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我莫名其妙上了台

【散文】

学音乐能防脑退化,因此我在停了10年后,重回教会的弦乐队。



周六上第一堂课,学的是圣诞节的诗歌。第二个周六,荔儿老师派给我们电影《Titanic》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说3周后我们将在第52届吉隆坡歌乐节,和教会诗班一起参加演出。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够时间练习吗?我见弦乐队人数少,再看3页乐谱,音符不算难,况且我们又不是拉奏主旋律,因此决定参与。

第三个周六,荔儿老师把3页的乐谱缩成两页,叫我们用新的乐谱。天!我已习惯了看旧谱,况且还做了很多记号。当晚,弦乐队和诗班员彩排,我忙着适应新谱。诗班唱了第一首诗歌《I Will Sing With The Spirit》后,进入第二首歌《My heart will go on》。指挥的张老师带来拉奏主旋律的小提琴学生加入我们,我尽量让自己站在队伍的后面,心想明晚演出时,我也尽量靠后站总可以吧。

歌乐节分两晚进行,由坤成校友会合唱团承办。我们参加第二晚的演出,有19队合唱团参与。当晚我压力大,坐立不安。我拿起手册,翻阅筹委会和表演嘉宾的介绍,再看合唱团的介绍,有“雪隆惠州会馆乐龄合唱团”、“精武体育会合唱团”、“雪隆海南会馆妇女合唱团”、“人镜合唱团”、“隆雪华堂合唱团”等等……台上传来和谐、美妙的歌声,我偶尔抬头;《青梦湖》、《长江之歌》、《秋蝉》……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歌。

昏暗的灯光下,手册上写着:“本地已故音乐大师陈洛汉老师,是歌乐节创始人之一”,“某某合唱团成立于某年,创办人/前指挥是已故……”我想起了张才光老师、李水莲老师……算一算,还有陈容、马润兰老师,他们都不在了。他们可都是对艺术歌曲领域有贡献的人!这时,曾在MIA教我们指挥和视唱(Solfeges)的周扬平老师和陈维忠老师领着芙中(雪隆)校友会合唱团登场,把我从回忆中带回现实。

终于轮到甲洞卫理公会的诗班上台了。我和大家到后台排队。我从旁望向舞台,钢琴在左,诗班员站在幕前的三排长椅,弦乐队呢,只能挤在钢琴和第一排长椅之间那一点空位。司仪的声音响起,我们火速地上台,各找各的位子;然而我挤来挤去却挤不到钢琴后面的位子,我身后的人不断往前推,我只好继续往前移。指挥的张老师上台了,我停下脚,放好谱架,才发现自己所站之地,不但离开了钢琴的“遮挡”,还几乎站到台中间呢。怎么会这样!台上的灯光亮了,我头脑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拉奏完歌曲,总之我是莫名其妙被挤上了台中间。我很懊恼,早知如此,我应该等过了歌乐节才回弦乐队;可是我不能刚加入又撤队,凭一股劲,我因此留下。

我想起在教会默默服侍、离我们远去的前辈们。去年,荔儿老师的爸爸安息,他是诗班多年来的男高音。再来,10年前弦乐队有一个由爸爸载来上课的小妹妹,今年初她爸爸忽然安息,她陪母亲走过伤痛的日子。前晚她母亲见到我,走过来和我打招呼,还鼓励我。凭着这股劲,我对自己前晚的那场“莫名其妙”,释怀了。

反应

 

商余

我与《背影》/小二

文|小二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他的散文更是令人陶醉,回味无穷。他用自然朴素的文字,描写了感人肺腑的情感,深深地感动了读者心灵的最深处。尤其是《背影》,更是陪伴着我的人生。

第一次读《背影》,是我在念初中的时期。当时的我,少年不知愁滋味。尽管老师把这篇文章教得淋漓尽致,七情六欲的面孔随着文章的内容而起伏。然而我却神游四海,无动于衷,完全听不进去。老师把课文教完后,我却一无所得,也没留下印象,更何况是品赏文章的精髓。

高中毕业后,我申请到远方一个小镇的华小当临教。当时交通不发达,我得在家乡乘坐德士到一个城市的长途巴士车站,然后转乘长途巴士到一个城镇后,再乘坐德士到那所华小。全程要花大半天时间。

离家那天,父亲帮我携带行李,陪我到德士车站。当我坐入德士车内,车子正要开动时,父亲突然也钻入车内,坐在我身边。我感到十分惊讶,还来不及开口问他,他却笑笑地说要陪我到长途巴士车站。父亲一坐下,一路上便唠唠叨叨的嘱咐我要注意这个,不可做那个,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关爱。

浓浓父爱熊熊燃烧

到了长途巴士站,父亲又帮我把行李搬上巴士。我坐好位置,查票员要其他人下车,不然会妨碍他的工作。我便催促父亲回家,因为时间也不早了。但父亲依然站在我座位的窗口下,一脸茫然,欲语无言。突然他开口说道:“我去买一些吃的给你。”我还来不及阻止他,他已飞快地走开。我看到他的背影,焦急地东张西望,似乎在找卖食物的摊子。我看在眼里,眼泪不禁沿着脸颊流下来。

过了一阵子,父亲赶回来,手中提了一个塑胶袋,里面装满了包子。他在窗口下踮着脚,很吃力地把塑胶袋从窗口塞给我。我连忙把它接着。父亲又千交代,万交代的叮咛我,直到巴士开远了,他还站在那儿不停的挥手,我也在巴士车内不停的向父亲挥手。一直到他的身影被泪水模糊了。

突然,我的心像是被电触到一样。从父亲在家乡送我出来,一路的叮咛,又买了一袋包子给我,最后依依不舍地和我挥手告别,不就是《背影》里作者的父亲在火车站向作者送行,交代了又交代,又怎样买了一包橘子,辛辛苦苦地送到作者手中,最后才与作者依依惜别同一个异曲同工的版本?就在那时,我整个人崩溃了,眼泪如泉水不停地涌出来。

在《背影》里,作者与父亲深厚的感情,父亲对他无比的爱,如今我彻彻底底地明白了,我的父亲对我何尝不一样。平时的关爱、呵护、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父亲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默默地隐藏着。想起这一切一切,顿时感到浓浓的父爱在我心目中如烈火般熊熊地燃烧着,久久不息。

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如今,父亲已离开我多年。我也当了父亲。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我再次阅读《背影》时,发现文章里有有许多经典之处没有读出来。文章里表现了深沉的父爱和一个儿子对父亲情感的多变化,所用的文字、词语多么准确生动。把浓郁的父爱亲情,跃然纸上。过后,每次再读《背影》,又有了新发现,有了新领悟。年龄越大,经历的增加,更能得到更深的感悟。

回想这些年来,我对《背影》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我把自己的阅历揉进去,对《背影》有了更好的解读方法。每次重读《背影》,却是另一番感受。仿佛春风吹过宁静的湖面,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父爱如山一般高大、宏伟,用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