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李维史陀——实验室里的诗人》 派翠克威肯

迷读志:黄国雄 

中文版《李维史陀——实验室里的诗人》的书名与英文原版——《The Father of Modern Anthropology》很不一样,但是考虑到李维史陀这位二十世纪大学者的生涯与思想主轴,这中文书名取得真是太适合不过了。

把李维史陀当作一位纯人类学家不什么妥当, 因为他的思想遗产不只是局限在人类学,由他引发的“结构主义”思潮(虽然“结构”这一概念是从十九世纪末语言学者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开始,并且由Roman Jackobson传授给李维史陀)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欧美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说,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兴起的人类学传统——田野研究,即是走进一些人类团体中生活一段时期,观察并记录这个社会的日常,从中获悉他们文化习俗等事物,其成品就是“厚厚”的民族志书写。

这是每个人类学科系学生欲获得“人类学家”这个称号必须经过的学科实践。

但李维史陀并没有经过正式人类学科的训练,他大学念的主科其实是哲学还有法律,他会踏入人类学领域其实一连串的偶然与历史潮流交织的结果。

巴西丛林研究少数民族

在他27岁时,获得机会去巴西刚成立不久的圣保罗大学执教社会学一职,和他首任教导民族学的妻子Dina(恐怕她才是一开始影响并指导李维史陀进入人类学的人)在教学时间外一起走进巴西丛林研究少数民族。

但是李维史陀的田野经验其实非常短促,和大部份人类学家的经历比较,他一生的田野研究生涯加起来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不过以他极敏锐的心灵,他那短暂的田野观察已经捕捉了隐匿在人类原初文化的原素,日后他只在大学图书馆与众多博物馆里所收集的民族志与物件中,加上他在田野获得的启发,就写下人类学史上几部重要的经典著作,这就是“实验室”说法的来源。(有人说他是弗莱哲Sir James Frazer以后另一伟大的“安乐椅人类学家)

使用暧昧歧义写诗技巧

至于为何有“诗人”一说,这可能由他书写著作的文体说起(尤其是《忧郁的热带》一书。),和一般学术界推崇的简洁明确,却也是干巴巴的书写语言相比,(其实说起,这通常是英美学术界的主流风气,而欧陆,特别是法国学者都是以晦涩华丽出了名。)李维史陀的文字显得很有文学性,充满想象力的比喻与优美修辞的文风,有学者说过份花稍,也让一些评论学说他爱用“暧昧歧义”的写诗技巧。

另一个原因是他那套对民族志资料的分析形式,这是种源自语言学对语音、语意、以及各种语言成素形成的排列组合的做法,让他延伸应用在文化(如亲属关系)与神话的意象与符号——其实也是诗词的本质——分析里。

而这个在人类学界里有相当争议性的个人研究结论——如他呈现出的神话分析,虽然李维史陀认为是基于科学思维的结论——其实无法论证真伪,也无法由另一个研究者独立地推论出类似结论,换句说,这只是一个凭优越直觉,丰富联想力——咦, 这不就是写诗吗?——得出来的结论,但就是这样的方式,另一位人类学家说:“ 不知不觉之中带到我们神秘情感的最深奥处。”

这本传记在描述李维史陀生涯是依据他几本最重要的著作的书写与发表而展开,因李维史陀极重视私隐,他个人与家人的生活在书里并没什么透露,主要篇幅都是写他在学术界的一些事迹,但又没有深入地探讨与其他学界大师的交往。(其实是与人争辩为多),对于他著作的讨论我又觉得不够深入与清晰,这两点我觉得有些可惜。

所以我一直垂涎另一本他的传记(有这本至少两倍的厚度),希望可以让我更加了解这个二十世纪其中一个极为有趣的伟大心灵。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