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大势所趋/股悦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大家应该不陌生,就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向学生提倡对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提倡的环保活动,包括种植树木以绿化地球环境、节约用水以保护自然资源,以及妥当地处理垃圾以避免环境受到污染等等。
尽管自小被灌输爱护地球的观念,而且大家都有责任,但时不时总是听闻环境遭污染和“地球生病了”相关的新闻。当前,全球暖化,气候告急,各国政府也积极推出应对政策,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保护环境全球课题
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之下,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课题,多国已签署《巴黎协议》,致力应对气候的变化。
在投资方面,政府、决策者、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散户投资者,如今也将“环境”因素纳入在考虑的范围内。
过去几年来,为提倡责任投资和永续发展,ESG投资(即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逐渐获得认可。
依据东方证券于今年3月8日发布的ESG专题研究系列:ESG投资的起源、现状及监管,ESG投资的定义如下:
环境(E)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废弃物、污染、砍伐森林等。
社会(S)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人权、现代奴役、童工、工作条件、员工关系等。
监管(G)因素下,主要关注点包括贿赂和腐败、高管薪酬、董事会的多样性和结构、政治游说和献金、税务策略等。
ESG投资在务求争取长期回报之际,同时也推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投资策略。
因此,ESG投资的考量,也涵盖了企业的非财务绩效指标,关注企业对社区、环境和社会方面所作出的正面贡献。
简单地说,除了交出亮眼的业绩表现外,企业需要在ESG三大因素上,要有明确的制度。

本地机构已跟进
在我国方面,公积金局已宣布,并从2021年开始转型为永续投资者,放眼在2030年,投资组合全面符合ESG标准。
政府投资臂膀国民投资机构(PNB)亦计划投资100亿令吉在绿色与能源转型资产上,包括再生能源价值链、节能设施与科技、绿色建筑、绿色永续债券与回债,以及生物能源等。
一举两得
至于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几年也不间断地推出ESG相关的基金,以让更多的散户可以参与其中。
据美国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的研究,纳入ESG的企业通常在营运效率、节省成本、创新、降低合规成本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表现较佳,有助提升股东价值。
来让指数表现说说话吧!截至5月31日的标普全球1200 ESG指数,1年的总回酬为1.4%;3年和5年分别为45.77%和54.18%。
相比之下,标普全球1200指数表现,同期的1年、3年和5年的表现分别为-0.26%、42.12%和48.94%。
由此可见,ESG指数表现稍微优越,这些数据也再次验证了上述商学院学术研究,ESG企业可为股东增值。
因此,ESG投资可谓一举两得,具备潜能带来优于非ESG指数的回酬,而且也为拯救地球作出一份贡献。
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ESG成企业生存关键
报道:李琇云
(吉隆坡20日讯)“环境、社会和监管(ESG)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地中小企业不能再观望!”
大马环境、社会和监管公会总会长拿督谢国雄博士说,ESG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市场的入场券。若中小企业在ESG发展上出现迟滞,可能导致他们在国际市场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直击当前商业生态的核心矛盾。
根据2024年东南亚绿色经济报告,大马ESG领域的表现在东南亚属中等水平,落后于新加坡和越南。尽管全球供应链、融资市场及消费趋势均以ESG为核心标准,但超过90%本地中小企业仍缺乏明确的ESG实践方向。
谢国雄指中小企业ESG转型步履维艰,三大障碍成掣肘:
·认知断层:
多数业者未真正理解其长期商业价值,甚至误以为这只是“口号”或额外成本。
·资源匮乏: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与人才短缺,难以负担ESG认证、技术升级及永续发展相关投资,高额成本成为最大障碍。
·政策脱节:
政府就ESG的支持措施有限,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实践指引与补贴机制,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方向与动力。

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银行纳入风险评估框架
谢国雄说,银行和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支持ESG评级较高的企业,因他们认为,这类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具备更强的永续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已将ESG纳入风险评估框架,良好的ESG绩效能降低长期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他指许多企业已通过ESG战略实现永续发展与盈利能力的双赢。对于尚未开展ESG实践的企业,可以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包括可从资源优化、减少浪费、提升员工福利等“低成本、高影响力”的措施开始。
目前全球政策与市场趋势正加速ESG发展,欧盟也预计每年需投入1.5兆欧元以推动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凸显ESG已成为全球商业生态重要一环。

谢国雄
大企业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
无法适应规范恐被淘汰
高耗能行业ESG标准升级,大马中小企业该如何抓住供应链商机?
随着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ESG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永续表现正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谢国雄说,可再生能源是ESG体系下的重要领域,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加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碳排放率。业者可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帮助数据中心优化能源结构。
另外,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也催生了对节能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的需求。高效制冷系统、智能电源管理和能耗优化方案,有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业者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谢国雄指随着ESG监管趋严,企业对碳排放管理的需求逐渐上升,供应链中的企业需具备碳足迹追踪和管理能力,以满足国际ESG规范。
面对ESG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考量因素,他认为中小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提升ESG运营标准,以符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合规要求,并加强ESG信息披露,满足市场及合作伙伴的预期。
“越来越多国际大企业已将ESG纳入供应链遴选标准,无法适应ESG规范的中小企业不仅会失去融资机会,还可能被市场淘汰。”
他以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为例,ESG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征收20%额外关税,而大马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额外关税成本可能成为沉重负担,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谢国雄坦言,大型企业为了维护ESG声誉及合规性,倾向于选择符合ESG标准的供应商。对于依赖大企业订单的中小企业而言,若无法满足ESG要求,可能面临失去合作机会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