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南洋文艺】《火药时代》 欧阳泰

迷读志:黄国雄 

中国曾经在过去有许多时期领先全球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但是为什么在近代?特别是19时纪和20世纪上半段被讥为“东亚病夫”,沦为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手下败将,任由屠宰。这方面许多历史学家,当然也有其他研究领域的能人纷纷提出见解阐述。 其中一些共识如西欧在1500年(大航海时代开始不久后)逐渐崛起,凭着枪炮在数百年间成为世界霸主。

欧阳泰(Tonio Andrade) 是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 )东亚系系主任。他在这本书里探索,比较东西方军事史,火药科技发展,提出了为何西欧能压到中国,这个曾经比它们先进的东方文明的停滞落后的原因,同时也澄清许多的误解。

“火药是在中国人发明的,然而却没有善于利用,反而让欧洲人学去发扬光大,回头来把中国狠狠教训……” 这是大部分人的一般理解。但是欧阳泰在本书修正这个说法,实情不是那么简单。比如说管形火器(枪炮的前身)于10世纪或11世纪诞在中国,14世纪初火器传到欧洲并开始使用,到了15世纪中叶欧洲的火器(小型如火枪之类)才跟得上中国一样水准。

另外明朝军队的铳手比例也比同时期欧洲名国军队来的高。作者也举证力挺火枪阵首次出现在中国而不是一般史学家认为是日本或是欧洲先推行。而大型大炮的使用与发展确是欧洲人在14世纪末就开始领先(根据作者看法:因为两地的城墙设计,而导致欧洲人更加注重开发大型大炮工艺),然而在16世纪初至18世纪,中国的大型大炮制造技术和品质与欧洲的不相上下。

没有工程制图技术

那么为何到了后期中国大幅落后?作者提出几个要点,其中的具体个例如没有发展出精细的机械工床来制造先进的工艺产品——没有工程制图技术。

欧阳泰的史观是近似史学大师汤恩比的思想,文明发展是回应种种挑战而产生,当挑战不现,发展也会停滞下来。基于这个信念,他把14世纪到19世纪末中国发生战争次数制作一个数据表,然后将它跟军事革新的历史结合一起来证明他一个论证: 战争越多,军事科技就越兴盛,而在18世纪中期,清朝进入比较和平时期,缺乏挑战导致军事创新停滞,而欧洲各国却在战争的刺激下继续发展军事以及其他的科技,这个军事大分流现象就是他认为何时,为什么中国落后西方的解释。

书本写的简明流畅,提供了一种鸟瞰式视野。我想对于有兴趣,初次接触热兵器军事史(较为偏向中国军事历史)的读者绝对是本值得收藏的书,而其观点论证也开拓了这一部份史学领域,带来更多启发。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