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Z时代需要医药卡吗?/史慧娴

成年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无论你是刚开启职业生涯,赚取第一份薪水,还是学习为自己打理预算,这个人生阶段总伴随着责任。

不过,你可能会发现,现阶段预算很难全面顾及日常需求及成年人的责任,例如为紧急情况储蓄、开始投资和投保。

更重要的是,保险可能很昂贵;根据大马寿险协会(LIAM)数据,介于20到59岁的在职成年人中,约50.4%没有保险,且当中近半属于B40群体。

由于薪水有限,难以应付那么多财务负担,保险是否需最优先安排?你又年轻且健康,真的急需要吗?

况且你的雇主可能已经根据公司政策为你投保了,那么还需自行投保吗?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及为何即使你年轻、健康,且有雇主承保前提下,你仍需投保的原因。

年轻人更易患重病

根据专家,当前年轻人在30到40岁时,甚至更年轻的时候,患上了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普遍。

这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较差和现代生活方式所致。

加上健康状况恶化,我国医药费出现高通胀,自2018年以来平均每年上涨约15%,意味着2018年花费1万令吉的医药费,在2020年时涨价至1万3000令吉。

想象一下,若你不幸诊断出患有慢性疾病,并支付了2万令吉巨额医药费,且你才刚开始工作,那要如何支付这笔钱呢?为了健康,你可能被迫向家人借钱,甚至贷款,并背负康复后的偿债义务。

换一个想象画像,若你有保险,并突然需要接受医疗服务,那只需从保单中索赔,就不会影响到你的财务状况。

公司保了还要买吗?

要,若你负担得起的话。这是因为你的公司保险,仅在你受雇期间承保;若解雇了,你将不再受到保障。

当然,你可能会想“好吧,在离职后,我才买份保单吧。”

这是个好主意,但你要注意,每份保单在你开始投保,到可以索赔之前,都有一个等待期,可介于60天到超过3个月不等,你真的要为空窗期冒险吗?

若保单有90天等待期,意味着你在90天内患上重病或是受伤,你都无法从保单中索赔。

同样要注意的是,你越年轻开始买保险,保费就越便宜,因为保险公司通常会随着你的年龄增加保费;换个角度来看,与30岁的人相比,同样保单政策下,25岁投保者的费用更低。

选择可负担配套

虽然作为年轻在职成年人,选择全面医疗保险可能会超出预算范围,但你负担得起的情况下,尽快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险,才是明智之举。

首先,你可考虑特定医疗条件或需求的保单,而非成本更高的综合保单。

1. 考虑小型保险

这类保险并不全面,仅覆盖特定需求,但也更实惠,惟覆盖期较短。

小型保险(Bite-sized)的优势在于适合首次购买保险的人;由于无需长期承担,因此可成为年轻打工族了解保单福利和运作方式的良好起点。

这类保险还提供最低至每年5令吉的保单,因此你无须担心为投保而破费,且另一好处是可针对特定保障需求投保。

不过,这类保险不够全面必然是个缺点,且只服务短期需求,仍不能替代传统综合保险。

随着你的职业生涯迈进,你就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更多风险,并为你和家人考虑保障范围更广泛的保险。

长远来看,若你计划持续更新小型保险,比起投保传统保险,你可能需为小型保险支付更多,因此并不划算。

另外,若你预先就有健康问题或庞大的健康风险,小型保险也可能不适合你,因为这类保险只赔偿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常见疾病医疗费。

2. 考虑较便宜综合保险

若觉得小型保险保障不足,你可考虑较便宜、保障范围较小的综合保险,如选择赔偿每晚180令吉住院费,而非400令吉的保单,或每年提供2万令吉,而非100万令吉限额赔偿的保单。

虽然较昂贵和低廉的保费之间,承保内容差距似乎很大,但要注意的是,较便宜的保费仍能提供足够全面承保范围,且有一定程度的保险,总比没有好。

多大年纪才开始投保?

当你有能力支付更多时,就可以选择升级保单。

老实说,这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一般上,你应在支付账单、基本需求和存下紧急储蓄后,支付一些钱在保险方面来获得保障。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很艰难,但一段时间后,你的财务旅程就会更顺畅、更安全。

祝一切顺利。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保健

【南视界】如何选择医药卡?

大多数的人都认可“医药卡”的重要性,通俗点都称它为入院的提款卡,让自己在医疗上无后顾之忧。然而,这几年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医药费和药品一直起价,医疗上的通胀率是15%以上,比任何生活用品的通胀率更高,因此几乎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医药卡都逐年起价。

年轻的保客保费涨幅也许不大,年纪较大的保客保费的涨幅可以高达20至50%以上,这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医药卡起价的挑战?

1.根据理财习惯选择

市面上只有两种医药卡,一是:单一医药卡(Standalone), 没有储蓄成分,随着年龄增加保费,可以从年轻时几百令吉的保费,直到50岁需付高达6000令吉以上,甚至上万令吉的保费。很多人因此在晚年时大喊吃不消。如果顾客生了大病,也必须继续承担保费直到放弃为止。

二是:投资链接保单内的医药卡(ILP):这类保单已把未来晚年的保险率算在内,所以保费相对比较高。它并不会随着年龄调整保费。但是因为高医疗通胀率,我们开始注意到这类医药卡保费也逐年增加。保客可以加上其他附加利益如“豁免保费”,如果经历严重疾病如癌症等,保客无需付保费。这也进一步减低病人的负担。

如果你是位理财有方的人,第一种医药卡更适合你,因为你可以利用省下的保险费去制造更大的财富,为晚年时需要更高的保费做准备。如果你是属于不会自主储备或不想烦恼太多的人,那就选第二种。

不过,为了应付通胀,你必须预算每年约5%额外的费用在医药卡的保费上。

2. 可选择共保额(Co-Insurance) 降低保费

对于无法承担高额保费,又想拥有高保障的人士,可以选择共承担保额的方式。对于一般人来说,几千令吉的医疗费是承担得起的,但是上万令吉的医疗费就很困难了。如果面对小病或许可以自付,但当超过一定的数额时就由保险公司承担,这样可以大大减低保费,同时也不用担心财务受影响。

举例:入院治疗费5万,医药卡保额100万,3000令吉的共保额;

自己得先付:3000令吉,保险公司付:4万7000令吉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理财中最重要的一环,医药卡是必需的转移风险工具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