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将脸埋在手里

文|郑根奇

声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传入我的耳中, 光线以五颜六色、 多姿多彩的形式映入我的眼里,空气在我无意识下进出我的肺部,周围的温度、 湿度,还有无名的气氛充斥着我的全身。 

周遭的变化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快,但脑袋似乎麻痹着,神经似乎停滞,脑细胞不知死了多少。是脑袋无法接受周围变动的讯息吗?是感官失去了功能吗? 不,更正确的来说,是脑袋无法来得及处理这些讯息并对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甚至根本没有了反应。

是累了吗? 但疲倦的感觉也没有,也找不到疲倦的理由。 将脸埋在手里,想阻挡周遭纷纷扰扰的讯息,原本已很“宁静”的脑袋,变得更加宁静。想哭,却感觉不到伤心的心情;想笑,却也笑得出来,但笑得莫名其妙,这又似乎不是开心、快乐的感觉。

将脸埋在手里,闭着双眼,无意识下的想减少周围对感官的刺激,虽然感觉不到 有什么强烈的“刺激”……

脱离现实世界

将脸埋在手里,闭着双眼,想脱离一下周围的现实世界,在另一个空间寻找自己,寻找一个“所以然”来。 

不知不觉我感觉到周围的环境的变化, 但这和我之前感觉和认识的环境并不一样。似乎听不到但却感觉到雨滴滑落的声音,似乎看不到却感觉到周围自然的面貌、气息。眼睛闭着,心眼却开了。看到了大地万象更新、充满朝气、生命力的景象,它就在我的四周!在脑袋里搜索可以用来描述这一切感觉的词汇、句子,却发现自己无法用所知道的东西诠释这种未知的感觉。 

睁开双眸,放下双手,往后一靠,似乎有了一点“知觉”。 或许是因为困惑,所以让我有所感悟。或许,这个世界的问题不在于无知, 而在于他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子。

反应

 

言论

电视可与互联网共存 (下篇)/郑根奇

新兴的互联网媒体还不是十全十美:互联网上的聊天室给人以“愉悦”也给了人“虚伪”;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广交朋友让人开心,却无法了解对方的真情与实意;电子邮件快捷便利,但 “见信如见人”的手书家信没有了;网络求助曾救助了一位患了重病的大学生,但网民的冷漠也使人意志薄弱、精神不振;网络是一种服务、便利高效,但目前服务项目不完善,而且花费太高、安全性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的媒体发展迅速,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已取代了电视。越来越多的人已不看电视新闻了,新闻都是从网上看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快更准确,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高智商,电视的确已经落伍了,比如要看新闻,可以上门户网站、谷歌和推特上看,基本不会错过任何一条热门新闻;要看视频,即使优管被封杀,但还有优酷和土豆的视频可以看。

随着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网络使用深度的不断增加,未来互联网作为人们信息源的地位必将更加突出,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此消彼长中,互联网完全有可能会取代电视,成为最主要的公共新闻和信息事件发布平台。

学习新媒体特色

不论社会如何网络化、信息化,电视作为宣传媒介所拥有的强大影响力还是毋庸置疑的。社会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文化需要建立、需要认同、需要传播、观念形成需要过程;如同报纸和杂志的关系一样,相信互联网媒体、电视媒体、其他媒体及其文化是可以共存共容的,也应该是共存共容的。

我对于电视媒体的建议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放下架子,向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学习。我个人觉得其中几个要点是:

1. 建立节目存档,用户可以按照不同分类点播以前播放过的节目,节目按照类型进行分类,不必按照频道分类。

2. 对于观看电视的用户实行个性化处理,每个用户建立一个账号,自动记录用户的观看历史信息。

3. 根据用户观看某个节目的时长来分析用户的喜好,如果用户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说明用户喜欢看;如果用户看了一点就退出,则表明用户不喜欢。根据所有用户对于节目的观看数据,对节目进行打分,根据用户平均观看时长来确定一个节目的评分。

4. 根据用户对节目的评分,列出一个每日、每周、每月热门节目排行榜。

5. 根据对用户观看节目的分析,自动推荐给用户其可能喜欢的节目。

6. 支持节目名和内容的文字搜索。搜索结果可以按照时间、播放次数等排序。

经过这些处理,传统电视将会学到目前新媒体的众多特色,加之电视拥有的庞大传统用户群,从而为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总而言之,电视作为一个媒体平台,如果能适应新的形势,把服务用户作为核心目标,把主要功能从单向灌输节目给用户,变成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用户获得最喜欢看的节目,实现这个定位的转移,就是电视媒体的一次飞跃。如果电视媒体依旧把互联网当作敌人,把建立低智商社会当作目标,那么,电视最终会难逃被用户抛弃的命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