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闲话早餐/文戈

(图取自网络)

“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这个饮食原则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常常无法遵循。

很多上班族和学生群往往背道而驰:早餐不吃、午餐乱吃、晚餐大吃。喜欢熬夜的人甚至还得加上一条:宵夜非吃不可!

早餐很重要,其实应该吃得好,不仅是吃饱就够。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发言人博基(Rahaf Al Bochi)说过:“吃早餐有益,即使不饿也应该吃。”营养专家建议,人们最好在起床后两个小时内进食。高蛋白质的早餐能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食物提供能量,人们才能开启一日的生活。

但我必须承认,在职那些年,我的早餐真的就是只吃饱,没考虑营养成分。从校园搬到裕廊西小区直到退休的十年里,我每天从住处步行到云南园,经过小区组屋底下一间印籍回教徒的杂货店,店里有卖包装好的早餐。最常见是椰浆饭、炒米粉、辣椒面或各种马来糕点。我有时会买一包椰浆饭或炒米粉。椰浆饭是尖尖的芭蕉叶三角形包装,主要就是饭、一坨辣椒酱加一条食指长短的煎鱼和两片黄瓜;米粉则只有一小片吹弹得破的煎蛋和辣椒酱。邻里的早餐主题就是辣!这样的早餐,严格说只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少得可怜。

那些年吃饭只为充饥

赶早课的时候我根本就不想吃早餐,常常是两餐作一餐,课后才吃“早午餐”,过了很多年营养不良的日子。那些年午餐都在学校食堂解决,食堂的食物如何大家都知道,对我来说仅是为了充饥。下课后总是觉得特别饿,吃得比较多,也急需一杯浓咖啡。若午后还有课,午餐就不敢吃太饱,怕打瞌睡。吃多了脑部的血液和氧都转到消化道去工作,人就会觉得很疲倦。

午餐吃多了令人昏昏欲睡,晚餐吃太多却难以入睡!估计消化系统必须醒着负责超时工作。据说,晚餐不应超过一天食量的百分之三十,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在傍晚时分最高,使脂肪大量沉积,所以晚上吃过多容易增加体重。

都市人生活紧张,很多上班族早午餐都是在办公室吃,眼睛锁定电脑屏幕,食物与键盘相依偎。到了晚餐时间,工作告一段落心情松弛了,就很想大吃一顿。因此,很多人常常是早餐吃得少,午餐吃不好,晚餐吃得撑。生活习惯使然!

早有研究说,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而且不吃早餐的人比固定吃早餐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我的家庭医生没吃早餐的习惯,多年来午餐是他一日内的第一餐,或许那是他能维持很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的秘诀吧。他虽然长得仙风道骨,但身体很健康。可见此事也因人而异。

多年来我胆固醇过高,医生把我当研究个案。他问我早餐吃什么,我据实回答:常常吃炒米粉加一个蛋或一块豆腐,偶尔吃全麦面包。他问:是小贩中心的经济米粉吗?我说是,他说:不知小贩用什么油,要不要戒掉米粉试试看?我说:我主要是为了吃蛋、豆腐或加料的菜肴,米粉只是陪衬。他斩钉截铁说:总之不要每天吃米粉!

周末吃顿扎实早餐

在职那些年最期待周末在家的时光,可以慢悠悠吃一顿扎实的早餐。周末的早餐其实很简单,总是两粒比半生熟更熟些的蛋,加一片搽了牛油和蜜糖的酸种面包,咖啡也是一定要的。周末的上午非常惬意,起床后磨磨蹭蹭,无需赶时间的感觉非常好。

记得很多年前在沙威,我的早餐永远是三片客家菜粄,好吃而且耐饱,十年如一日!想到菜粄,尘封的记忆就忽明忽暗缓缓浮上心头。很怀念那远去的沙威早餐。

尽管吃早餐有很多好处,但民意调查公司One Poll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5%的人没有固定吃早餐的习惯;约70%的人不愿意早起准备早餐,我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想到我们小时候的早餐,都是母亲早起准备的。早餐是妈妈的招牌炒饭:蛋炒饭、江鱼仔炒饭或虾米炒饭,有时干脆就只是蒜蓉酱油炒饭,那个香味和镬气,我至今无法复制!

反应

 

言论

大马必要的多元交融/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早餐文化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丰富多样的大马式早餐,包括椰浆饭、印度煎饼、炒粿条,还有烘面包和拉茶,都是广受各族喜爱和共享的食物,突显了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特色。

还有成功申遗的妇女传统服饰“卡峇雅”、泰国的汤头“冬荫功”、韩国的“制酱文化”及中国的“春节文化”,此种衣著美食的人文荟萃,同样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马来西亚随处都能体验到。

各种厨具精确分工

这就是我们必要的“多元”,这些美食荟萃及文化的多样性,都来自各式厨艺的厨师用各种各式的厨具、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方法做出来的。

小到家里厨房用到的碗碟盘子羹匙,剁肉切菜用的砧板,烧饭煮菜的炉灶,都有个别精确的分工,且紧密连结一起,才能给每个家庭端出一日三餐。

各式各样的用具,盛满了家的温暖,滋养家人,沾染烟火,却沉淀着岁月,升腾着温度,给马来西亚全民弥散家的味道,和叙述着家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元的反面,是单一,而单一却是低效的。

就像耕地,农业科学更大力推动多样化种植,以帮助恢复土壤的健康,实现收成倍增。

多样化种植互利避害

多样化种植是生态农耕的原则,像轮作法、间作法,把多种特性不同的农作种在一起,就能让它们像朋友一般互利避害,帮助彼此好好生长。

种植多品种的农作,来应对不同的情境的灾害,是农民求生存的变通之道,有序地轮替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预防虫害和改善土质,多种多样,还能帮助促成进化。

我们的社会组织和政府体制,也要有团队的多样化,借助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的合作模式,认知的多样性,才能激发创新,打破僵局,及增加团队的成功率。

虽然同质化可能带来某种安全感,但却阻碍合作;但只专注于单一族裔权益,只会是近亲繁殖的政治畸胎。

只有无疆域的党团组织或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弹性,越有温度,越多样化;而多样性才能加速进化,扩大世界的边界,建立彼此的信任。这样的学习型社群和多元社会,才能帮你找到新的奶酪和制造奶酪的新方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