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路不拾遗

【人在江湖】张毅全

近年因工作跑了几个地方,各处风土人情各异,我有幸见识了路不拾遗和当地人不偷不窃的崇高美德。

●元阳

编辑摄影集到中国元阳拍摄哈尼梯田。扛着好几幅器材走人乡间拍摄人文素材。人文摄影装配轻便为佳,其他几幅器材就这样置放在路边。

开始时颇为担心,但是当地导游拍胸膛说:“放心,乡民不会拿您的东西。”拍摄完毕,走回原地,器材安然无恙。元阳民风淳朴,令我感触颇深。但近年游客多了,再也不能放下戒心。 

●日本

有一次受赞助商之邀,到日本做客,参观相机工厂,过后到东京旅游。早上取了器材,走到街上拍摄,过后到一小餐厅吃早餐。付钱后,竟然忘了取三脚架。走了好几条街后,方发现遗漏了这东西。慌忙走回餐厅,只见待者笑容可躬从柜台后取出三脚架。对方说了一番话,很可惜我是一句也听不懂,惟有向他鞠躬以示感激,没想到对方也鞠躬还礼,就这样不停鞠躬走出餐厅。

素闻日本人路不拾遗的精神,此番亲身经历,令我深为折服。

●婆罗摩火山

这里有部分居民信奉兴都教,还加上对火山神的敬仰,追溯历史已有近五百年的光景。话说一次带队到这里采风。忙碌安排各团友拍摄,结果遗漏了摄影包。待转移地点时方察觉。虽然焦急,可是却有预感,觉得应该不会遗失。

与导游回头寻觅,只见小贩取出摄影包问道:“是否这个?”失而复得,心里如获重释。

欲打赏小贩,只听他说道:“偷窃是不对的行为,况且火山神Brama会惩罚。”敬畏神明,一心向善,保持高尚道德,不就是宗教的真谛?

拜摄影所赐,近年四处走动,增进不少见闻,路不拾遗乃人类崇高的美德。

反应

 

商余

哭泣的雨树/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张毅全

雨树的花色清秀,荫蔽面积广,茁壮无比,形态优美,犹如一把雨扇,因而得名。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引进了这一品种,不仅在马来西亚广泛种植,甚至新加坡也广泛采用。雨树在城市绿化方面具备出色的环保特性,这些实际上是英国人为城市规划所作的杰出贡献。

我的故乡——马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市内长满了雨树。据说正是英国殖民时代所种植。葛尼路一带的整齐美观排列的雨树,当年市民相约只需提到“大树头”,就能轻易找到。那个时候,小贩中心设在树荫下,而市民们在凉爽的树荫下品尝叻沙和咖啡。这种环境下享用美食,让人陶醉不已。

遮荫休息好地方

镇上警察局对面的草地上也有数棵雨树。每当学校在这里举办运动会、球类比赛或其他活动时,葱茏的老树成为老师和学生遮荫休息的好地方。

在翻旧照片的时候,甚至发现在更早的年代,市内旧邮政局前也有一棵茁壮茂盛、美丽极了的雨树。就像中国的迎客松一样,这里也拥有着一棵迎客雨树。虽然与迎客松相比有所不同,但它同样承载了特殊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英国人的撤离,这数十年来,不仅未能种植一棵新的雨树,反而不断伐倒现有的树木,似乎与树木有着一种“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文中所提到的雨树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数株在哭泣。近年来,不幸的是,几株硕果仅存的雨树“终于”被“解决掉”。这些树至少有八十多年的树龄,被砍伐后,市民都感到痛心。

当年种植这些雨树的英国人早已不在人世。如果他们能够知晓,可能会从棺材里钻出来,阻止相关当局伐树。

忽视环保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为环保问题而担忧,不断呼吁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似乎忽视了这些问题,他们拿起刀斧不断砍伐市镇内的树木,其动机和智慧令普通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数位领导人壮志凌云,曾推行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努力引导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先进国家。然而,如果市政府的水平继续停滞不前,这些计划似乎将“高攀不上”,理想最终可能落得个“眼高手低”的下场。

要实现成为先进国家的目标,迫切需要让这些决策者的思维发生转变。砍伐雨树已不再仅是问题的核心,而是思维必须与时并进,否则雨树将继续哭泣,而我们也将失去珍贵的环境遗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