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ChatGPT让人类失业?/拿督刘明

新年期间乘北上探亲之便,邀友人喝茶聊天。友人兴致勃勃提起了最近网络爆红的ChatGPT。

同时他也忧心忡忡地担心就要赴台湾深造平面设计的女儿的前途,他说ChatGPT的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颠覆设计这个行业甚至取而代之!到时他的宝贝女儿所学将前功尽弃!

科技业最近节节败退,脸书掌舵人扎克伯格近年来极力推崇的元宇宙(Metaverse)除了被有心人用来炒作赚钱,根本还不成气候。

科技狂人马斯克大手笔收购推特,却因为独断独行分分钟断送推特的锦绣前程,他主导的另一头独角兽特斯拉的股价也从高峰坠落,科技业的创新似乎面对了瓶颈!

所以当我听到科技业有新搞作的时候我当时的心情是蛮兴奋的,我从友人传给我的资讯惊讶地发现,这个新产物竟然又和狂人马斯克脱离不了关系。

马斯克和一班友好在2015年创办了OpenAI,是一个深耕和发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人工智能平台,第一期所融资金为10亿美元。

2019年,微软又加码投资了10亿美元,今年初又追加100亿美元。ChatGPT和Dall-E是其中两个Openai研发出来的技术。

ChatGPT的人工智能不像一般的搜索网站,只提供你要的资料,ChatGPT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能深入解决你的需求,比如帮你写文案、写作、分析股市等等。

工作辅助器

我问了一下身为软件工程师的儿子,是否听说过ChatGPT ?他说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为他们编写一些他们不太熟悉的程序语言!

另一个OpenAI开发的技术Dall-E,则是一款听懂人话的设计师机器人。你只需输入想要的构思,人工智能就能自动提供你很多超乎你想象的选择。

比如你想要设计一个骑电动车的狗熊,它即刻可以帮你找到出无数个不同风格和造型的可爱图案,不必设计师逐个拼凑修改。

这种超便捷的功能,的确会让很多设计师失去工作,所以友人替他学设计的女儿担心是有迹可循的!咋看之下,这又是另一波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友人问我看法如何?我说我们应该积极看待任何创新,应该把它当成工作的辅助利器,而不是破坏行业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古至今都是同样道理,只是场景不同。

任何行业的改革和突破,都始于业者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而这些推手基本上都是业内高手!

当然也有些被路人甲革了命的行业如Airbnb、Grab等,但这些行业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所以我告诉友人,要驾驭这些破坏性创新,你必须超越它、比他更强大优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比它更专业。

AI再强大也只是工具

AI或人工智能多么强大,都是听取指令行事,而设计或写文案最重要的还是构思,你的构思贫乏,出来的结果也是相对贫乏的。

战场上打胜仗的关键人物是指挥若定的将军,不是喊打喊杀的马前卒!

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破坏性经济或创新,一直都存在于历史的洪流中,只是进度、速度和幅度不显著而已。

6、70 年代的香港和新加坡,制衣业是这两个亚洲先进城市的核心竞争工业。

80年代电子业很快替代制衣业成为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支柱,劳力密集的制衣业逐渐被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和后来的中国大陆取代。

新加坡和香港90年代又转型升级为亚洲甚至世界金融中心,电子业很快轮替为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等亚洲国家赚取外汇的商品。

历史的迭代从来不曾停止,只是如我前面所言,它迭代的进度、速度和幅度不显著,有些行业没有完全被淘汰或只是被转移阵地而已!

深耕专业才是关键

我始终坚信深耕你的专业和灵活运用你的专业,是对抗和驾驭行业破坏性创新或更迭的手段之一。

我以自己公司为例。以前我有一家设立在柔佛的小型包袋工厂。当中国崛起时,我毅然关闭了自己的生产线,转型为研发中心,并委托中国工厂替我加工。

当时大陆工厂除了人多,完全没有技术可言,我们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陪他们一起成长的。

虽然现在的大陆工厂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因为我们的专业,在某个程度上,我们还是比那些只会赚差价的人有优势。

比如有一位旅居我国的美国友人,邀我们设计一款三合一母婴包参加美国太空署旗下的一个科技和创意竞赛,我们的构思很快就被有关当局接纳,因为评审们对我们的产品功能非常感兴趣。

在廉价产品泛滥的年代,当机会来临时我们还是能凭着专业突围而出。

廉价产品最令人诟病的是品质;别人只能当中国工厂的搬运工,因为他们只顾赚价差没法也不想解决品质问题,所以他们只能提供便宜但品质低下的产品,而我们的专业能够让我们以其矛攻其盾,制造出同样便宜,但非常有品质的产品。专业让我们进可攻退可守!

学无专精将被淘汰

互联网时代“专业”似乎被科技边缘化而显得越来越摇摇欲坠、可有可无。

其实不然,因为当你深入探讨时你会发现,专业和有一技之长才是你制胜和笑到最后的关键!

那些学无专精、一无所长,满脑子幻想赚快钱的人最终将被时代淘汰出局!

退堂!

视频推荐:

反应

 

在商言商

从ChatGPT search的推出 看AI搜索引擎市场发展/孙德俊

作者:孙德俊(Antsomi联合创办人)

OpenAI于美国时间 2024年10月31日正式推出它的AI搜索引擎ChatGPT search,并开放给ChatGPT Plus和Team等付费用户,和之前有兴趣测试其搜索引擎的用户使用。

AI搜索引擎(AI Search Engine)和传统的搜索引擎不同,它也被叫做AI问答引擎 (AI Answer Engine)。AI搜索引擎并非提供传统的、一大串的链接作为搜寻结果;用户以交谈(Conversation)的方式向搜索引擎发出问题后,引擎会以整理好的、段落式的答案回复用户,并且在答案的段落之间提供相关链接。

今天,搜索引擎在我们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我们进入资讯海洋的入口。如今的谷歌这么强大,就是因为它掌握了这个入口的钥匙(谷歌目前占搜索引擎市场份额超过90%)。

我在2023年3月于此专栏发表了《搜索引擎3.0新时代》 就预测了已经稳定多年的搜索引擎市场会因为这一波的AI浪潮而有所改变。

从2023年3月微软使用OpenAI 技术而推出新版的Bing、新创公司Perplexity AI的崛起,再到今天ChatGPT search 的推出,以下6项关于AI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1)传统搜索引擎市场

2024年的全球搜索广告市场预计达到3160亿美元(约1兆4100亿令吉)。由于广告支出的年增长率(CAGR 2024-2029)预计为8.86%,2029年的市场价值将高达4830亿美元(约2兆1600亿令吉)。

谷歌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超过87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63亿美元(约3407亿令吉)。

该公司在2023年的年收入为3056亿3000万美元(约1兆3600亿令吉),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其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于搜索引擎(数据源自Statista)。

通过以上这些数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搜索引擎市场有多大的吸引力。谷歌以外的科技巨头或是新创,绝对不想让谷歌独吞这一块大饼。

2)品牌

OpenAI 在2024年7月宣布进入搜索引擎市场时所宣布的产品原型叫做SearchGPT,三个月之后推出的产品正式改名为ChatGPT search。

这显示出OpenAI 深刻的意识到,过去两年来ChatGPT 已经成为了AI時代最著名的互联网应用了(至少到目前为止)。

所以,OpenAI 不希望再花力气去推另外一个新产品品牌如SearchGPT,它希望通过ChatGPT 的品牌效应,去推广这个新的搜索引擎,让它更快速的成长。

另外,使用者也不需要去到另外一个界面使用此搜索引擎,用户只需要在现有的ChatGPT环境下,就可以使用这个新工具了。

3)Perplexity

这两年来崛起最快的问答式搜索引擎Perplexity活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人了。

除了科技巨头纷纷加入此AI搜索引擎战之外,Perplexity是在这一块深耕、并且最受瞩目的新创公司。Perplexity 在产品设计上也算争气,我个人也相当喜欢他们的产品。

当然,业界也在观望,它除了Pro版需要收费之外,还能怎么样赚钱?

Perplexity 终于在2024年11月12日宣布开始在美国推出广告服务,并承诺在植入广告的当儿不会破坏答案呈现的中立性和准确度。

4)微软Copilot on WhatsApp

与此同时,微软在2024年10月23日宣布其AI 个人助理Copilot 进驻WhatsApp 。

用户只需要通过WhatsApp就可以和微软的Copilot沟通,它会在WhatsApp讯息交谈的环境中回答用户的问题,除了答案之外,也会提供相关链接。

5)界限

从以上例子来看,问答式搜索引擎和AI私人助理的界限好像越来越模糊了,两者都提供用户交谈沟通的界面,和AI模型整理过的答案。

不管是AI搜索引擎还是AI个人助理,到最后,最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帮到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谁解决得好,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6)中国

谷歌的前总执行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2024年的其中一场演讲就断言未来人工智能的竞争是美国和中国之争。

讲完了前述的美国公司,也有中国背景的公司在从事类似的产品开发,其中一家就是李开复在2024年9月推介的Beago ,它的不同之处是它的数据抓取可以深入到各个社交媒体去,让它呈现的答案更加全面。

两种搜索引擎可并存

搜索引擎毕竟已经在市面上流行近30年了,谷歌也称霸了多年。不管搜索引擎会如何演化下去,是会以链接还是答案的形式呈现结果,它必然还会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

而消费者如我们,在使用习惯上会否改变,会否继续拥抱以链接清单为主的搜索引擎,还是会转投AI答案的搜索引擎,这一点还言之过早。而且,我个人觉得这两种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它们其实可以并存。

当然,如果真的要说到底最终谁会胜出的话,我们仍需要时间观察,毕竟,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一般上都会经历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成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