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2018年我的十大选书

【阅读回顾】

2018总共读了多少本书?书友问我。



我不是个很有纪律的人,过去12个月读过的书不曾纪录因此回答不了他,但是这一年来阅读的成果自觉是丰盛的,若问我有什么好书可推荐?

那么以下这十本是2018年令我最欣喜的书。

首5本是2018年内出版的书,接下来5本则是之前年份出版的,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为这10本书所写的简介,作为今年个人书之壮旅的印迹。

1. 《故道》 罗伯特·麦克法伦

 作者从先人旅行者留下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获得行旅的想象可能, 以不寻常的移动方式-步行,单车与乘坐百年小帆船,在不列颠,西班牙,巴勒斯坦,中国川藏等地的古径地景,古代航道,朝圣之路等各处作深度走访, 在某些较危险,困难的荒野山径和水域,他与具备强大在地知识的地质、生态等专家导游一起展开旅程,途中也学习许多自然与生物知识,这一切既是一段段壮丽风景的探索,也是心灵与自然的最密切的交流。



2.《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Michael Pollan  

这本书才刚出版不久,我想以作者名气,很快就会推出中文译版。

这本书记述迷幻药物的研究在70年代被美国政府打压以及三十年后捲土重来的故事,紧接着是迷幻药物在50年代开始被科学家发现和研究的历史、他使用数种迷幻药物的个人体验、最后是讨论现今科学界使用迷幻药物为精神与心理治疗带来新的医疗可能与效益,还有从中衍生出对人类意识的前卫性知识。

麦可波伦写过几本畅销又获得好评的书如《杂食者的两难》,他十分擅长把深奥的学术文献与资料转化成意义浅白但会启迪思维的书写,这本也不例外,推荐给好奇心重,思想开放的书友。

3.  《昆虫志》 修·莱佛士

这本书的作者深信昆虫与人类文明具有深层共生关连,他带着这份觉察走访世界各地文明, 利用他在人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训练,寻思人类与昆虫的关系,把两个物种之间交流过程背后的社会情境与历史背景,产生的政治经济效应, 暗藏的文化与伦理观点一一记述在这本书里,换句话说,在这个议题上为读者呈现一种全方位,多面向的知识与解答,为读者打开一扇思维大门,从他的书写中得知这两者之间的交流如何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互塑彼此。

4.  《末日松茸 》  安娜·罗文豪普特·秦

二十一世纪以来地球迎来最险峻的挑战,资本主义全面性佔据人类经济活动各个区域与层面,带给人类世最高峰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众多负面的影响,世界经济危机与风暴层出不穷,”标准就业”机会的流失引致新一代对末来的绝望,更为严重的地球环境因为追求经济成长的破坏,生态系统临近崩溃。。。

作者从松茸这种作物的经济活动,追溯其生态与整体跨国界的商品贸易链的人类学研究里,提供一个原创观点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因资本主义导致的“末日” 挑战。

5.   《竹光侍》 松本大洋  

每个时代都有生不逢时的人,这个漫画,透过一个极敏锐具有灵异感的孩子双眼,看到几个活在太平盛世的剑客,灵魂满是渴望杀戮鲜血的冲动,如何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只为了安抚骨子里的骚动,却在命运的操作下相逢,展开精彩的决斗。。。

拿着竹刀的宗一郎很丑,小小跟班勘吉也不可爱,说起来松本老师把《竹光侍》里出现的每一个生物都画的甚为简陋怪异,或许我该说成质扑真率, 宛若儿童眼中单纯观感,这可是难得的性质,在松本老师如风流动的笔触下,线条清简写意的画风,韵味无穷的构图与映像风格,即使在暴力残酷的画面下还是饱含诗意美感,丑陋都被升华到美学的至高境界了。

6.  《崇高之美》 彭明辉

人们常引用一个景观的比喻来解释“崇高” 的意义,即是大自然开旷宏峻的景色,而在目睹后所引发的感动与敬仰情怀,就是崇高两字的意涵。

彭明辉教授不是专业的艺术史学者或理论家,但是他以对中国画,以于东西方艺史的深刻认识,加上个人极高的思想境界与分析能力,写出这么一本见解精妙高卓的书,我从中学习了不少如何赏画的学问,获益真的良多。

7. 《生态帝国主义》   阿尔弗雷德

·

克罗斯比

作者在七十年代写了本《哥伦布大交换》,一本关于环境史的垫基之作,在当时学术圈子里却不被重视。

十多年后他再写这本《生态帝国主义》,扩展先前那本书里提及的概念,据说启发了戴蒙那本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吹起了跨学科,以演化,科学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的风潮。 

这本书讲述了欧洲人多次移居他乡,殖民事迹,揭发他们除了以较先进的文明工具与技术外,还有伴随而来的生态习俗(旧大陆的农作动植物,以致病菌,寄生虫等),如何帮助欧洲人成功的取代土著,佔居了新大陆成为新主人,和《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比较,这本书有更多历史文献上的记述,但也同样精彩有趣,可是里头有些被殖民主义者所灭绝的土著事迹读了让人蛮悲痛。

8.  《火药时代》 欧阳泰

欧阳泰(Tonio Andrade) 是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 )东亚系系主任。他在这本书里探索,比较东西方军事史,火药科技发展,提出了为何西欧能压到中国,这个曾经比它们先进的东方文明的停滞落后的原因,同时也澄清许多的误解。

书本写得简明流畅,为读者提供中国军事历史一种鸟瞰式视野,我想对于有兴趣,初次接触热兵器军事史的读者绝对是本值得收藏的书,而其观点论证也开拓了这一部份史学领域,带来更多启发。

9.  《 文艺春秋 》 黄崇凯 

 

这本由十一个故事组成的小说获得第42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是一本以文学手法写下台湾文学,间接带出台湾社会一段历史(大概是二战前后至近代)的著作。

史实与虚构情节交织,里头谈及的有作家生平某段过去,台湾儿童读物“汉声小百科” 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杨德昌的电影。。。都是台湾文艺界,出版史一些具代表性的事迹以往。

书的内容有著强烈的台湾本土经验与脉络,像我们处在南洋的读者一开始并不容易进入书写里的世界,但若咬紧牙关啃过,并另外作些人物事故考查,终究还是会读得兴趣盎然。

10. 《树之歌》 大卫·乔治·哈思克

以优美诗意的文字,书写生态环境,深具洞见哲理与省视的一本书。

哈思克教授带领读者走入亚马逊热带雨林,北美洲香冷杉林等自然环境,藉着对十二种树木的生长环境观察与探索,让读者见证生命的壮美与深邃,极感动人心并启发思维的自然书写。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