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2025风云人物——数字人/麦传球

我可能是第一个预测2025年“风云人物”的人,因为通常这种预测,应该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才会出现的。不过,既然我已经想到了,不妨提前一年发布,顺便符合我“马前炮”价格走势预测的交易风格(一笑)。

通过这一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知道像英伟达(Nvidia)、超微(AMD)、英特尔(Intel)、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等,是人类数字化身发展主要受益公司。

数字人类化身的概念,看似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过去二十年来人工智能(AI)、计算机图形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交汇发展。

最初通过游戏和娱乐行业流行起来,数字化身随着虚拟助手的普及——如苹果的Siri和亚马逊的Alexa——而逐渐兴起,为人性化的AI驱动交互铺平了道路。

企业竞争力关键要素

推动其兴起的触发点,包括对可扩展客户服务解决方案的需求、元宇宙的扩展,以及冠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向数字优先战略的转变。

随着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寻求在远程或虚拟环境中,保持类似人类的互动,数字化身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3D建模、动作捕捉和情感AI等高级工具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其发展。公司认识到它们不仅是传统员工配置的成本效益替代方案,也是品牌身分的独特代表。

随着2025年的到来,数字人类化身从一种新奇事物演变为一种必要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为了在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个人和企业都必须拥抱数字人类化身的整合。

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增强客户参与、简化运营并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对于个人来说,利用数字化身可以彻底改变个人品牌,使专业人士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邓丽君的数字形象曾被用于过去的表演中,比如在2013年与周杰伦的虚拟合唱(DIGITAL DOMAIN),以及在2021年跨年演唱会上的全息投影表演(THE GLOBAL HERALD)。

根据非官方消息,邓丽君的家人同意今年通过数字化身,为她发布一张新专辑。如果真是这样,我会非常开心,因为我作为她的粉丝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今年也是她去世30周年纪念。

优点和缺点

数字人类化身为企业带来了许多优势:

1. 增强客户参与度:数字化身提供更个性化和互动的体验。无论是作为虚拟网红、客户服务代表还是培训师,它们都可以以一致性和共情全天候(24/7)与客户互动。

2. 成本效益:虽然开发数字化身的初始投资可能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减少了与员工配置、培训和可扩展性相关的成本。

3. 可扩展性:数字化身可以同时与数千名客户互动,使其成为全球运营的理想选择。

4. 提升品牌表现:精心设计的化身与公司的品牌形象一致,创造了独特的身分,从而增强了可见性和记忆度。

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挑战和风险:

1. 初始成本高:开发高质量、逼真的化身需要复杂的AI、图形和数据处理能力,这可能成本不菲。

2. 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真实性和化身潜在滥用等问题,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损害品牌声誉。

3. 技术限制:尽管取得了进展,但某些化身交互可能显得生硬,这可能会让用户感到沮丧。

4. 维护和更新:与任何软件一样,化身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相关性和有效性,这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

迅速发展新趋势

数字人类化身领域正在迅速发展。一些最新趋势包括:

1. 超真实化身:AI和3D建模的进步,正在创造几乎无法与真人区分的化身,从而增强了信任和参与度。

2. 情感识别与响应:配备情感AI的化身,可以通过语音或面部表情解读用户情绪,从而提供更具共情的互动。

3. 与元宇宙的整合:数字化身正成为元宇宙平台的核心,作为用户和品牌在虚拟世界中的代表。

4. 可定制和可扩展化身:企业现在可以为特定角色创建定制化身,确保跨多个平台的品牌语调一致。

至少有两种方式可以创建人类数字化身,即基于智能手机的系统和基于电脑的系统。

基于智能手机的化身创建系统,由于其可及性和用户友好的界面正在获得吸引力。

移动应用程式使企业和个人能够随时随地创建化身,利用智能手机先进的摄像头和处理器。这使得小型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也能接触到这一技术。

相比之下,个人电脑端系统通常提供更强大的工具,用于创建高度详细和复杂的化身,适合有特定需求的企业。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系统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预算和所需的复杂程度。

2025年必备战略

在2025年,采用数字人类化身不再是可选的,而是一项战略必需。

采用这一技术的企业,将受益于增强的客户参与度、成本效率和全球可扩展性。

随着AI、情感识别和元宇宙整合方面的进步,数字化身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忽视这一趋势的企业,将面临在日益数字化和互联的世界中失去竞争优势的风险。通过整合数字人类化身,企业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各自行业中的创新领导者。

数字人可能在未来10年内无法完全取代你,但那些使用人类数字化技术的人,将会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迅速取代你和你的业务。

害怕吗?

所以,无论你是否喜欢数字,你一定要爱上数字人。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技术分析规避突发暴跌股/麦传球

对于许多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最令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刚买入一只股票,就遇到它在单日内大跌。这种大幅下跌通常由财报不及预期、市场情绪恶化或机构投资者大规模抛售所导致,往往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近期的例子是贺特佳(HARTA),在发布业绩后单日暴跌超过23%。事实上,在财报发布前,技术面已经发出多个预警信号:股价低于20日和50日均线(20MA & 50MA)、呈现下降趋势(Lower Highs & Lower Lows)、走势疲软。

尽管股市充满不确定性,但通过技术分析,交易者可以提前识别高风险股票,避免成为市场的接盘侠。

6关键信号

以下六个关键信号,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开容易暴跌的股票。

1. 避免买入股价低于200日均线(200MA)的股票:

200日均线(200MA)是衡量股票长期趋势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只股票长期在200MA下方运行,通常意味着它处于熊市趋势,更容易进一步下跌。

●机构投资者通常不会买入低于200MA的股票,导致买盘支撑不足。

●当股票尝试反弹但无法突破200MA时,往往会遭遇强大抛售压力。

●如果股价放量跌破200MA,通常是趋势反转的信号,意味着下行风险加大。

●不要因为股价“便宜”就买入,低价股可能会变得更便宜!

2. 识别下降趋势(Lower Highs, Lower Lows)模式:

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走势持续形成下降趋势(Lower Highs, Lower Lows),说明空方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有反弹,最终仍会继续下跌。

如何识别?

●每次反弹都无法突破前一个高点,而下跌后却创出新低。

●查看日线或周线图,确保趋势明显,而不是短期波动。

处于下降趋势的股票很难短期反转,下跌趋势往往持续较长时间。许多投资者错误地在下降趋势中“抄底”,结果越买越亏。我们要避免在下降趋势中买入股票,除非出现明确的反转信号。

3. 避免成交量异常放大的股票:

成交量(Volume)是验证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如果股票在下跌过程中出现成交量大幅放大,意味着机构或主力资金正在撤离,后续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跌。

如何识别?

●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同时成交量大增,表明市场正在大规模抛售。

●如果股票连续多日卖出成交量高于买入成交量,说明主力资金在出货。

●跳空低开+放量下跌,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极度悲观,后续可能继续探底。

●如果成交量异常放大,且股价没有止跌信号,应果断规避。

4. 避免接近关键阻力位的下跌趋势股票:

有些股票即使从低点反弹,可能只是短暂回升,最终会被关键阻力位压制,导致再度下跌。

如何识别?

●下降趋势的股票通常在20,50,200日均线或前期支撑位转变的阻力位附近受阻。

●许多短线交易者或空头会在关键阻力位加码卖出,导致股价再度下跌。

●股价在下降趋势中反弹时,要观察是否突破关键阻力,否则谨慎参与。

5. 警惕熊市信号的K线形态:

某些K线形态可以反映出空头力量强势,预示股价可能进一步下跌。其中最常见的熊市K线形态包括:

●吞噬形态(Bearish Engulfing)–大阴线吞噬前一天的阳线,说明空头主导市场。

●流星线(Shooting Star)–上影线长、实体小,表明上涨乏力,可能转跌。

●黄昏之星(Evening Star)–典型的见顶信号,预示趋势反转。

如果熊市K线形态出现在重要阻力位附近,建议远离该股票。

6. 避免在财报公布前持有技术面偏弱的股票:

许多股票在财报发布后会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在财报前已经技术走弱的股票,若业绩不及预期,很可能单日大跌。

●已经处于下降趋势的股票,如果财报不及预期,跌幅往往更大。

●如果技术面已经出现多个卖出信号(例如:低于50MA、成交量放大、弱势K线形态),建议在财报前规避风险。

●机构投资者通常会提前卖出,导致财报前股价已经开始走弱。

贺特佳在财报前已经处于下跌趋势,结果财报一出,股价单日暴跌超23%。

股票投资不仅仅是寻找上涨的股票,更重要的是避免买入即将暴跌的股票。通过技术分析,投资者可以识别潜在下跌风险,远离高危股票。

买入股票前的检查清单:

●是否高于200日均线?

●是否处于上升趋势(Higher Highs & Higher Lows)?

●是否成交量健康,没有大规模抛售?

●是否没有接近强阻力位?

●是否没有明显的熊市K线形态?

●是否即将发布财报,但技术面偏弱?

如果一只股票不符合以上条件,投资者应谨慎考虑是否买入。保护资本比赚取利润更重要,避免踩雷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更久! 

请阅读我之前的文章,以了解更多。

1. 技术分析-找出最佳投资时机(24/7/24)

2. 投机与投资的“三长两短”(24/2/21)

3. 移动平均“陷”,“近”而远之(20/1/21)

4. 一线之“叉”,一穷二“百”(11/11/20)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