避免的。

看图表,可以节省翻查有关股票过去股价变动的麻烦,因为查阅有关股票十年的股价数字,是大部分散户无法做到的(因为时间的关系)。

至于以图表预测股价变动,那是另一门学问,与一目了然查获十年股价变动之举无关。

②检查公司一路来的业绩表现,如果发现几乎从来没有赚过钱,或是亏多赚少,那么再看看公司的业务是否有突变(指好的方面)的可能。大多数的生意是很沉闷的,营业是“例常”的,顾客和需求是稳定的,不容易有“突变”,所以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③查阅公司的业务是不是有新的发展。如果有,那么这种新发展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常识加上知识去判断,这种新发展能为公司带来的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盈利,盈利有多大,化为每股净利,是多少?以目前已飙升的股价,预期本益比是多少?如果是短期的,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新发展机会,能持续多久?潜在力有多大?如果是短期,有利因素消失时,公司的投资将成为负累,就要特别小心,不可高价买进其股票。

 
 

 

反应

 

言论

别让噪音左右投资/理财农夫

近年来,许多人为了蹭热度,每天在社交媒体上传各种财经资讯,即使与自身投资毫无关联,也照单全收,博取流量。

其实,如果分享的是自己感兴趣且有关联的投资项目倒还罢了,毕竟涉及自身利益,必须对投资绩效负责。

然而,很多人的分享要么是为了抄底、套利或获取流量,要么对自身投资组合毫无意义,反而显得过于频繁且缺乏价值。

“财经仙家”专业欠佳

表面上看似财经专家,实则自己心知肚明——不仅吃力不讨好,还可能得不偿失。若一不小心助纣为虐,过度传播不实信息,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对他人投资造成困扰。

如果你分享的是自己没有投资或根本不会投资的项目,自然不会花时间深入研究。但若仅仅为了博眼球,随意发表观点和建议,反而会暴露自己对该领域的不熟悉,最终沦为“财经仙家”——只会凭空预测,却缺乏真正的专业判断。

市场每天充斥着新闻、小道消息和谣言。有时候新闻影响股价,但更多时候是股价决定了新闻内容,这取决于财经记者或网红博主如何解读市场动态。

如果只是跟随股价起伏后才发表意见,未能及时跟进,就会显得落伍。于是,为了维持流量,某些人便刻意编造新闻,导致市场噪音不断循环,令股价走势更加扑朔迷离。

当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的内容自由由你掌控,想分享什么是你的权利。但真正有价值的分享,应该建立在深思熟虑和实际考核(Due Diligence)之上,而非人云亦云。

例如,你看好某只股票,投资即是与他人合股做生意,而每只股票的背后,都是一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团队在运作。

精简信息 剔除噪音

你要参股,理应先研究该公司的最新财务数据,了解其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从而评估其当前价值及未来潜力,最终才决定是否分享观点。

试想一下,若朋友邀你合资开餐厅,你肯定会先检查财务报表、盈利模式和市场前景,对吧?那为什么在股市投资时,许多人却在未阅读任何财务数据的情况下,仅凭几则新闻或不明来源的资讯,就贸然入场?如果因此被套牢,那纯粹是运气不好,而不是市场的问题。

与其疲于追逐各种资讯,导致投资策略摇摆不定,不如精简信息来源,剔除无用的市场噪音。否则,频繁进出市场的投资决策,势必受到过量资讯的干扰,最终得不偿失。那么,你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