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乘风破浪:姐姐又来教训我

【若智大愚】周若鹏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本没想要看,因为我的爱情通通给了王霏霏。第一季教会我一些道理,但节目套路我已摸透,第二季还能又什么惊喜?我还是忍不住试看,果然是复制上季的模式,用长红的那英、容祖儿、周笔畅等,带二、三线的艺人。尽管如此,真人秀中看的不只是“秀”,还有“人”,既然人不一样了,就有新的内容、新的教训,第一个教训就是:能力再强,也不比名声够响。

全场能力最弱的艺人就是唱跳具残的张柏芝,每次让我为她的队友捏冷汗。但她名气大,观众票数居然仅次于那英。那英跳舞也不比张柏芝好多少,但大家都听着她的歌长大,她理所当然的就是第一,杨钰莹也一样。在现今这社会,默默耕耘的人只会被默默埋葬,所以不管完成了什么小事都得敲锣打鼓才有人看见。

自然就是实力

难道专业能力不重要吗?当然重要。除非有特殊机遇一炮而红,否则名气是一点一滴累积回来的,凭什么累积?自然就是实力,学会来、练出来的实力,有实力的人社会才愿意给予机会,那英受欢迎是耕耘数十年的成果,张柏芝过去10年没什么作品,但命运弄人,不全是她的错,接下来她能如何发展,那就得参考杜华给我的第二个教训。

杜华骂阿兰,上天发给她一手好牌,事业本该更上一层楼才是,但是她懒。就算天分是满分,若不肯努力,那么大家会把机会留给只有70分的人,因为他们都愿意付出100分的努力把工作完成。这明明是十分浅显的道理,然而我身边却有太多个阿兰。

那英最让人欣赏

众姐姐中那英还是最让人欣赏,她给我的这堂课也最有智慧:地位高,身段低。她是天后级的歌手啊!却甘愿重新学舞蹈,还要接受后辈批评。现实中那些小有成就便趾高气扬的人不是很可笑吗?看到那英平凡的一面,观众更有共鸣,又更喜欢她了。

这里还有最后一个小教训:发型真的很重要。如果金巧巧被淘汰,第一个该毙掉的是她的发型师。不知姐姐还会教我些什么呢?看来这第二季是必须追下去了,反正我也移情别恋张馨予了。

反应

 

商余

奖项的暗箱操作/周若鹏

【若智大愚】周若鹏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曾收到中国某家公司来信,说我获选为海外杰出华人。二十几岁,杰出个屁,但虚荣心作祟还是去看了一下内容,里头堆砌华丽的赞词,其实对我一无所知,总之只要我愿意付出若干费用,就把我收录于“名人榜”,给我个奖状什么的。

简单讲,这是卖奖,这些年来我收过美国的“邀请函”,收过英国的,本地的也有;有些要给我个人“荣誉”,有些给我公司,我简直就是世界级的杰出青年。如果我花这个钱,买到的是吹牛的权力,反正平常也没几个人会去考究颁发奖项的机构是什么来头,这些奖项和政客的那些野鸡大学假文凭差不多。

提升形象增加业绩

这些操作并不犯法,在商言商它并非全无价值。本地一些你常见的品牌奖项,乍看以为是有公信力的单位,通过公正的审核程序遴选出来的杰出产品,其实都未必。参加者要付费,这付费多寡能影响结果;如果公司实在太烂,甚至能另辟类别让它得奖。主办方赚钱,商家买得“荣誉”提升形象,间接增加业绩,各取所需罢了。

除上述的商业操作以外,娱乐业和艺术方面的奖项也未必全是据个人成就决定的,或有政治和其他考量。比如说主办单位要扩张影响力,特设奖项颁发给外国得奖者,本来是地区性的奖项,突然就变得很国际,奖项的地位提升了,所有得奖者都更威风;又比如国家要通过软实力影响他国人民,拉拢两国关系,便可能特别安排某些次要奖项颁给该国参赛者。以艺术为名太好办了,因为审美十分主观,没有绝对,很难挑战评审的决定。

这些背后的操作外人是不会知道的,总之,不要盲目相信奖项,那只是个参考,应该自己客观地判断产品或作品的品质。当然,这篇文章也可能是一个太久没得奖的作者在酸言酸语;这,也得交你客观判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