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分期付款4不该/史慧娴

由信用卡提供商推出的免息分期付款计划,是不是听起来很吸引?
它也许正是你目前所需要的方案,但在刷卡之前,请三思而后行。
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曾经在线上或线下,都遇到过打着“0%轻松付款计划”口号的优惠广告。
如果运用得当,它确实能够让你轻松管理财务,提供更好的资金流动性,但如果管理不当,它却反而可能会严重破坏你的财务状况。
与任何金融产品一样,在决定使用之前你都需要先了解和做足功课,包括清楚其中的好处和缺点,评估潜在得失。
将零利率的贷款分散到更小、更易管理的月度还款听起来很不错,但它也可能演变成累积信用卡债务的大问题。你必须确保自己能够每月准时付款,而且还有足够的信用额度支持直至完全还清全额,才该考虑这种支付方式。
另外,在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计划时,有很多隐含规则,因此如果是以下的消费,最好避免采用这种支付方案:
1)为贷款消费支付订金
许多消费需要使用贷款,比如购车或购房。然而,在确保能够申请贷款之前,通常你需要支付至少10%的首付款或订金。
例如,购买一辆定价为4万4590令吉的第二国产车迈薇(Myvi)1.3,10%的订金将是4459令吉。如果你的银行账户中没这笔钱,最好的选择是先积攒足够的金额。
如果你使用信用卡0%利息分期付款计划,4459令吉分摊到12个月,将使你为汽车的每月还款额达到:
这是为了购买一辆Myvi而必须付出的高昂代价。你还必须确保每月都能够全额及时支付信用卡账单。如果未能做到这一点,将产生大量的利息费用。
假设你在信用卡余额4459令吉上每月只固定支付150令吉,将变成以下的情景:
以上计算显示,如果您不能每月全额支付信用卡分期付款,可能会导致巨额的费用。
你必须在还款方面非常自律,而且如果确实有4459令吉的现金在定存账户生利息。
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没有,那么就不应该使用信用卡0%分期付款计划来支付订金。
2)消费接近或超过信用卡额度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信用卡的月分期款项会支付给商家。这其实是错误的。
其实,信用卡发卡方会先将全款支付给商家。同时,银行会将你的信用额度锁定在全额,但每月只向你收取月付款。
尽管是分期付款,但全额将从你的信用卡额度中扣除。
如果你使用这种付款方案进行4000令吉的交易,将该金额分摊到24个月(每月167令吉),但4000令吉将从信用额度中扣除。如果你的信用额度为1万令吉,你现在只剩6000令吉可用于其他交易。
如果你的信用卡额度本来就较低,这就成为一个问题。例如,一个月入2500令吉的大学毕业生,想用信用卡购买最新款的iPhone的话,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
假设他的信用卡发卡方在他的第一张信用卡上只授予5000令吉的信用额度,而iPhone的价格是4099令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利用率高将达81.98%。
信用利用率是确定个人信用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CTOS,一个人的信用评分中有30%是基于他的信用利用率。
虽然没有绝对正确的利用水平,但尽量避免使用超过信用额度的80%。一些专家甚至可能建议保持在30%以下,但这取决于你的信用额度、收入和使用模式。
3)为服务或产品支付预付款
由于银行向商家支付了全额,这使得某些消费对你而言存在风险。
例如,若签署了一个价值6000令吉,并在24个月内分期付款的面部护理配套,你实际上是在为尚未使用的服务支付费用。
如果几个月后,美容院关闭了怎么办?你仍然必须支付剩余的分期付款,因为银行已经支付了全款。即使未能享受服务或产品,你也有责任支付分期付款。
为了保障自己,如果要进行预付款,应避免签署信用卡轻松付款计划。
4)购买负担不起的大件商品
购买超出可负担能力的商品总是会为你带来麻烦。但如果现在有个轻松付款计划,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方便且蠢蠢欲动。
但请这样思考。信用卡的分期付款计划只是帮助你管理流动资金,使你不必在一次购物中就使用所有积蓄。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用它来购买昂贵且负担不起的商品,这样是本末倒置,随时让你陷入财务危机。
正确使用信用卡
来个例子:如果想购买一台价值3500令吉的工作笔记本电脑,即使有现金,你也可以通过轻松付款计划来支付。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无息贷款购买笔记本电脑,并且还能赚取200令吉以上!
但滥用这种支付方案可能导致你深陷债务并且搞砸信用评级。这将使你未来很难获得其他融资,无论是个人贷款、车贷还是房贷。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南视界】“先买后付”是福利还是陷阱?
“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不用马上掏钱,先享受再付款,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这种支付方式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甚至可能让一些人陷入债务泥潭。
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大马的“先买后付”交易量飙到了71亿令吉,比上半年增长了近45%!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容易因为“先买后付”而超出经济能力,甚至有人同时签了20个“先买后付”计划,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专家提醒,“先买后付”本身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需求,比如购买冰箱、洗衣机等必需品。但关键在于理性消费。信贷咨询机构AKPK建议,在使用“先买后付”前,问问自己3个问题:这是必需品吗?还得起吗?还款记录好吗?
为了遏制“先买后付”可能带来的债务危机,政府正在推动《2025年消费者信贷法案》,希望能规范这类服务,保护消费者。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理性消费,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