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趣/阿菊

老友送的菊花酒,至今都不舍得喝完。
【菊味人生】文|图 阿菊
我不嗜酒,但却喜欢酒。主要是求学时被书中的诗词文字所诱引。
当中很多提及酒的句子至今仍可朗朗上口,尤其那段:“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时也对“夜光杯”这盛器有无限遐想。
提及夜光杯,连带也想起这句比喻美酒的“玉液琼浆”,对照着月亮焕发出夜光的杯子盛装着缓缓流动如美玉甘甜的酒液,令人好想啜饮一口。
还有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时即被当中的豪情兼无奈深深吸引,也从此记得“杜康”,他既是发明酒的人,被称为酒神,其名字同时也被作为“酒”的代名词。与此同时也知晓另一号人物“刘伶”,由于太过爱酒而被誉为酒仙。民间也曾创有“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偷饮白米酒口感酸涩
诗词文字中的酒毕竟只是臆想,现实中接触到的酒却并非那一回事。最早触及的酒,就是拜神用的“米酒”。每当做节要祭拜祖先或神明时,母亲都会从杂货店买来一小瓶透明的白米酒,小心翼翼的倾在3个小杯里,连同3碗饭、3双筷子以及一些菜肴水果来拜祭。有曾试过偷饮,但完全不能接受,口感酸涩还颇呛的。
花雕和玫瑰露酒是在母亲的厨房上认识,但那时也没把这些当酒,而视作调味料的一种而已。另外和烹煮扯上边的还有邻居们自酿的糯米酒,通常酒酿成后,都会把酒渣分送给我们,母亲也会把它烹煮菜肴,吃了仿佛还有醺醺然之感。而遇到村里有妇女坐月子或孩子弥月时,我们更有机会品尝到黄酒鸡或红酒面线等等佳肴,但这些在我观念中依然只是美食的佐料而已。
真正喝下肚的则是父亲常喝的中国药酒,印象中他最常买的是五加皮酒。父亲每当喝酒时,就会哄着我和姐姐喝几口,因为他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喝一点酒。五加皮酒的味道早已忘了,应该就是一般“难喝”的药酒味,但其棕黑色圆身短颈的古朴瓶子我至今还记得。
当出来社会工作有了一些经济能力时,工余偶尔约三几同事好友去泡酒吧。在西洋歌曲的点缀下,一人一杯白啤享受人生。其实同样不太懂欣赏酒饮,纯粹贪图让精神放松的片刻闲适。

各别分开喝并不太可口的椰花酒和黑啤,没想到混搭起来非常好喝。
喜欢椰花酒混黑啤
那时也认识了一名朋友,在巴生开了一间名为“回到未来”的饮料店,店内以复古装饰。我们闲来无事都爱往他的店里泡,他也请我们喝了多回的“Thunderbird”(应该是白葡萄酒),味道带甜,由于是倒在碗里喝,感觉颇豪迈的,因此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
还有一阵子喜欢上椰花酒混黑啤,那是一名火锅店的老板教我们喝的,两种原本不太可口的酒,没想到混在一起非常好喝哩!
后来喜欢日本梅子酒,朋友偶尔出国时也会在机场的免店店买回给我。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菊花酒。因为本名叫“菊”,而且也偏爱菊花,因此多年前就在想,是否有人会把菊花酿成酒?但都一直不曾听闻,直至去年生日,老友忽然真的找到菊花酒,并送上给我做生日礼物。收到时真的既意外又惊喜,而且口感香甜,至今都不舍得喝完哩!
视频推荐:
拾趣/阿菊

【菊味人生】文|图 阿菊
小时候经常在路上捡到钱,纵使一家人同一起走,只有我会看到路上有银角。虽然通常只有五分一角或两角钱,但都着实开心不已。父亲说我眼睛很利。为何只有我能捡到钱?有可能我习惯性低着头走路吧!
那时很喜欢在路上捡拾东西,并常和淘伴比拼谁捡得更多。比如拾橡胶圈(橡皮筋),这个地上经常都会有,当然都是脏脏的,也不是捡回去绑东西,就纯粹拾个过瘾。
贝壳铺路减积水
还有捡拾完整的贝壳(屎蛤壳或啦啦壳),虽然不是住渔村,但左邻右里习惯把吃过的贝类外壳清洗后往路上铺,毕竟乡村路都是泥土,下起雨来泥路会积水或形成泥泞,走在其上非常肮脏,因此把贝壳铺在路上有助减少积水,也使泥路更硬实。但这些贝壳往往已被路人踏个破碎,我们比拼的就是谁能捡拾完好的贝壳。
那时每隔三五户民居都种有藤仔树(一种小芒果),因此在藤仔季节时,随时都能看到熟烂了掉在地上或硬生生被风刮落路面的小藤仔。这个也是我们捡拾的目标,当然比拼的是谁能捡到最多熟而不烂的藤仔。
另外还有一种香得醉人的桂宁(kuini)芒,远远就能嗅到其味,我们也曾在路上捡到,有次受不了其诱惑,拾起来就大家分吃(其他藤仔我们都不吃,只拾来玩),结果吃后每个都闹腹泻。
我们也曾跑到树林里去捡红豆及橡胶籽。当在绿草与泥土混杂的地上发现一颗颗浑圆小巧的红豆时,实在令人开心。很多东西捡后玩了就丢弃,唯有红豆会捡回家用罐子盛起,也许因着它有“相思豆”的名字而较为珍爱吧!(时至今日,偶尔去公园看到红豆,我依旧会捡)。而橡胶籽就是捡来玩的,可以当筹码和淘伴赌三张,最坑人的玩法就是把它磨擦得热热去烫人,这可真的会痛咧!
还试过有一次和同学在学校后方的小路捡冥纸来玩(也许有人出殡路过洒下的),并当钞票夹在书本上。说也奇怪,过后竟莫名病了好几天,直至家人无意间从我书中搜出那些冥纸并马上丢弃,我还因此挨了一顿骂哩!
三五时能捡到钱
随着年龄增长,当然已没再作捡拾的玩意,但却依然三五时能捡到钱。曾经一次捡过最多的是150元。那是刚好回家乡和母亲步行去街场,走过路旁一条干涸弃用的大水沟,无意中看到水沟下竟然有一个信封和三张散置的50元,应该是从信里掉出来的。
原本想下去捡又怕危险(有半人高的深度),恰好有一个印度人走过,就问他是否能帮忙?他讨要两块钱,只好答应。
当钞票和信封拿在手上后,发现没有封口的内里还有信笺,忍不住抽出看,原来是某人打算寄回家的家用,不知怎的竟躺了在水沟里,也许路过时不小心“飞”下来的吧!当时电讯并不盛行,没有手机whatsapp,也没有线上银行这回事,要寄钱回家都得通过邮寄。(我每个月也是以邮寄方式给家里汇钱)
我和母亲原以为“执到宝”了,150元哦!可是看到信笺后,却不忍心就这样把这笔钱占为己有,毕竟自己也是每月从薪水中省吃省用的给家里汇钱。信封正面也有书写上地址,和母亲商议后,终于决定做做好事吧,替对方把钱塞回信封里寄出去了。
母亲也苦笑的说,原以为捡到钱,怎知却还要亏两块钱哩!
不过,想到对方失而复得的心情,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