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高烧散不去/股悦
困扰国人两年多的冠病疫情未见“终”影,加上通货膨胀率加速升温,让百姓叫苦连天,生活苦不堪言。
就在周三宣布的2022年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显示,将近九成的饮食与饮料价格皆上扬。
整体上,国内在上个月的通胀率按年上涨2.3%,高于2011年至今年4月平均1.9%的水平。
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可看到不少与通胀有关的趣图,包括比较过去几代的50令吉钞票,从过去可装满的购物车,到如今只能够购买1桶5公斤的食用油。
事件也涵盖近期闹得满城风雨的鸡荒,导致某快餐厅的炸鸡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其鸡腿的分量“缩小”,并与打火机进行比较,有者在评论区开玩笑道:转行卖乳鸽了。

经济饭不“经济”
除了闹鸡荒以外,猪肉在今年已经历多次的价格调整,连带我国美食之一的肉骨茶受到牵连。而拥有号称的“经济饭”,因多样化的菜式共选择而普遍上受欢迎,惟如今已不再是“经济”了。
从不少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下,个人消费的通胀率一般都高于官方数据,因后者的数据是以12组类别的固定物品进行计算。
当然,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我国而已,几乎全球都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其中,美国和欧元区在今年3月和4月的通胀率,分别达到8%和7%以上的高水平。
欧美国家面临如此高通胀率,除了食品价格上扬以外,当中的因素也包括能源价格(国际油价)飙升所致。回看我国,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RON95无铅汽油和柴油售价,分别维持在每公升2.05令吉和2.15令吉。
在过去数个月,国际油价呈上涨趋势,目前,我国的RON97无铅汽油售价,已创下每公升4.70令吉。
也就是说,若政府没有提供津贴,RON95无铅汽油和柴油的售价,每公升的价格预计将超过4令吉的水平。
油价若无补贴会更糟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当前正考虑重新审核相关补贴的机制,此举或将引发另一轮通胀。
假设一旦政府决定取消、减少或者为特定群体进行针对性津贴的举措开跑,将牵连供应链在物流方面的压力成本。
若柴油售价上调,自然而然地,运输业者成本将水涨船高,不排除商家将转嫁成本,促使物价或再上涨。RON95无铅汽油的补贴或调整,也将增加驾车/摩托一族的生活成本,一并降低消费能力。
尽管如此,政府已关注到高通胀的情况,并在积极地商讨应对措施,以纾解人民的压力。
然而,此次的物价上涨主要来自外来因素,在应对政策上或许束手无措或杯水车薪,除非是祭出大量的补贴计划。
为此,在无可避免的通胀之下,我们更应该精明消费,甚至是寻找办法提高收入,以应对高通胀的冲击。同时,也要善于理财和进行良好的财务规划,避免通胀怪兽侵蚀我们的购买能力。
滞胀与衰退 美国经济双重威胁/奕帆丰顺

尽管美国在4月9日实施了为期90天的对等关税暂停措施,促使标普500指数大幅上涨了9.5%,但这一举措对美国整体的有效关税率几乎没有影响。
根据Budget Lab的最新估计,在“解放日”时美国的有效关税率为29%,在暂停关税之后仅小幅下降了1%至28%。
这一小幅下降的原因,在于美国继续执行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关税的政策,同时在中国实施反制措施后,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大幅上调,飙升至惊人的145%。
虽然关税税率可能会在谈判后有所缓和,但不太可能回到贸易战前的2至3%水平区间。相反,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的有效税率将稳定在10%至20%之间。
首先,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想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并减少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那么就必须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关税,以促使贸易和投资格局发生变化。
其次,特朗普将关税视为资助减税和偿还国债的收入来源,即使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仍存在疑问。
根据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估计,考虑到消费模式和经济产出的变化,10%的通用关税将在2025年至2034年期间带来约1.7兆美元(约7.48兆令吉)的收入。
这与为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中将于2025年底到期的多项条款的延期提供资金所需的4.1兆美元(约18兆令吉)相去甚远。
第三,虽然贸易谈判的目标是降低甚至取消关税,但贸易战往往会导致长期关税提高,正如2018年美中贸易战所展现的那样。
鉴于两国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我们预计即使双边贸易谈判结束,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仍将远高于10%的基准水平。
在关税持续高企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将面临怎样的后果?
通胀加剧风险升高
随着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的广泛显现,我们预计通胀将在5月开始回升。
再工业化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项代价高昂的任务。
鉴于美国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中国和越南等其他制造业中心,“美国制造”的产品自然比外国同类商品更昂贵。
与此同时,关税提高了当地生产所需的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成本,进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这些额外的费用很可能会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由于美国目前缺乏完全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美国人将需要继续依赖进口商品,其中许多商品面临高额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为,“关税是一次性的价格调整,不会引发持续性通胀”。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未来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众近期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的高通胀,均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失控,并推动实际通胀走高。
在经历多年高通胀之后,消费者和企业对通胀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任何潜在的通胀压力作出强烈反应。
通胀通常具有自我实现的特征——当人们预期物价会持续上涨时,他们往往会提前消费,这反过来又会推高实际物价。
劳动力成本上涨
与此同时,劳工也可能寻求更高工资来弥补购买力的损失,而企业也会提高价格,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最终导致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由3月的5.0%飙升至4月的6.7%,创下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五年期预期指标也由4.1%攀升至4.4%。这表明通胀预期有失控的风险。
GDP停滞甚至负值
毋庸置疑,物价上涨将导致消费减少。此外,近期美元走软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
在市场不确定时期,投资者往往会涌向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然而,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和他对当前经济秩序的敌意,削弱了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元贬值。
美元疲软将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消费下降。由于消费支出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70%,消费下降将导致GDP萎缩。
那些希望通过降息来提振经济的投资者恐怕会失望。虽然市场目前预计2025年将降息3至4次,但我们认为只要长期通胀预期存在失控的风险,美联储就可能采取谨慎的观望态度。
衰退和滞胀几率大
总体来看,如果特朗普不大幅降低关税,我们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5年陷入衰退。我们也认为滞胀的可能性很高,原因在于关税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供给冲击。
通常在衰退期间,消费者需求下降会导致价格回落。然而,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利润率,这限制了它们降价的能力。
美联储面临挑战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即使经济增长放缓,通胀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一情况对美联储构成了重大挑战,因为这将复杂化其通常通过降息来刺激增长的政策路径。
盈利料跌但仍有亮点
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经营商品和制造业的公司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关税的影响。这将导致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下降,最终令盈利下降。
金融、通讯服务和资讯科技等非商品和服务导向型行业虽受影响较小,但也无法避免经济低迷方面的波及。随着企业缩减营销预算,Meta和Alphabet等数码广告公司的广告营收可能会减少。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预计科技行业在面对关税时表现出强劲韧性,并预计科技行业的盈利增长,将维持两位数的强势增长。
微软、Adobe、甲骨文和Salesforce等软件公司,基本上不受关税的影响,因为这些公司对实物商品或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很低。
即使在经济衰退抑制资讯科技支出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也将相对有限,这得益于它们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大量的订单积压。
微软等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有能力应对这些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这得益于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和粘性极高的客户基础。
此外,尽管经济衰退或滞胀的情况可能会抑制终端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但我们认为云服务提供商将继续投资,以在人工智能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些“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巨额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利好半导体行业。
虽然美国可能会对半导体征收关税,且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加剧,但我们预计最大的几家半导体企业,将凭借其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保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