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需对准目标/李兴裕
随着国内经济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尽管各领域和企业之间复苏步伐不一致,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支持,对于确保经济反弹和复苏的势头,不会因人们对第二波疫情而转弱,这显得格外重要。
国家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各项游资措施预计将保持宽松,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支援。财政政策是支援国内需求的可变动关键政策。
国行的各项支持措施,必须定期更新,而且仍需要支援需更长时间复原的各领域,包括航空业、旅游业、微型企业及弱势家庭和打工族。
若私人领域未能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火车头,那么公共领域需求下跌,将引发整体经济再度萎缩。这不仅是正确的宏观叙述,我们必须聚焦于有影响力的政策实施。
经济复苏新挑战
国行仍拥有一些政策杠杆空间,并已尽其所能,尽早将利率调降至历史最低,并实施前所未有的系列财务便利、融资和注资计划。
随着经济进入复苏阶段,我们鉴定了政府与商界面临的3大主要新挑战:
1.重新拟订经济政策,以提高成本竞争力并增强经济韧性;
2.鉴定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行业的新来源,聚焦于数字科技的部署和数字化转型上;
3.根据环境、社会和企业监管(ESG),调整经济表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5方面重点改革
正当我国从此次疫情复苏之际,我们必须果断地摒弃种族政策及非竞争性与过时的各项障碍,以确保未来的增长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并为所有人提供机会。
经济增长的素质和方向,必须放在首位,这要求政策决策者严格审查现有政策及更新政策工具,并继续致力于这种不可阻挡、日益复杂的全球复杂性、全球化速度减缓、数字化加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大趋势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优先保护弱势群
我们必须有明智和强大的政治意愿,不分种族而是依据需求来重新设定国家发展议程,同时须优先保护最脆弱的群体。
当经济从此次大流行危机中恢复时,需要进行以下的持续改革:
1.财政和债务稳定框架:永续收入基础,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销;封堵漏税、税制改革(公平,有效和简单)、开销合理化和优化、债务管理办公室、依据计划的效率与必要性,而非过去的预算记录来设定零基预算法。
2.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改革及技能的转型:提高与工资挂钩的生产力,和以绩效为导向的奖励制度、改革技职教育培训(TVET)、促进创新与创造力及数字化、逐步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以及实行生活工资制度。
3.投资与市场自由化:所有人享有平等和包容的机会、对准中小企业的各项计划、检讨现有的投资奖掖计划,以及撤除没有必要的条规和合规成本。
4.官联公司及国营企业改革:精简、快速反应且不那么侵入性的改革、有待系统式检讨的各种职能、改善企业监管并须获得国会监管、优化资源及进行真正有互相竞争的任务。
5.加强社会安全网:对准弱势和有需要的家庭、有条件的社会援助系统——增加收入、提高就业能力和赋权。
加快转型步伐
尽管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每个层面上扰乱了政府、消费者和商家,但这也迫使我们在公共交付服务、组织流程和商业模式中,接受并加快数字科技转型的步伐。
商业和业者们须跟上员工和消费者在职场上不断改变的行为,以及支出与消费形态的转变,以确保他们的业务蓬勃发展。
政府需财政杠杆来促进和维持经济复苏的韧性。政府在今年直到2023年期间,将国债顶限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55%暂时提高到60%,依据介于1.4兆至1.5兆令吉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联邦政府将有能力借贷额外的600亿至750亿令吉。
下月6日提呈
现在就由联邦政府展示财政支出能力。即将于11月6日公布的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愿承担多少财政赤字预算和债务?
我们预计这份预算案的财政赤字,约达5.5%至6%(今年估计6至6.5%)。
正当市场日益担心第二波疫情爆发和疫苗供应仍不明朗,根据复苏式管控令拟订的2021年预算案,将力求巩固经济初步复苏的力道。
2021预算案的各项开销和措施,必须是对准特定目标,并优先着重于协助国家从大流行危机中重振和复苏:
1.保护弱势的40%最低收入群体(B40)家庭及各受影响领域、刺激市场购买力、重振国内直接投资和外来直接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提高国人收入。
2.拟订优先进行的各项计划和倡议,以加速数字科技的采用、扩大医疗保健、工业发展。农业与企业家精神,以及赋权妇女与青年。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必须发掘各项促进小企业、自雇人士、多技能、有生产力、革新与创造力的微观经济政策。
姚金龙:重启隆新高铁 私人界参与是唯一途径

姚金龙
(八打灵再也8日讯)双威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姚金龙博士指出,鉴于政府财政拮据,私人界的广泛参与,是隆新高铁项目重见天日的唯一途径。
他说,明显的,该项目只有通过私人界融资才能进行。
他补充,国家必须拭目以待,提交的建议中,是否有任何一项符合政府规定的自筹资金标准。
他说:“一种可能的情况是,一旦政府稳定财政状况,并且其财政状况足以投资高铁项目,该项目才会继续进行。”
姚金龙也是财政部长特别顾问小组成员,他说,政府目前专注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项目,以产生经济乘数效应。
“据了解,目前高铁成本大于收益,如果项目建议需要政府注资,项目提议者必须向政府证明高铁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应透明管理
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MIER)执行董事安东尼达斯博士说,鉴于政府目前的财力限制,私人界参与和政府最小程度介入,是重启该项目的可行策略。
“然而,该项目的成功取决于精心策划、透明管理和有效监管。政府的角色虽然很小,但应侧重于扶持私人投资、维护公众利益,以及确保与马来西亚的长期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他认为,只要有效管理风险,并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公平分配利益,重启隆新高铁将成为马来西亚的转型项目。
安东尼说,该项目在加强区域连通性和经济增长、促进更顺畅的商业运营、旅游和贸易、通过吸引外来直接投资和促进沿线城镇经济活动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方面都有好处。
不过,挑战可能来自高初始投资风险,因为该项目需要大量前期投资,可能需要数年才能产生显著回报。
“若乘客的需求被高估,私人界可能会面临财务损失,未来可能需要政府拯救。”
安东尼说,如果票价定得太高,低收入群体可能会面对交通不便的问题,从而限制其社会经济效益,而小城镇则有可能被绕过或得不到充分服务,从而引发包容性问题。
他说,虽然政府的参与程度很低,但仍可能存在间接的财政风险,如提供征地补贴或贷款担保。
“如果私人界无法完成项目,政府可能需要介入来完成项目,从而增加公共债务。”
政府应少参与大型基设
交通专家兼博特拉大学工程学院道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德华副教授认为,像高铁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应尽量少参与,让私人界参与其中,尤其是若私人界拥有管理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他说,如果高铁建成,将通过缩短通行时间、促进区域一体化,以及将城市中心与小城镇连接起来,从而改善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