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走一段婚姻之路

【一丝思诗】韵乐

疫情结束后上影院看的第一部片子,是由香港导演黄琦琳所编导的《金都》。全剧以女性的角度及其复杂的背景呈现的一段婚姻真实写照,恰好反映出我刚结束的3年婚姻所思,彼此有着深刻的共鸣。

对许多男女来说,婚姻也许是恋爱的终点站、又或是人生的驿站;对父母而言,那是孩子长大成家的期盼、传宗接代的文化包袱。

在华人传统社会中,我们一生都在集体生活中被审视,大家“关心”着你成家了没?有后了没?孩子孝顺吗?有出息吗?这些符合社会期待的梗,仿佛是一本已演到烂的人生剧本,毫无创意可言,没有自我,更别说追求个体的自由意识。

可以自主选择

但身为21世纪的女性,在追求自我实践与当个好媳妇中拉扯,常常是矛盾的。幸运的是,只要可以经济和思想独立,从不婚主义者到步入婚姻,到最后选择单身,这一切都可以自主地选择。

我们的离婚手续很简单,没有共同财产、没有出轨小三打官司、没有争夺小孩抚养监护权、更没有失踪人口无疾而终;相反地,双方协议离婚,从找律师签字到上庭宣誓,3个月内拿离婚证书,费用不超过4000令吉。

21世纪的婚姻观,其实和做生意没什么两样,白纸黑字签个保障,合则来不合则去。这样说似是无情,但瞥见许多社会新闻“婆婆杀死了媳妇”、“为情自杀”、“杀死情妇/情夫”等标题,也就觉得理智地处理一段关系真是太重要了。

3年像南柯一梦

对我来说这3年就像南柯一梦,梦醒了未必能回到原点,但在人生历程中,就多了一个勾选离婚身分的机会,也更深体会到婚姻制度的存在,与关系承诺丶合约交易丶想象与现实丶束缚与自由、自我与他人期待等落差。

无可否认,离开婚姻和女性的自我醒觉有着一定关联,就如《金都》的女主从原本打算自然地与男友结婚,到发现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事,这都是一种成长。

人生很短,如果没有意识的活着,那活着也没有意思。

反应

 

商余

时代革命教我的事/韵乐

【一丝思诗】韵乐

4月初看了一部关于香港反送中的纪录片《时代革命》,友人纷纷在网络发表看法与观后感,而我却久久无法抽离,皆因太多的情感与思绪被唤起,当初的激昂与斗志或是被这两年所发生的无常与无耐所淡化还是压抑了。

直到那熟悉的影像画面从手机屏幕切换到大荧幕上,一幕幕回播与梳理着2019年的香港,从百万民众上街抗议政府修例的集会运动,逐渐演变成暴力的警民流血冲突,重新连接起当时的氛围……

紧贴着各个社群媒体,关注最新的香港局势与直播报道,无论是每日港府记者会或是每天傍晚的集会都不放过。听着记者用急迫的语气重复说着自身位置,哪个地方发生暴动、哪个地方又有民众受困等,从晃动的画面辨识得出,那是从小从港剧或港产电影中出现过的场景,身历其境般地感受那股紧张的气息。

表明立场 划清界限

美国诗人佛洛斯特说过:“年轻时我不敢当一个激进派,因为怕年老时变成一个保守派。”当时的自己,对不公不义的港警与港府的行为实感愤怒,也对当地的年轻人感到悲哀,以至情绪过分激昂,甚至与周遭不同阵线的亲友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亲历过国家改朝换代与社会变革,自然把希望投射在港人身上。

坚韧追求自由与和平

对于他们面对恐怖强权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以及上善若水般的变通能力深感佩服,从2014年雨伞革命酝酿到2019的时代革命,无论是充满创意与设计感的文宣内容,到连侬墙上的标语讯息、抑或是充满港式幽默讽刺的歌曲或口号,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反映出港人追求自由与和平的意志与坚韧。

我秉着呼吸地看完片子,回想起自己曾因支持香港而买了飞往当地的机票,无奈因冠病疫情施虐而作罢,也许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过往的香港了,但以港人“Be Water”的态度,就算散到世界各地还是会片地开花,而留下来的也成为历史的见证。

“保持愤怒”,如抗争者和这部导演所说的,给了我最深的警示,因为我怕有一天会成为“深思熟虑”的沉默者,将安稳生活当作挡箭牌,把看化一切当作年纪渐长的座右铭。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