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那场槟城海战/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图|欧宗敏

槟城阵亡将士纪念碑坐落在旧关仔角海堤边,这座纪念碑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将士(二战后重建也纪念国内多场战争的阵亡将士),从那里望向槟威海峡海面,110年前那片海上爆发一场海战,把槟城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册。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的欧洲国家分成2个阵营,协约国和同盟国,彼此结盟对抗,而主要战场都在欧洲大地。那么为何远在亚洲东南亚的槟城会成为其中一个战场呢?因为槟城是其中一个重要补给海港和军事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出产的货物与原料通过轮船运往欧洲,一战期间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等轮船航线的安全是必要的。当时德国(同盟国)在东亚的殖民地中国青岛海港驻有东亚分舰队,战争爆发后,德国舰队离开青岛在太平洋等地各自执行任务,其中埃姆登号巡洋舰在印度洋积极攻击与掠夺协约国的商船、军舰和海港设施,立下汗马功劳。

槟城为协约国补给港

埃姆登号巡洋舰的频密攻击行动,惊动了协约国军方。英法俄日澳等国家军舰联合行动,共同保护商船航行和搜寻埃姆登巡洋舰踪迹,而槟城也成为协约国军舰停泊补给的海港。

1914年10月28日凌晨埃姆登号装置4根假烟囱,伪装成英国雅茅斯号轻巡洋舰,潜入槟威海峡北部海域,发现俄罗斯珍珠号巡洋舰停泊海上,兵贵神速,它马上向俄舰发射鱼雷和发炮,攻其不备,俄舰中弹爆炸,船员跳海逃生,它再接再厉,发射鱼雷,俄舰船舱爆炸失火,慢慢沉入海中。

埃姆登号突袭成功后,迅速离开。它在姆加角附近遇见法国火枪号驱逐舰,正在巡逻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域。埃姆登号伪装再度得逞,火枪号误以为是英舰。埃姆登号等待它进入大炮射程,马上开炮连环射击,火枪号一时之间陷入火海。虽然有作出零星回击,可是火枪号终究逃不过沉船厄运。

埃姆登号击沉2战舰

埃姆登号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连续击沉2艘战舰,高奏凯歌,扬长而去。

珍珠号舰长在岸上望着其战舰爆炸失火沉没,那晚他在东家酒店住宿。珍珠号损失86水兵,250人获救,据知有24人埋葬在西方路基督教墓园,而木蔻山岛也有2座坟墓。1976年西方路基督教墓园竖立重建珍珠号罹难俄罗斯军人纪念碑,有巨大船锚在旁陪伴他们长眠异乡。

火枪号舰长在海战中殉职,埃姆登号救起36名水兵,43人逝世。2天后埃姆登号把法舰水兵移交给英国货轮。那年槟城华盖街圣母升天大教堂为罹难水兵举办殡葬弥撒,而2015年该教堂为火枪号罹难法国军人建立纪念碑。

12天后,埃姆登号在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岛遭受澳洲悉尼号巡洋舰猛烈炮击搁浅在海岸,134水兵身亡,69人受伤,舰长与水兵被俘虏,它的战功赫赫终于画上句点(埃姆登号总共击沉与掠夺25艘战舰和轮船)。

晃眼即百年,唯有那几座纪念碑,巍巍乎,让人走过时才会想起槟城海域曾经上演惊涛骇浪的那场海战。

视频推荐 :

 

ADVERTISEMENT

 
 

 

反应

 

商余

纪念一位律师与人类学者/欧宗敏

【庇能风情】文/图|欧宗敏

槟城莱特街在古迹区内(据说是岛上第一条街道),也是乔治市的主要马路之一,平时车水马龙,马路两旁有许多建筑物都是百年古迹,而槟城高庭和刑事推事庭则是其中两栋建筑物各在马路两旁。

刑事推事庭前面,矗立一座纪念碑,西式古典艺术造型的纪念碑,与背后新颖建筑物,在视觉上差别蛮大的。这座纪念碑是纪念一位律师,一位为民请命、不畏强权的律师,詹姆士·罗根律师(James Logan),除此之外,他也是人类学者。

也许对这座纪念碑陌生,或者对罗根陌生,不过,Jalan Logan可能比较熟悉,这条马路也是纪念他的。马路的中文路名是罗眼路,看来中文路名可能是方言音译。

1840年,来自苏格兰的罗根律师前来槟榔屿,并获得海峡殖民地律师执照,在岛上执业。他曾经代表一位印裔种植荖叶农夫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打官司,结果打赢了,典型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的英勇事迹。

不畏强权为民请命

槟榔屿警方怀疑本地华裔社团的节庆活动,可能有黑社会犯罪分子涉及其中,要展开取缔行动,罗根当华团法律顾问从中调解,终于获得举行节庆的权利。

身为白人律师的罗根,为了正义与公正,不惜与非欧裔群体站在一起争取权利,这两起事件,也为他博得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好名声。

1843年罗根南下新加坡加入其兄长亚伯拉罕的律师楼,1847年他创办了英文东南亚研究学报《印度群岛与东亚学报》(Journal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and Eastern Asia),他的研究工作涵盖地理、地质、考古、人类学和民族语言学,从此他多了一个身分——人类学家。

这份学报也称为《罗根学报》(Logan's Journal),也是19世纪东南亚研究的权威刊物。许多学者、官员、军官和教师等都提供各种不同领域研究报告,算是共襄盛举了。

除了槟城之外,印尼人民也听闻罗根的盛名。

19世纪印尼是荷兰殖民地,而当时也没有“印尼”(Indonesia)地名。荷兰学界称呼当时的印尼为Malay Archipelago、Netherlands East Indies和Insulinde等。

1850年该学报刊登文章,英国人类学家乔治·埃尔(George Windsor Earl)建议印尼地名为Indunesians和Malayunesians,他的选择是后者。而他的学生,也是罗根,为印尼地名做了小更改,取名为Indonesia。后来Indonesia成为印尼的国名,所以今天印尼国民记得罗根的贡献。

建纪念碑感谢贡献

1853年罗根重返槟城定居执业,他入主《槟城公报》(Penang Gazette and Strait Chronicle)当主编,积极通过报纸参与社会活动和进步思想。1869年他染上疟疾病逝,享年50岁,坟墓在岛上红毛路基督教墓园。

罗根逝世后,海峡殖民地的民众感恩他的贡献,为他建立一座纪念碑,矗立在槟城高庭的花园内,直到2007年因高庭扩建才迁移到目前的地点。

罗根纪念碑可能是我国唯一纪念一位律师与人类学者的纪念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