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

坏酒喝坏身体!

“红酒是可以收藏的,越久越好,没坏!” 

“没开过的都可以喝!”

“只要瓶盖还好好的就可以喝,还可以拿来煮菜!”以上话语是从社交媒体上,某个帖子的留言栏截取的。 

最近在某个群组里,有人愿意送出收藏超过15年的葡萄酒,意料之中许多人抢着要。 

有关葡萄酒的寿命和适饮期,之前一篇文已经提过,内容大意是葡萄酒是有生命曲线的,它有年轻、熟成、衰老、坏死的阶段……换句话说:葡萄酒是会坏的!葡萄酒是会坏的! 

平时没在关注葡萄酒知识的人,对葡萄酒不了解是很正常的;对于爱喝酒的人,对酒的知识有所误解也很常见。从上述留言,不难发现很多人把葡萄酒和烈酒(或蒸馏酒)混为一谈了。

 

【烈酒和葡萄酒不同】 

烈酒的酒质很稳定,即使是一瓶普通的VSOP或威士忌,在室温环境下存放十多年仍然可以喝是很正常的,但这个说法并不适用于葡萄酒。即使是陈年潜力极强的顶级酒庄葡萄酒,遇到恶劣储存环境,它还是会“死给你看”!更不用说没有陈年潜力的平价葡萄酒了。 

爱收藏葡萄酒却不知道这一点的人,会把这些话听进去吗? 

从我某位朋友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并发现他的葡萄酒坏掉后,却依然强忍怪臭味把他的“珍藏”干掉来看,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买酒钱是沉没成本

如果你买的不是有陈年价值、更不会增值的葡萄酒,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无论当初花了多少钱买酒,那笔钱已经是“沉没成本”。

面对已经花了,无法回收的沉没成本,你有两个选择:1.投入更多成本以期望有回报。2.及时止损。 

经济学家的答案是,不要把沉没成本列入考虑因素,而是要依当前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做决定,就是及时止损。 

【坏酒无法给你回报】 

同样的,面对坏酒这个沉没成本,你也有两个选择: 

1.把酒喝下去或拿去做菜; 

2.把酒拿去浇花或丢掉。 

如果做第一种选择,感觉上自己好像没亏,毕竟酒还是装进肚里了,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把坏掉的东西吞进肚子里会有好处吗?万一导致身体出问题呢?投入更多无法回收的成本,亏损岂不是更大? 

况且,坏掉的葡萄酒会好喝吗?它能给你品酒上的感官与精神回报吗?我想喝过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对!就是连喝一滴都觉得恶心的感觉。开到坏酒时,我的良心建议是:别喝,马上倒掉! 

亏损健康还是金钱 

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坚持喝下坏掉的酒呢?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舍不得亏损,就像有人明知道彼此不合适却舍不得分手,有人在投资的股票狂泻后仍舍不得亏损一样。

试想想,如果眼前坏掉的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瓶果汁,很多人的选择就会明智多了,因为果汁比较便宜嘛! 

显然的,不去考量已经毫无意义的沉没成本,一瓶坏掉的酒和一瓶坏掉的果汁,是同样没有价值的。 

如果非要考量沉没成本,何不换个角度来来想:健康和已付出的金钱,哪个你比较舍得亏损?当然,这道题意义不大。不管舍不舍得,钱都已经花了,当下你只能选择要不要赌上健康。 

【警惕坏酒出闸】 

若在亲友聚会中听到“来!我有一支收了很久的葡萄酒……”时,我都会有不祥预感。今年疫情严重,很多人或许也跟我一样,跟亲友说好不上门拜年了。这也能大大减少碰上“坏酒出闸”的几率吧! 

但!我还是要温馨提醒,家人也要防!话说去年冬至,我姐带了一瓶在室温收藏多年的葡萄老酒,想趁团圆时共享。

果然一开瓶,极难闻的酸醋味扑鼻而来,谁都没勇气把酒倒出来喝,我作死地舔一舔后,就立刻拿去孝敬门前的芒果树。如果动作不够快,老爸肯定会趁我们不注意时把坏酒拿去喝。 

了解才能改变观念 

其实,每每看到有人对酒的认知有偏差时,我都想让对方多了解一些,但我也很清楚,要他人接受损失或改变既有观念是很难的。

普遍对酒的错误认知还有很多,比如:“酒越老价值就越高”、“酒再收几年会更好喝”、“常温酒更好喝”等等。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要消除这种种错误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了解。网络上有很多资料,再不然也可以看看我的专栏! 

最后我想说,既然疫情让人们减少出门,就在家里喝喝葡萄酒、打发时间也是挺惬意的。但是人生匆短,就别喝坏酒啦!

坏酒分类

坏掉的酒大概可分3种:

1.软木塞污染

这种坏酒闻起来有霉味,或像湿淋淋的狗身上那股味,喝起来少了果香,却多了一股不舒服的涩味。之前看过一份统计,市面上大约有10%的酒是已经被软木塞污染的,只是污染程度轻微,不容易被察觉。

2.过度氧化

氧气是葡萄酒在瓶里熟成的条件,但如果过度氧化,酒就坏掉了。通常坏掉的老酒就是这一种,它的酒色偏棕红色且无光泽,也像酱油,闻起来有一股很不舒服的醋味。如果闻到或喝到这种味道,劝你别喝了! 

3.高温过热

葡萄酒对环境温度非常敏感。如果保存温度过高或不稳定,就容易坏掉。不管是闻还是喝,味道都像腐烂的水果。如果看到酒塞已经往上顶出来了一小截,这瓶酒极可能就是这样坏掉的。 

个人忠告

只要有“葡萄酒会过期坏掉”的观念,你不难辨认出坏酒。这是我曾“验尸”的冰酒,酒色偏粽,开瓶后有股指甲油味,舌尖舔一舔是烂苹果味,你还会想喝吗?

反应

 

品酒

葡萄酒庄之旅 峇厘岛隐藏瑰宝

“你确定要去酒庄吗?”司机以为听错了,再三跟我确认,可见在印尼峇厘岛参观酒庄是相当冷门的行程。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印象中的阳光沙滩、碧波粼粼的海水、热带海岛特色美食、繁复典雅的庙宇、神秘有趣的风土人情……峇厘岛竟然还有值得探索的葡萄园与酒庄之旅!

老实说,虽然知道除了知名的产酒国,近几十年也出现一些“新纬度产酒国”,如泰国、日本等。但买机票前,心里还是有点忐忑。毕竟网络上有关当地酒庄的资讯不多,而印尼又是回教国家,宗教和气候条件真的允许生产葡萄酒吗?

不管了!心想就算到时看到的只是道具,也满足了好奇心!于是跟当地最知名的两家酒庄敲定参观行程,拎起行李,出发!

Sababay酒庄

甫踏进Sababay酒庄,看到一群游客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心里突然踏实了。

如果要了解峇厘岛葡萄酒种植和生产过程,并放慢脚步品尝当地酒,Sababay酒庄确实是个好选择。单看他们精致的招待处和户外露天庭院,还有训练有素的员工,不难看出他们想把酒庄发展成旅游景点的诚意。

据讲解员所述,酒庄主人当初来到峇厘岛,决定不收购当地葡萄园,而是教育葡萄农种植技术,并以互利互惠方式跟他们合作。

峇厘岛的葡萄园多分布在岛屿北部,距离我们身处的酒庄好几个小时车程。但酒庄里设有展示用的小葡萄园地,让我们了解当地葡萄的种植方式。

棚架种植免葡萄过熟

他们采用的是棚架式(Pergola)剪枝系统种植葡萄。理论上,这方法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枝条,使叶子获得良好的光照,并确保没有过多的阴影,让葡萄得以顺利成熟。另外,棚架之下通风,可以避免过度潮湿导致葡萄霉烂。

但在炎热且不愁光照的峇厘岛,采取棚架式种植则别有用意。通过叶子的遮掩,可以避免葡萄过度接触阳光而过熟。过熟的葡萄会太甜且缺少酸度。听了讲解员这段解释,我得说书上的知识是死的,懂得变通才是王道!

当然,棚架式的另一好处是可以提高产量。但为了兼顾品质,酒庄给葡萄农的建议是:减产。从每年收成3至4次降到两次。

不锈钢桶陈酿葡萄酒

接着,我们进入酒厂了解酿酒过程及设备。踏进厂内,映入眼帘的是容量1万公升和2万公升的超大不锈钢桶。不锈钢桶的好处是可以像冰箱一样,控制桶内的发酵温度,现代化技术替酿酒师省去了不少麻烦。

跟一些欧洲酒庄不一样的是,这里并没有用成本较高的橡木桶陈酿。既然没有用橡木桶,那为何他们的葡萄酒会有橡木味道呢?答案是把橡木包好,类似茶包那样浸泡在葡萄酒让酒吸收橡木的风味。

葡萄送到酒庄后,必须用机器把果实和梗分离,再来就是压榨和发酵。经过约14天的发酵后,再把葡萄酒送到不锈钢桶陈酿6至9个月。

无限欢乐气泡酒

第一次漫步在偌大酒厂中,当然兴奋!而更让人期待的就是品酒环节了!

Sababay出品的酒款蛮多,我们先喝到两款气泡酒(Sparkling Wine)。以当地标志性的白葡萄品种圣瓦利埃玛斯克(Muscat St. Vallier)酿成的Moscato,沁凉酒液、清新芳香让我们一入口就爱上。在峇厘岛这种酷热天气,想必气泡酒系列会备受青睐。

大部分香槟或气泡酒都用软木塞封瓶,开新瓶时能享受到“啵”那声欢乐仪式感。Sababay气泡酒用的是特殊塑料瓶盖,却跟用软木塞有同样的开瓶效果,喝不完还可以盖回去。再打开瓶盖时,又能再次享受“啵”声雀跃,这让我们觉得新颖有趣!

讲解员问我们这款酒喝起来如何,我很直接的说,味道和气味跟意大利有“小甜水”之称的Moscato酿成的气泡酒太像了。如果盲饮,一定误以为是它。没想到这笨拙浅见,居然获得另一游客认同。

花园品酒氛围感拉满

酒庄行程就此结束?还早呢,后面还有最悠闲自在的二人世界。我们转移阵地到室外庭院,继续品尝另外3款白酒和红酒。酒庄还准备了起司、水果和干果拼盘让我们配酒。

换个场景又是另一种风情,在布置别致的花园品酒,还真有一瞬以为自己置身欧洲酒庄呢!虽然参观门票不算便宜,但满满的知识点、拳拳盛意的美酒餐点和氛围营造,真是值回票价了。

魄力十足葡萄酒产业

据资料显示,峇厘岛上第一株葡萄藤于1994年种下,意味着完全在本土生产的葡萄酒历史还不超过30年。

Sababay从2010年创立,不到15年的时间开拓了不少酒款,也得过国际比赛奖项。如此迅速的发展,可见他们在种植培育、酿酒人才、技术设备、宣传行销、品牌包装等肯定都投入了大量心思和资源。

这么一想,我手上喝的这杯峇厘岛葡萄酒,何止是酒呢?是葡萄藤的地球旅行、是时间的酝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恩赐,是看似不可能中创造的无限可能!

还能说什么?举杯敬峇厘岛奇妙生命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