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中国央行强压虚拟货币炒作

(北京31日讯)今年早些时候加大了对加密货币行业的打击力度后,中国央行表示将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保持高压态势。

中国央行周六在声明中称,央行将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对照监管要求全面整改。决策者周五开会讨论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近几个月来,中国对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行为实施了2017年以来最为严厉的打压,此前比特币和其他代币的飙升加剧了政府对欺诈、洗钱和过度使用能源等风险的担忧。

过去一年,中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监管行动,将矛头对准蚂蚁集团等在线支付平台的垄断行为。

加快制定《金融稳定法》

根据声明,央行将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做好重点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央行还将加快推进制定《金融稳定法》。

中国央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央行承诺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

“跨周期”这个词被广泛解读为意味着政府在考虑政策支持时将使用更长的时间框架,并将避免过度刺激经济。

反应

 

国际财经

暂停国债买入 中国央行料一箭双雕

彭博社专栏

中国短端国债本周快速调整之际,周五央行公告,1月起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在人民币汇率承压时,此举向市场发出强烈信号,料阶段性阻止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从而防止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

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央行此前连续数月买入短端国债,1年期收益率在12月下旬曾一度跌破1%。不过,本月以来央行态度发生明显转变,已两度在相关会议通稿中指出要防止“资金空转”,市场解读为意在“敲打”债牛。

本周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连续四日上行,累计幅度达19个基点,迈向2023年以来的最大周涨幅。

瑞穗银行首席亚洲汇率策略师张建泰称:“中国央行宣布暂停购买政府债券,原因是需求过剩,这反映出当局对国债收益率暴跌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的担忧。”

央行发布消息后,2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创逾1个月来的新低,2年期现货收益率仍反弹6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小涨;不过10年和30年国债收益率临近中午已经抹去大部分涨幅,体现出短暂调整后长端国债买盘再度入场。

渣打银行宏观策略主管刘洁在采访中表示:“基本面仍未改变,除非通胀数据回升、信贷增长反弹,否则债券需求将保持强劲。”

汇率掣肘

国债收益率此前过快下行不仅带来债市的风险,也溢出到外汇市场,中美利差倒挂的扩大增加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央行本周来加大力度维稳人民币汇率,通过中间价、收紧离岸流动性等措施减缓人民币贬值幅度。

保持汇率稳定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央行在此关口宣布暂停购买国债,凸显内外因素交织下,货币宽松政策受束缚,债市短期继续面临调整的压力。

彭博数据显示,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本周触及近312基点的历史纪录,周五有所回调,但仍超过300点。

IN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林表示,从此前收益率下行可以看出,国债市场需求强劲,因此目前中国央行似乎没有太多理由进行额外的购买行为,该公告或会推动收益率在短期内小幅走高,也可能对在岸人民币提供一些支撑。

不过,这种支撑的效果可能是短暂的。在澳新银行亚洲策略主管吴坤(译音)看来,如果美债收益率继续抬升,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还将持续。

透支宽松

面对内外部均衡的压力,中国定调的货币宽松可能面临推迟风险。

公开市场上,中国央行已连三周通过逆回购净回笼资金逾1.6兆元(约1兆令吉),直接导致银行间资金面边际收敛,交易所资金则较为宽松,上交所隔夜回购利率此前连续5个交易日均低于银行间全市场隔夜回购利率,周四两者倒挂逾22个基点。

衍生品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在交易降息推迟的预期。自12月中旬以来,五年期利率互换(IRS)在多数时间内低于一年期品种,并且在1月2日倒挂幅度达到7个基点,创近十年来最大。这种期限倒挂可能持续到降息落地。

澳纽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在采访中表示,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今年的首次降息在7月,中国必须观望,降息可能不得不推迟。

宽松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在提升。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周四晚间援引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目前来看,当前市场对于货币宽松有抢跑之嫌,透支了货币适度宽松的利好。

他提醒,要避免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解读,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持续调整的过程中,统筹内外部均衡对于货币政策会形成一定的掣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