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善待肚子,亏待脑子!

文|惠娘

林老伯向来有个习惯,他每个早晨晨运过后,吃了早餐,便会去图书馆消磨整个上午。他说,在图书馆,有报章阅读,有各类杂志翻阅,真是一道道丰厚的精神食粮,让他享受无穷。

但是最近,林老伯却没去图书馆了。

问明原由,原来,由于冠病的关系,图书馆严禁超过60岁的公众人士进入。林老伯已过花甲之年,自然不得其门而入了。

他真的很不习惯,多年来每个上午都可以在馆内浏览各类报刊一番,如今……。

旁人劝解他,这是不得已的做法,事因为了防范疫情的延烧,每个人都有遵守行动管控令的义务。而老人是属于易受感染病毒的一群,图书馆又是公众群集的地方,一切措施都是以安全为上策,我们应予以谅解。

同样群集待遇不同

但林老伯却反问:说图书馆是群集的地方,难道超级市场、百货公司、餐馆、酒楼就不是群集的地方吗?为什么上述的场所却没有严禁超过60岁以上的公众人士进入?

也许有人会说,超级市场或餐馆所以不禁止60岁以上的人进入,是因为这些场所与人们的生活作息息息相关。人们要购买日常用品,非要到超级市场、公市去不可。而餐馆等地又是人们解决一日三餐的地方。如果这类地方关闭,会给人们造成诸多的不便。

这样说,自然很有理。

不过深入想一想,同是人群聚集之地,为什么图书馆禁止60岁以上的人进入,而超级市场却没有这个禁令?事实上,比起图书馆、公市、餐馆……其实有更多的人群聚集,相对来说,有更大的风险。

人们购买日常用品,解决三餐,固然重要,但人们滋养精神,充实头脑,也同样重要。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总是“善待肚子,亏待脑子?”厚此薄彼,人们的文化素质怎能提高?

难怪林老伯有所抱怨了!

反应

 

商余

享受生活/惠娘

文|惠娘

有个人说:“我很享受生活。”

旁人听了,心里觉得奇妙;他怎可能享受生活呢?因为大家所知,这个自称很享受生活的人,生活过得很贫困,没钱嘛,衣、食、住、行,力求节省。如期望吃得丰盛,住进大屋,开名牌车,穿得华丽,对他那可是一种奢望。享受生活,这话究竟从何说起?

其实呀,这位贫困人士说他很享受生活,我倒觉得一点都不稀奇,原因就是那么简单:每个人对“享受”的诠释不相同。你认为平淡、乏味的东西,我则喜爱无比。又或:你认为这是幸福、美好的,我对它则毫无兴趣。

个人品味层次不同

一般人所谓的享受,多离不开官感的享受。如住在豪华的洋楼,餐餐山珍海味,出门坐名牌车,穿的是华服,用他挥霍不尽的金钱,想要什么,买什么。总之,这就称享受,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

我倒以为,用大把大把的钱,可以买到官感享受,但不见得能买到幸福。

有次和人谈起乘坐邮轮。

人家说,乘邮轮,真是一大享受。船上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其实,这些吃、喝、玩、乐,也只不过是一种官感的享受。但乘邮轮的另一种享受,却少有人能体会。有没有想及,此时此刻,是自己和大自然作零距离的接触。有没有用一种细致的心思去观察,海洋那千变万化的景象,包括它的激浪、海涛,卷起的千堆雪,又或风平浪静,又或暴风骤雨,还有,那海上升明月的清丽景色。

寻求精神家园的享受

这一切,当你置身其中,心中的激情,还有什么比这更享受的?这是一种寻求精神家园的享受。

此外,在外面下着濠濠的细雨,自己躲在屋里房间床上的被窝,手中的一本好书,或音乐声响播出的一首动听的古典乐,这样,都能把人带进一个无比奇妙的享受境界,可称之为“享受”。

各人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享受到的幸福,关键问题是每个人的品味,层次不同。

在这个物质丰盛的新时代里,人们崇尚物质的欲望高了,留给思想和观念的地盘,就必然会缩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