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咖啡趣/阿菊

【菊味人生】文/图|阿菊

自有记忆起,咖啡已是家常必备饮料。认真来说那个叫咖啡乌(kopi-O),只有糖没有奶,黑如墨汁的。

母亲会一大早就在灶头起火烧开水,接着把大量咖啡粉和白糖倒进一个铝制壶。待水滚了就冲满一壶放着,从早上喝到晚上,随时口渴就喝,有邻居人客来串门子就奉上一杯。喝完了再添加热水就是。因此可以从浓郁如墨汁喝到淡褐色,从温热芳香喝到冰冷无味。不过没有人会介意,它的存在就像白开水及中国茶那样,从早到晚日常必备。

那时候的我并不爱咖啡,由于没经过隔滤,每回都有咖啡渣伴随咖啡被倾进杯中,时常喝到满口都是渣,只能选择吞下或去嗽口;比较喜欢的是夜晚时分,和忙碌了一整天的母亲及兄弟们围桌话家常时,会一边闲聊一边吃梳打饼或咸饼配咖啡。母亲爱把硬硬的椭圆形咸饼浸在咖啡里让它变软再吃。后来出都门工作,每每独自在斗室喝咖啡配梳打饼时,都会想起往年在家乡那一刻的天伦乐。

母亲直到晚年都爱喝咖啡,一般出外用餐都爱叫kopi-O冰,无论是去传统茶室或任何餐馆,她都未曾点叫kopi-O冰以外的饮品。

有一次带她去吃麦当劳,自作主张替她点了一杯冰拿铁,她也无所谓的取起喝,一喝之下如发现新大陆的说:“太好喝了!我从没喝过这么香滑的咖啡!”我答应她以后会多带她喝这种“好喝”的咖啡,她非常开心。可惜未能应诺,过后就疫情暴发,全世界被封锁。恢复自由后,她也已离开人世……

喝咖啡纯粹喝仪式感

喜欢上咖啡是近年的事,由于现今咖啡馆林立,加上身边有一群咖啡Kaki,“喝咖啡”已成了一种和友伴欢聚享受美好时光的举动。

其实我不懂咖啡,没要求哪一种咖啡豆,亦没有偏酸或偏苦的喜好,更不会理咖啡豆属深焙中熔或浅焙,只要是一杯入口不太差的意式奶咖啡就行了,如果再加上美丽的拉花那就更好。可别小看,品味着香醇的咖啡,还有赏心悦目的拉花,感觉会特别可口。换句话说,着重欢聚闲聊的我们,喝咖啡纯粹是喝仪式感和那份闲适感而已。

当然,这样的一杯咖啡要价不便宜,若再配一件蛋糕或西点,个人消费三四十令吉是很普通的事,不过嘛,偶尔“atas”一下才更能激发前进的动力啊!

除了意式咖啡,偶而我也爱越南的滴漏咖啡。尤其和友伴享受咖啡时光的当际,来一杯滴漏咖啡,就等同在恣意蹉跎从忙碌中窃取的时光,可以怀着慵懒的心境,伴着透散于一滴一漏间的咖啡香韵,从从容容聊一个尽兴。

我的习惯是一天不超过一杯咖啡,往往都会把这个固打留待午后。

如是是没有咖啡约的午间,我都会在饭后来一杯黑咖啡,边品尝边打几盘手游,让自己小休一句钟,再满足的回到工作上。

反应

 

国际财经

咖啡豆价格创半世纪新高 小农仍难获利

(纽约23日讯)全球咖啡豆价格已攀升至50年来新高。然而,尽管咖啡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真正受益的却是国际中盘商,而非主要生产者——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小农。

据《纽约时报》报道,咖啡价格飙升的原因众多,包括气候变迁导致的不稳定降雨和干旱、疫情后飙升的运输成本、肥料与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关税战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其期货价格已冲上历史新高。

然而,对于依赖咖啡生计的农民而言,高价格并未带来实际收益。世界咖啡研究组织(World Coffee Research)指出,全球约60%的咖啡产量来自1250万名小农,其中44%生活在世界银行定义的贫困线以下。

咖啡文化的兴盛源于欧美殖民时期,当时帝国势力在拉美、非洲及亚洲取得原住民土地,利用奴工开发咖啡种植园,为欧洲与北美的消费市场提供原料。如今,全球咖啡市场仍遵循相似的供需法则运作,但利润分配依旧不平衡。

公平交易咖啡一直是非营利机构关注的议题。从哥伦比亚到肯尼亚,咖啡豆被运往富裕国家的大型与小型精品烘焙商,形成庞大的供应链。然而,在拉美,许多咖啡工人的日收入仅约2美元(约8.8令吉),但在欧美城市,一杯咖啡的售价却远高于此。例如,在哥本哈根、迪拜和波士顿,一杯卡布奇诺的价格往往超过4美元(约17.6令吉)。

据《纽约时报》分析,国际咖啡中盘商才是消费者支付高价的主要受益者,而非咖啡种植者。尽管咖啡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却未见明显增长。

美国食品巨头JM斯马克公司(J.M. Smucker)旗下的咖啡品牌,在2023年8月至10月间销售额上升3%,毛利率达28%。公司高层向投资人表示,已成功将成本上涨的负担转嫁给消费者。2023年,美国主要城市的研磨咖啡价格上涨15%,每磅达7美元(约31令吉),未来可能持续攀升。

JM斯马克公司执行长马克·斯马克(Mark Smucker)直言:“咖啡是市场上最容易将成本转嫁的商品之一。”

由于国际交易商通常以数月或一年的期货合约采购咖啡豆,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近期价格暴涨已导致部分出口商倒闭,尤其是巴西和尼加拉瓜的业者。此外,全球咖啡供应量逐步减少,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令产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咖啡种植对水分、温度和日照要求极高,过多的降雨、低温、土壤变化及过度曝晒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依赖咖啡生计的小农而言,尽管价格创新高,他们的收入却未能相应提高,而极端气候和劳工短缺等问题仍在持续威胁收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