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200年前马六甲的史地教育

【以古非今】林湘岐

话说马六甲华人被引介“德先生”和“赛先生”时,比五四新文化运动早了100年,不仅当时的读者还没准备好接受,甚至连作者提供的内容,现今看来也还不够成熟。

1820年至1821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的中文传教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连载《全地万国纪略》,介绍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148个国家的国名、首都、语言等。

卷六《论有罗巴列国》讲欧洲有瑞士的古老民主制度:“有罗巴列国之朝政,有君王二十八位,有三位称皇帝者,有十一位称王者,又有十四位称君者也。……在西边又有一样朝政,比上三样不同,像士未士耳兰国,非有皇,亦非有王,亦非有君发政,乃为国中之各诸侯每年一次会集,商量国事,由其自中乃立一议班,而定一位做总理,以管国事也。”

两件重大时事

西方两件重大时事:1774年美国独立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也是首次用中文描述,不过当时有总统、总理的共和国还没有诞生。

卷七《论亚默利加列国》谈美国总统和参众议院制度、预言美国日后强大:“花旗国,其京曰瓦声顿。此国原分为十三省,而当初为英国所治,但到乾隆四十一年,其自立国设政,而不肯再服英国。……花旗国之朝政无王,乃为国内大富大才之人所治,其有两个大议会;其总理者,在任只四年,每四年,必立一新总理者。……日后此国谅必为亚默利加全地之最大者,盖其人有智有力,其今所有之地为宽大,好为耕织,又盛产各物,又其海边之港为多。”

出任英华书院校长

米怜另有卷六《法兰西国作变复平略传》说法王路易十六断头台:“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法兰西国民作大变,国王号卢义十六代者,在该国京城巴利士被乱臣拟斩而弑也。……大概传说是因其国政不公也……在国内有爵位大权者多压下民……”

1818年,米怜出任马六甲英华书院校长,校内图书馆拥有当时半岛最丰富的藏书。鸦片战争、香港割让给英国后,英华书院及其藏书于1843年搬离马六甲,迁移到更靠近中国的传教基地——香港。

200年后,马来西亚仍处于《悲惨世界》的阵痛阶段,有人拥抱自由后又献媚拿破仑,有人还在怀念路易十六。

反应

 

商余

150年前的华人版《邦咯条约》/林湘岐

【以古非今】林湘岐

在巨变前夕,值得重温1874年1月20日拉律谷华人领袖在邦咯岛水域与英国人签署的条约,因为那是南来侨民接受欧式管治的同意书,对华社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同日马来贵族与英方订立的类似文件,已经进入学校的历史课本。相比之下,支离破碎的华人记忆还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宣传宣传。

通晓多种汉语方言

在华人通译员庄文瑞的主持下,英方证人是通晓多种汉语方言的华人事务官毕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和海峡殖民地医务官H. L. Randell,华人代表是恶斗多年的海山党郑景贵和义兴党陈亚炎等27人。

条文规定:1.双方解除武装、摧毁堡垒;2.双方可自由返回拉律工作;3.委任数名海峡殖民地官员和两名华人甲必丹(今州议会)解决土地和生意纠纷,以多数人的决定为最终;4.矿区的水源供应,未来驻派霹雳和拉律的英人参政司(今州务大臣)的决定为最终;5.霹雳苏丹将行使英政府认为必要的任何职责。

供奉5万块税金

最后,华人集体向“代表维多利亚女王的海峡殖民地财政司”供奉5万块税金;经营锡矿事业要“和平并遵守法律”,服从“代表女王的海峡殖民地总检察长,及海峡殖民地管辖权内的任何法院”,否则条约立即失效。

往后八十多年,来自北方的劳工基本上以这种“自由”和“和平”的模式大批移民,形成“大马华人”的主体,直到马来亚脱离英人管治。

当然,“默迪卡”独立后,游戏规则也随之改变,演化成如今你我熟悉的现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